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培训成效评估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6760872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员工培训成效评估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企业员工培训成效评估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企业员工培训成效评估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企业员工培训成效评估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企业员工培训成效评估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员工培训成效评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员工培训成效评估(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科分类号 110201 涉外经济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中文): 企业员工培训成效评估研究 (英文):The research of cluster upgrading strategies on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dustrial inZhejiang 姓 名 浩 海 学 号 4 学 院 管理学院 专业、年级 人力资源管理 2008年级 指导教师 婵 讲师 二一二年五月十四日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本人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

2、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二一二年五月十四日一、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论文(设计)题目企业员工培训成效评估研究作 者 姓 名浩海所属学院专业年级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8年级(本科)指导教师、职称婵 讲师预计字数10000开题日期2011.12.04选题的依据: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综述国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 3)自己的见解 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

3、发展和企业制度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培训与开发的价值给予了广泛的认可,员工培训已经成为企业持续全面健康发展的一大举措,是企业提升自身综合实力的一种发展模式,然而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估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这就使管理者不能清楚的了解培训到底给企业和员工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或者成效。如何对员工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如何计算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和收益,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企业对员工培训成效评估,存在投入不足、考核方式与信息来源狭窄、评估层次简单、测评方法单一等问题,导致企业培训成本与收益的偏差,培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主要通过探讨目前我国企业在员工培训成效评估方面的现状与问题,提出相

4、对应得措施与建议,使企业管理层从人力资源战略的角度去提升评估的重要性,从而增加人力物力的投入,并对评估的实施流程进行系统的管理,调动企业各职能层的分工合作,完善评估信息和系统,选择恰当的评估方法和完善的评估模型,以提高培训成效评估的质量和效率,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总之,做好员工培训成效评估工作,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2)国外研究动态: 在国外,西方国家对培训成效评估的研究,始于1959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 Donald L Kirkartick在其博士论文和1959、1960两年期间连续发表的四篇论文中,它详细阐述了培训成效评估四层面模型的方法和思想,这种评估模型简称为柯氏评估模型,由

5、反应、学习、行为和结果四个层面组成。柯氏评估模型的优点在于层面上的划分,由表及里、由观念到行为直至结果的变化,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但该模型考虑的因素不全面,数据取得主观、各层面不易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1993年有学者提出了改良模型,之后又有由反应、学习、工作行为、收益和组织目标构成的Hamblim模型,Phillps五级投资回报率模型,Kaufman的五级评估模型。与柯氏评估模型不同,Daniel Stufflebeam将培训项目作为对象进行分析,依据项目组织过程的规律,提出了由情境、投入、过程和成果四部分组成的CIPP模型。在对CIPP模型的丰富中,较为有名的是Warr Bird Racb

6、ham模型,又称CIRO模型,由情境、投入、反应和结果四个层面组成,这就是国外的主要研究状况。 由于柯氏评估模型在全世界的广泛使用,所以就目前来讲,国还没有提出较为著名的通用的评估模型,评估主要是对培训整个过程的跟踪与监控,属于过程评估的畴,它主要通过对员工培训前各方面情况的摸底、培训中的跟踪与反馈、培训后的效果评估和效率评估,从而进行效用价值分析。国学者关于培训成效评估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定性评估法、定量评估法以及定性定量结合法。虽然我国在企业员工培训成效评估方面不及国外先进,但是我国使用的评估方法从培训流程的角度展开,有利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评估系统。 3)自己的见解: 对于企业员工培训成效评估

7、模型来说,国和国外所研究的成果存在宽度和深度上的差距,尤其表现在评估的容和层面上。国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培训的过程上,注重培训过程的跟踪与监控,难以细分评估项目和容;国外的研究相对具体,操作起来也比较容易量化,适合建立数学模型,能清晰的对比出培训前后各层面的改变和提升,但是由于评估的层面有限,各层面评估的容难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这种研究成果也不能完全照搬。有效的评估必须是针对企业的不同状况、不同评估点和侧重点而展开的,它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保障,这也是企业员工培训成效评估的重点和难点。国外对于企业员工培训成效的评估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它们各有优缺点,企业在进行评估的时候,需要针对自身的

8、情况,坚持客观性、实用性和连续性的原则,保证评估标准的科学性与可测性;坚持综合评估和重点评估相结合、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全员参与和团队协作的优越性,加强对培训投资的力度,提高人力资源部员工的整体素质,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完善企业绩效考评制度,创建科学有效的数据收集系统,打造学习型组织,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 综上所述,笔者试着通过了解目前我国企业员工培训成效评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和相应的对策,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并促进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升。主要容:第1章 绪论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2国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学者关于培训成效评估的研究

9、成果 1.2.2国学者关于培训成效评估的研究成果1.3自己的见解第2章 理论综述2.1培训成效评估的基本概念2.2评估的目的和意义2.3企业员工培训及评估工作的重要性2.4培训成效评估理论的发展阶段 2.5 培训的成本收益分析第3章 我国企业员工培训成效评估的现状及问题3.1评估的现状分析3.2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2.1 培训成效评估投入不足 3.2.2 考核方式及信息来源狭窄 3.2.3 评估的层次简单 3.2.4 测评方法单一 3.2.5 评估记录缺乏系统的管理第4章 有效实施评估的对策与建议4.1改变管理层观念,争取更多资金支持4.2确定评估的实施流程,对评估过程进行系统管理

10、4.2.1 评估的准备阶段 4.2.2 评估的实施阶段 4.2.3 评估的总结阶段4.3各职能层分工合作,完善评估信息和系统 4.4 选择并组合恰当的评估方法4.5 选择较完善的评估模型第5章 结论 致 参考文献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搜集、鉴别、整理相关专业书籍,期刊与网络上各种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 定性分析法:依据资料进行主观的判断和分析,推断出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 比较分析法:综合国外对企业员工培训成效评估的研究情况,并结合管理学、心理学、统计学等有关理论进行两者对比分析并提出创新点。 探索性研究法: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进行研究得出自己的观点。完

11、成期限和采取的主要措施:完成期限:2011年12月研究资料,确定选题方向2011年12月下旬完成开题报告,拟定提纲 2012年2月下旬完成初稿 2012年3月初完成第二次稿 2012年3月中旬完成第三次稿2012年4月底定稿主要措施:通过对所学的知识的回忆,初步整理思路,获得论文的基本概要。通过网上查询和阅读相关文献,不断收集相关的二手资料。请指导老师提出指导意见,请教相关研究人员,不断修改提高。主要参考资料:1石金涛,培训与开发,M中国人民大学,第二版 20092石金涛,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交通大学,20043裕群,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20044剑锋,人力资源管理:原理与技术

12、,M电子工业,20025昱丹,如何有效实施企业员工的培训效果评估,J师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6王雷,对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估的思考,J经济管理论坛20057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二版,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2007 8向春,实效培训,M经济,20059凤仙,黎青,几种培训效果评估模型的对比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0810云学,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估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11再煊,清,俊,员工培训管理,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12爱尔文戈尔茨坦,凯文伏特,组织中的培训,M第四版,清华大学,200213【美】亚瑟W小舍曼,乔治W勃兰特,斯科特A斯奈尔,人力资源管理,文贤主译

13、,M东北财经大学,200114Alliger G.M.,tannenbaum S.I.,Benett W.,Traver H.& Shotland A.(1997) . A meta-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 among training criteria.Personnel Psychology,M50.341-35815Alvarez K.,Sala E. &Garofano C.M.(2004),An intergrated model of training evaluation and effecteness.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Review,MV.3,No.4,Dec.385-41616Rodriguez C.M.& Gregory S. (2005) .Qualitative study of transfer of training of student employee in a service.Journal of Hospi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