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下)期末历史试题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6762066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一(下)期末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初一(下)期末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初一(下)期末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初一(下)期末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初一(下)期末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一(下)期末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一(下)期末历史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初一(下)期末历史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首诗豪迈雄壮的凯歌的作者应该是A戚继光B郑成功C岳飞D康熙帝2 . 以下关于郑和远航的说法,正确的是A远航的目的是为了殖民扩张B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C连通了中国到欧洲的航路D增加了明朝的财政收入3 . 皇权不断强化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特色之一。下列图片反映的措施中,标志着皇权达到顶峰的是ABC

2、D4 . 下列唐朝城市中,“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的是A长安B扬州C洛阳D成都5 . 某中外学生交流团游览北京。如果你以导游身份讲解当地名胜古迹,正确的讲解是隋朝大运河北抵涿郡,是贯通南北的大动脉北京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万里长城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历史上以今北京作为都城开始于明朝ABCD6 . 以下史实中,最能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是(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清朝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雍正时,设置驻藏大臣230年,吴国的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过夷洲ABCD7 . 清朝时,一位曾发誓来中国绝不下跪的外国使节,在看到太

3、和殿时却一改初衷虔诚跪地,并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而是中国伟大的建筑。”这里“伟大的建筑”指的是( )A故宫B十三陵C长城D颐和园8 . 隋代虽然没有出现灿若繁星的著名诗家,但隋诗仍是诗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阶段,它融合南北诗风,为唐诗的繁荣作了准备。隋诗能够“融合南北诗风”的政治前提是A通大运河B隋的统一C创科举制D国力强盛9 . 清朝嘉庆年间,洪亮吉痛斥“吏治一日不肃,则民不聊生十余年来,督、抚、藩、臬之贪欺害政,比比皆是。”该材料集中反映A吏治腐败B灾荒严重C党争严重D军备废弛10 . 一位生活在元朝的商人,他不可能经历的是A去江南贩运棉布B有幸拜读西游记C与回族人做过生意D购买景

4、德镇青花瓷器11 . 清朝前期重视农业发展的帝王不包括A皇太极B康熙帝C雍正帝D乾隆帝12 . 福建史志记载:南宋建安、瓯宁两县(今建瓯)共有进士994人,占全国进士总数的三十四分之一,为全国之冠。其最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闽北书院教育兴盛C经济政治重心南移D建安雕版印刷发达13 . 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所说的三种“东西”是指我国古代的( )A印刷术、火药、指南针B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C造纸术、指南针、火药D造纸术、火药、印刷术14 . 昙花王朝一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详细介绍了隋朝宛若昙

5、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该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A“开元盛世”B科举制的创设C三省六部制D大运河的开凿15 . 农政全书的作者是( )A李时珍B宋璟C徐光启D华佗16 . 公元589年南北重归统一。在这一过程中隋朝灭掉的最后一个政权是( )A宋B齐C梁D陈17 . 邮票是历史的缩影,方寸之间,融入历史千年风云。下列一组邮票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完善的政治制度B友好的和平往来C和睦的民族关系D灿烂辉煌的文化18 . 北京城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下列朝代曾在北京定都的是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ABCD19 . “澶渊之盟”,交战双方停战议和,约为兄弟之国,此后双方维持了 100 多年的

6、和平局面。“交战双方”,一方为北宋,另一方是( )A金B西夏C辽D大理20 . 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A洛阳B刘家港C长安D泉州21 . 我国封建社会出现了很多盛世局面,其中属于唐朝的有:开皇之治文景之治开元盛世贞观之治ABCD22 . 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他们是清朝前期颇具规模的A农场主B手工业工场主C商帮D商户23 .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史实与史论相符合的是( ) 选项史实史论A宋朝设立市舶司加强对西域的管辖B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城明朝灭亡C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清朝统一全国

7、D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台湾正式建省AABBCCDD24 . 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叙述中,不准确的是( )A与五代同时,南方各地先后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总称“十国”B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C统一是五代十国时期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D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政局相对稳定25 . 后人仿照杜甫凭吊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表达了后人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A文天祥B岳飞C寇准D秦桧二、综合题26 . 唐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

8、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魏征(1)采纳魏征建议开创“贞观之治”的皇帝是谁?上则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请说说他治理国家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2)吐蕃人是现在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材料三: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人教版七下教材(3)唐朝时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被称为什么?哪一本书记载了玄奘游历过100多个国

9、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材料四: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4)列举唐朝历史上最典型的两例。27 . 学习要专注核心素养,史料实证是其中内涵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1)材料一中,诗人肯定了隋炀帝的功绩。请从经济、文化方面各举一例证明诗人的观点。 材料二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人不计资历名望,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才,都委以重任。(2)材料二反映唐太宗重视人才,请举二例证明这一观点。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3)材料三

10、中“中华”“ 夷狄”各指什么民族?“爱之如一”体现李世民的什么民族政策?28 .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贞观年间)天下大捻(丰收),流散者咸(阳)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户外不闭,行旅不贵(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情景?他在经济上采取什么措施才达到材料所述的“天下大捻”?(2)图是唐朝推广的一种生产工具叫什么?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材料二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

11、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3)请你举出一个两宋时我国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材料三中国原有的农业产业,是以“六谷”:稷、麦、菽(豆)稻、粟、麻为主体的,而明代之后,易种而又高产的“五大农作物”被引进并迅速推广于中华大地,一举改变了中华农业产业的基本生态景观,改变了中国人的衣食结构。“五大农作物”的引种与推广(4)依据材料三猜测明朝从南美洲引进了哪些农作物新品种?材料四这是一部明代的农业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欧洲的水利技米,这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5)这部“农业百科全书”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材料五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6)依据材料五,概括清朝的农业政策,清雍正帝持此观点的根据是什么?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二、综合题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