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674898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执教 程树平授课时间:2016年10月20日 授课班级:807班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长征的背景;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知道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掌握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2.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 结合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4. 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表达历史事件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课外资料等方式,整合相关学科知识,理清红

2、军长征的大致路线,掌握发生的主要事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2. 借助于讲故事、播放相关音视频资料的方式,尽可能地让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深刻领会“长征精神”。(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了解长征的经过及遵义会议的召开,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有能力不断纠正自身的错误。中国革命的胜利正是在这种吸取经验教训,不断纠正错误的曲折过程中取得的。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二、教学重点1. 中央红军的长征2. 遵义会议三、教学难点1. 遵义会议的意义2. 长征胜利的意义

3、四、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上课前根据学生的爱好与特长,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如路线组、故事组、图片组等,或搜集长征故事准备上课讲述;或搜集长征图片,做成幻灯片准备上课演示;或理清中央红军长征的大致路线,准备上课讲述。2教师准备(1)阅读教材,钻研教学参考书,结合学科专业刊物以及有关的最新研究信息和成果,完成科学、系统、操作性强的教学设计。(2)多角度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红军不怕远征难。五、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探究法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1.播放MV十送红军剪辑片断。2.提出问题:这首红色革命歌曲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继续提出问题:革命根据地的

4、人民为什么要“十送红军”踏上艰难的征程?在这个前途未卜的征途中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共同学习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认真观看、听歌,回答出:长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教学新课第 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板书)一、 长征的开始(板书)1.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板书)【思考】 指导学生结合问题“红军为什么要长征?”阅读第一段内容,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 【补充讲解】蒋介石调集军队向红军发动反革命“围剿”。前四次“围剿”在毛泽东正确的领导下取得了胜利。但在第五次“围剿”中由于博古、李德抛弃了以前的“避敌主力、击其虚弱、寻机

5、歼敌”的作战方法,结果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播放视频】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2. 艰难的长征征程(板书)【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长征走过了多长的路程吗?参加长征的主要有红军的几支队伍?【合作探究】(1)有谁能上台给大家演示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并简略地讲解一下途中发生的主要事件。(2)请同学们再看P60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谁能说红军长征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在哪里?长征经过了哪些省份?经过了哪些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么大事?(3)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历经各种磨难,那么这些“磨难”到底有多大呢,下面我们请“图片组”、“故事组”的同学给我们再现当时的历史情景。【小结】请同学们结合地图

6、和课文内容,想一想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那些困难? 教师小结:(1)敌人的围追堵截;(2)恶劣的自然环境 ;(3) 物资的严重匮乏。【播放视频】 过雪山【过渡】在漫漫征途中,有一件影响党和革命发展的重要历史事件,那就是遵义会议。二、遵义会议(板书)【思考】请同学们看书,然后回答问题: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意义。【探究】遵义会议为什么是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播放视频】遵义会议【教师总结】领导核心的变化: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正确领导;军事路线和思想路线的变化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红军处境发生变化首先打乱了敌人的围剿计划,后迅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的企图,由失败、被动

7、到节节胜利;党的自身建设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革命的中心发生变化由南方转移到北方。【过渡】由于有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等人的英明领导,红军长征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宣告了长征的胜利结束,那么长征胜利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呢?三、长征胜利的意义(板书)【补充讲解】关于长征的胜利正如毛泽东所说:“长征是历史上记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如是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课时总结同学们,今

8、年是长征胜利75周年,回顾这段历史,红军战士身上有哪些宝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1世纪时代我们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学生认真读书,回答: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长征的原因),时间(1934年10月)当时中央负责人是(李德和博古)。认真观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1)二万五千里;(2)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六军团,红二十五军等。“路线组”的学生代表上台操作班班通电脑展示并讲解他们的作品: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及途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认真读图,然后回答:瑞金、吴起镇、会宁;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洲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乌江解放贵州重镇;遵义、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金沙江跳出敌人的

9、包围圈;大渡河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图片组”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搜集的反映红军克服艰难险阻的图片并做简要解说;“故事组”的代表上台讲长征故事。小组讨论,代表回答。认真观看。学生回答:1935年1月 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认真观看。学生积极回答: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大家积极讨论,主动发言: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

10、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新时代,我们应发扬不怕吃苦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顽强的毅力,磨练坚强的意志,刻苦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树立远大理想,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让学生掌握自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对教材内容适当地扩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帮助同学们更直观地认识长征的原因。简单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读图和从历史地图中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检验学生课前预习、准备的情况,分

11、享合作学习的成果。整合历史、地理学科知识,加深学生对主要、重大事件的认知。全班同学交流学习,分享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帮助同学们更直观地认识长征过程中的困难,感受红军指战员的伟大。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培养他们合作意识和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史明智,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七、巩固检测1. 毛泽东七律长征诗中“大渡桥横铁索寒”指的军事行动是( )A渡过湘江 B四渡赤水 C强渡大渡河 D巧渡金沙江2 “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

12、伟大史诗。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了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段描述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井冈山会师 B.红军长征 C.挺进大别山 D.辛亥革命3. 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A.遵义会议 B.会宁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4在中国人民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五四精神。这些精神财富产生的先后顺序是:A. B. C. D.八、布置作业学习过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后,你了解到了发生在长征途中那么多的著名战役和红军战士们的英雄事迹,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带游客“重走长征路,重温革命史”。你准备怎样设计这条线路,重点应推出哪几个景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