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校有效衔接的主要方探索.docx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6754517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校有效衔接的主要方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园校有效衔接的主要方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园校有效衔接的主要方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园校有效衔接的主要方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校有效衔接的主要方探索.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园校有效衔接的主要方探索吕河镇中心幼儿园包本玲 2016.11.17 幼儿园的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一部分,是为基础教育服务和做准备的,在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阶段。但实际上存在一些问题和盲区。值得反思和探究。1.园校有效衔接存在的问题。问题一:认识上的盲区。许多家长和老师认为,孩子到了大班,才会有幼小衔接。所以出现了大班才开始进行对孩子的加压训练。其实,孩子的入学准备工作始于入园时,并贯穿整个幼儿园阶段,到大班时再进行适当的“强化”。问题二:功利性比较严重也有不少父母,过分重视知识的灌输,立竿见影,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一个字都不会写,没学到啥,事实上,幼小

2、衔接工作的核心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的品质。问题三:超前教育现象严重有些父母特意买来小学一年级各门学科的教材,在家辅导孩子,给孩子布置作业,要求孩子按时按质完成。甚至有的家长还让孩子去上补习班和辅导班,这对孩子没有好处,孩子上学以后再听这些内容,觉得索然无味,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感兴趣,或心理上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上课就不专心听讲。问题四:园校衔接工作谁来做在幼儿园的老师只管做好自己的一日常规工作,管护好班上的孩子,至于到了小学那不是自己的事情了,自己也管不着,小学一年级的老师觉得一年级的学生啥都不会,习惯差,学习跟不上,就怪幼儿园的老师没有教好。问题五:衔接什么、

3、如何衔接 很多家长和教师认为反正孩子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了,就送到学校去,就像人生上台阶一样,必须的,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没有那么重要,而且在衔接的内容上不明确。问题五:衔接的链条断裂 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幼儿园的教育都是为孩子的一生奠基的,园校的教育不是万能的,需要家庭的全力配合,并且要与园校步调一致,方能有效。但是很多家长把教育的期望全寄托于学校和幼儿园,尤其农村的孩子,很多家长把监护与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推给了自己的父母,由孩子的祖辈管教孩子。给园校教育带来了很多不便。2.有效衔接的主要方法。 (1)经常与小学教师进行交流座谈。 定期与小学教师进行交流座谈,开展研讨活动,小学教师提出合理化和科学性的建

4、议和意见,便于幼儿园教师开展工作。 (2)观加小学举行的活动。 比如说小学举行运动会或者文艺演出,幼儿园也参与其中,在我们幼儿园每年都要有一个节目参加中心学校的文艺演出。其次组织幼儿到小学观看小学生开展运动会等。 (3)参观小学。 教师和家长对幼儿进行心理辅导教育,到了大班可以有组织的带幼儿去参观小学的校舍,硬件设施设备,(包括教室的桌椅、黑板等)告诉幼儿到了小学要学习很多知识,包括时间的安排和利用以及学校组织的其它活动等。让幼儿充分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准备,并对小学的生活充满憧憬和向往。 (4)能力及习惯的培养。幼儿入小班开始到大班毕业都要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只是小班与大班教育内容或侧重点不

5、同。如,小班学习大小便自理、洗手、换衣服等,到大班则应该注重物品的自我管理,如整理文具、书包,等等。让孩子从内心对学习感兴趣,让他对自己的学习有成功感。规则意识的培养,幼儿从入园时就要培养一些规则,比如做游戏要排队,按顺序轮流进行,不争不抢。一些优秀品质的培养。如:认真专注的做事,诚实守信,不撒谎,不怕困难等。(5) 小学领导为幼儿园家长开会。由于我们幼儿园的孩子幼儿园毕业后,98%以上的孩子都会到该镇所在的中心校就读,所以幼儿园孩子的教育程度也与小学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有时候在召开幼儿园的家长会时,请中心校的领导对家长做一些安全、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宣传和讲座,让家长对幼儿教育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跟让家长了解一些有关的文件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总之,幼小衔接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幼儿园的教育是为小学服务的,幼儿在园的习惯和行为直接决定着小学的学习行为和习惯,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和研究,同时也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方能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