构建生命的课堂(评课稿).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6766219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生命的课堂(评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构建生命的课堂(评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构建生命的课堂(评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构建生命的课堂(评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生命的课堂(评课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建生命的课堂植物也有生命评课今天长春街小学的梁菁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二年级生命安全教育展示课植物也有生命。关于生命的话题,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从道德角度了解过要保护植物的生命,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的内容,即让学生认识到植物和我们人类一样是有生命的,生命也是有规律有变化的,进而引导学生去关爱和善待植物生命。梁老师教态自然大方,从容淡定,不紧不慢,循序渐进,始终面带微笑,语言优美,给学生以亲切感。整堂课的教学中,老师课堂驾驭能力非常强,凸显了教师的风采。纵观本课的教学过程,梁老师努力贴近学生,创设了开放、互动的教学情境,营造了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不断提升自我。

2、一教学设计结构清晰,思路明确本课的教学设计结构很清晰,从一开始的导入用视频展示绿色植物小苗的生长变化,到学习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然后真正的观察了解植物的生命规律,再到赞叹植物生命的伟大力量,结构非常清楚,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贴近学生生活。“小苗快快长”“生命有规律”“ 四季有变化”“生命力量大”四个主题活动一气呵成。贴近学生生活,有针对性;教师的引导方法切合学生生活,有可行性;将学生实践操作的平台搭建在课堂生活中,有真实性。在活动中穿插一些植物生命的小知识,认识几种特殊的植物,如猪笼草、含羞草等,更加激发了孩子们关心、热爱植物的情感,有现实性。二、活动凸显学生主体,多向多层对话。课堂上没有老师

3、的喋喋不休,没有简单的对错辨析,没有机械的是非判断,没有空洞的说教明理,没有强制的导行要求。这里有的是丰富多彩的活动:欣赏小苗生长的过程,探索生命现象,聆听平安童话美丽的莲花,探究植物生长的规律等活动都吸引着孩子们,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学会生活。本节课的目标侧重是感悟植物生命的特性:坚韧、生命力顽强旺盛,课堂上,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探究,不论是自己在栽种植物中的经历,还是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各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的特点等,让孩子们学会在生活中观察思考,在比较中思考和发现,特别是在“奇妙的植物世界”分享会这一环节,梁老师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是主导,体现在引导、激励和鼓动。小

4、组汇报交流成果时,梁老师根据一组介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适时展示了一系列生命力顽强的植物画面“沙漠中的仙人掌、绝壁上的小草、凌寒独自开放的梅花、千年不朽的胡杨林”,这里带给孩子们心灵的震撼是不小的,学生由衷地赞叹小小的植物生命里竟然蕴藏着这么大的力量,不禁跟着老师一起吟诵起“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赞美生命力量的诗句。学生珍爱植物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对话、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感受、体悟、内化、认知、升华。三、优化教学内容,提升生命课堂湖北省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主要采用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实践活动来开展有效的学习”。比如“平安

5、导航”中有关植物的四季生长变化这个内容,学生不容易理解,梁老师让学生通过观看“水稻的生长”视频,了解到在不同的时节,水稻的生长会有哪些变化?我们平时吃的大米是怎么来的?以水稻这种植物的生长变化为切入点进行教学,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然后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栽种小植物中发生的小故事,孩子们亲身的体验使知识在原有的观察经验上进行建构,将教材的内容不断地优化。学生们通过学习知道了植物的生命是在不断变化的,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学生也能感悟植物的生命,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同时能够保护爱护植物。整节课中,教师优美的语言对孩子们了解植物可爱美丽的生命也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比如平安导航中观察“植物一年四季的变化”这一活动的最后,梁老师出示一组植物的图片,把学生的思路从熟悉的植物引向更广阔的时空,随着老师娓娓道来的讲述,孩子们知道了原来大自然中的植物生命有的稍纵即逝,有的却可以存活成千上万年之久,那悬崖峭壁上的千年古松,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的古老的银杏,还有南国的奇观“鸟的天堂”等无不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在学生感受到生命的魅力的情感达到高潮时,引导学生如何去关爱和善待植物生命,自然而然地构建了一个生命的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