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17课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6762615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第17课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第17课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第17课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第17课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第17课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第17课安塞腰鼓第1课时教学设计授课人:张敏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安塞腰鼓,掌握重点字词的注音与解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力量和节奏。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体味文章的韵律和气势。2.品味语句,体会语言的节奏美和诗意美。教学难点: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演绎着一曲生命和力量的赞歌! 欣赏腰鼓表演的片段,感受它的恢弘气势和铿锵激越。 看美景 (通过播

2、放安塞腰鼓录像,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调动学生的情绪)。 下面让我们跟随作家刘成章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从文字中体会这腰鼓声中激情。 二 了解安塞腰鼓及作者生平(见电子白板)。三 掌握重点字词的注音与解释。(见电子白板)四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 听名家朗读全文,感受安塞腰鼓中所蕴含的气势磅礴,冲破一切障碍的强大力量。2.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节奏、重音和情感。3. 整体感知文章: (1) 明结构。文章按“鼓响前鼓响中 鼓响后”可分成3大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4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好一个安塞腰鼓!(2)合作探究: 1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

3、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句中“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 了“那么一股劲”?明确:“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这天地之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这一句是对生命力量的赞颂,生命的力量在这里以不可阻挡的气势得到了充分的宣泄,并带动着生命奔腾升华。2.“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明确:多水的江南过于柔媚,承载不了安塞腰鼓这种原始的、粗犷的力量。3.文中“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是什么含义?明确: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厚实的精神文化土壤,也是它风雨变迁的见证。4.“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明确: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是以“鸡啼”反衬寂静。五,课堂小结: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的和力量的赞歌。腰鼓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彻底的表现生命的阳刚之美,作者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颂。既有对陕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赞美,又有对我们这个从沉睡中觉醒、迈着雄健的步伐,不断走向繁荣的伟大祖国的礼赞! 布置作业:活页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