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琵琶行并序》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6749001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琵琶行并序》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琵琶行并序》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琵琶行并序》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琵琶行并序》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琵琶行并序》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琵琶行并序》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琵琶行并序》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琵琶行并序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1.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琵琶行并序课文原文琵琶行并序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唿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

2、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消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

3、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清衫湿。2.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琵琶行并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白居易及行这种文学体裁2、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具体内涵;体会诗人贬谪郁闷之思3、体会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4、背诵全诗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

4、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教学难点: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教学准备:PC机、琵琶行朗读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主要内容:1.了解诗人白居易及其诗歌创作。2.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本内容。3.理清文章结构,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一、#教案# 导语(一)音乐是一种无形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它不像蓝天白云、飞禽走兽、山峰河流那样可视可感。如何才能把这难以捉摸的音乐用文字表现出来呢?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描写音乐的典范,自唐以来历咏不衰。今天,我们就一起聆听这美妙的音乐。(板书课题及作者)(二)一位盲人将要离开人世时,对别人说:我多想看看阳光及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啊!人们请来莫扎特,

5、莫扎特用小提琴拉了一首曲子,盲人流下了眼泪,说:我看见了!我看见了!我看见了阳光、鲜花、小鸟、河流。盲人带着喜悦满足的神情离开了人世。俄 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听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后,老泪纵横,说自己触摸到了俄罗斯民族的灵魂。美妙的音乐能引起不同经历、不同心境的人共鸣。琵琶行中琵琶女的深沉演奏就使一代诗人白居易潸然泪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体会琵琶女的高超技艺,欣赏作者化琴声为美妙诗句的非凡本领,探究作者泪湿青衫的原因。(板书课题及作者)二、了解作者、行这种体裁及写作背景(一)作者(参教学用书)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以44岁为分界线,前期抱定兼济天下之思,后期则独

6、善其身。是唐代继杜甫以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之后,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了青年时代,因而能广泛接触社会,了解民生疾苦,所以他的诗歌从创作开始就走上了现实主义道路。2.诗歌主张和创作: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反映时事,为现实而作。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反映人发疾苦。著有白氏长庆集,有代表作长歌恨、琵琶行等。(二)行这种体裁明确:行是乐曲的意思;歌与行名称虽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别,后来就有歌行一体。歌行体为南朝宋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自创格调,而其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

7、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特点:1、篇幅可短可长。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共十八句,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有二十四句,白居易的长恨歌竟有一百二十句。杜甫的兵车行有三十七句,白居易的琵琶行则有八十八句。2、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例如杜甫的兵车行,诗中既有行人出征时的记叙,又有道旁过者与行人的问答,也有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的感叹,读后真能摧人肝肠。再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既有风卷茅屋的记叙,也有归来倚杖的叹息,更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

8、强烈抒情与愿望,读后令人唏嘘不已。3、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歌行体诗歌在格律、音韵方面冲破了格律诗的束缚,由于它要放情长言,因而句子也多,再要一韵到底,平仄讲究就很困难了。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二十四句就换了好几个韵脚。歌行体的形式比较自由,是由内容所决定的。4、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九言的句子。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基本上是以七言为主的,但也有二言的(呜呼),也有九言的(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三)写作背景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

9、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认为否则国将不国。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

10、消极情绪日渐增多。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定六位同学依次朗读序文和全诗,每人读一段,并正音。2、小声播放乐曲春江花月夜,教师有感情地背诵全诗。3、把握诗歌内容:学生快速默读诗序文和全诗,把彼此对应的部分找出来。明确:序文的第二句(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跟诗的第一段对应;第四、五句(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同诗的第二、三段对应;第六、七句(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跟第四段对应。四、作业:反复读全诗第二课时一、鉴赏诗歌1、提问:诗中几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明确:诗人三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第一次暗写,琵琶女没有出场,她的演奏是诗人和他的客人听到的。第二次明写,琵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而演奏。第三次仍

11、是明写,但写得简略。2、赏析琵琶女的第一次演奏(1)学生自由朗读诗的第一段。(2)学生思考:琵琶女第一次演奏的曲子是什么,文中没有明确交代,同学们能判定出是哪种基调吗?有什么理由?明确:它的基调是悲凉的,理由有二:一是琵琶女在这绕船明月江水寒之际,显然是以此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二是它确实打动了惨将别中的主客的心,加重了离愁,以致主人忘归客不发。其余写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写饯别酒宴的悲伤气氛,都是烘托它的。(3)学生有感情地背诵第一段。3、赏析琵琶女第二次演奏的情景(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的第二段(2)学生思考: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明确: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2、第一阶段(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写琵琶女演奏之前调弦,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中。第二阶段(弦弦掩抑声声思.说尽心中无限事)写琵琶演奏大概根据当时心绪选定的一支曲子,写出了琵琶女的技艺的娴熟。第三极端(轻拢慢捻抹复桃.四弦一声如裂帛)写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幺。(3)学生思考:作者分几个乐段写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么?每一个乐段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是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乐曲情调的?明确:作者分四个乐段写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幺。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急切而愉悦的情调。第二乐段用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再着一个滑字,使读者

13、觉察到旋律变得轻快流畅了;接着又逐渐缓慢下来,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这无声的音乐又使读者去寻味忧愁暗恨,并期待着变化的到来。第三乐段一开始就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高 潮到来的信号;它发展得很快,接着就出现了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热烈而紧张的场面。第四乐段写乐曲的终止,写出了琵琶乐曲终止时的特点,跟钢琴曲子最后用主和弦终止全曲一样具有显著的艺术效果,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4)本段用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什么作用?明确:小侧面烘托,说明周围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5)学生有感情地背诵第二段。4、赏析琵琶女的第三次演奏(1)学生默读三至五段。(2)琵琶女第三次演奏的

14、调子如何?理由是什么?明确:调子悲凉,与霓裳、六么不同,从满座重闻皆掩泣和江州司马青衫湿可看出。(3)作者写琵琶女第三次演奏的方法同第二次有什么不同?明确:第二次作者用比喻、摹声等修辞手法从正面写音乐的艺术境界。第三次作者从侧面写音乐的艺术效果。二、写作特色1、情节曲折,波澜起伏在醉不成欢惨将别的时候,便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将情节推向另一个境界。第一次琵琶演奏已毕,东船西舫悄无言,似乎可以结束了,忽然又沉吟、敛容,琵琶女要诉说自己的身世了。琵琶女诉说一完,诗人便抒发自己的感慨,将自己的遭遇与琵琶女的遭遇联系起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奏一曲,乐声进入了高 潮,但诗人不再作正面描写

15、,只说其声凄凄,并不似向前,写到这里,就戛然而止。这样,既能使人感慨不已,又能使人产生意深境远的感觉。这种曲折多变的情节,使琵琶女富于戏剧性的遭遇得到突出表现,她的琵琶绝技也得到了细致的描绘;而作者的心情和感慨也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2、以情动人这首诗以情动人,叙述事件,描写人物全都充满抒情 色彩。送客一节即以秋瑟瑟、惨将别、茫茫江浸月,给环境制造了伤感的气氛。琵琶女第一次演奏,诗人在描写琵琶女演奏的手法和曲调时,让情思幽恨贯穿始终。自叙身世一段,是幽愁暗恨的根源,更是充满了人物因昔盛今衰而产生的种种哀伤。诗人自叹经历,处处以环境衬托自身的感慨,充分描写了漂沦流落的悲切之情。末段,凄凄的弦声与哭泣声相互照映,更是写尽了诗人的悲痛之情。全诗使用的典故很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