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备课一、教材特点;1、 以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发展为主线,以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为辅线进行构建,使整套教科书形成综合化、立体化和序列化的结构体系2、 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结构模块化,过程活动化,更具整体性、结构性和探究性3、 目标弹性化,容综合化,评价多元化4、 以学生的自主体验学习为手段,落实“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的基本理念,力求使教科书成为“学材”5、 突出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6、 背景和空间广阔,教科书更具开放性和发展性7、 科学、技术与社会有机结合,教科书更具人文性二、 教学容:本册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主题安排了4~6课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的外部表象及部结构、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和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生物与环境及其适应性等为主要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容结构框图微小的 生 物 物质的变 化 物体的运 动 太阳、地球和月亮 生物与环 境 研究与实 践 ↓ ↓ ↓ ↓ ↓ ↓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知识做出猜想与假设----根据假象答案,制订科学探究活动计划---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得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参与评议探究结果----产生新问题↓ ↓生活经验(引领) 探究活动(提问、猜想、假设、预测、搜集、整理信息、观察、测量、实验、设计、制作、记录、表达、交流、质疑、解释、评价……)↓↑ ↓↑ ↓↑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 ↘ ↓ ↙ 科学素养 三、 各单元课时安排单 元课 题课 时备 注 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1、病毒1 2、细菌1 3、馒头发霉了1 4、食用菌1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5、蜡烛的变化1 6、食盐和水泥1 7、铁生锈1 8、牛奶的变化1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9、静止和运动1 10、距离和时间1 11、改变物体运动状态1 12、物体的运动方式1 13、动物的运动1 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14、白天与黑夜1阶段考查(11.8--11.14)15、昼夜与生物1 16、四季更替1 17、弯弯的月亮1 18、日食与月食1 19、登上月球1 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20、蚯蚓找家1 21、变色龙1 22、植物向哪里生长2 23、密切联系的生物界1 24、珍稀动植物1 25、生物的启示1 研究与实践*儿童常见疾病调查1 *观察月相1 *当地生物群落研究1期末考查(1.10—1.20) 第一课 病 毒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提出与病毒相关的问题;2、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3、能制作有关病毒的剪贴报.4、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科学知识:1、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防备措施.2、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三、教学预备:教师准备: 有关病毒的资料学生准备:了解有关病毒的有关知识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提问: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预防呢?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二)、新授1、流感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2.学生讨论指名回答.3.教师讲解.4.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5.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6.麻疹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7.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8. 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三)、拓展延伸(网上学习)1、教师讲述:关于病毒,你还知道些什么?请回去以后在网上自主学习2、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和体会3、课后作业:(1)回去查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2)利用作文、图画或小报的形式,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教学反思:第二课 细 菌教学构思:细菌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在教学中用学生认识的现实生活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师生互动中求得共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主要采取以下方式:1、 以观察促思索,总结细菌的形态结构2、 设疑促理解,探究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3、 以知识促应用,了解细菌对自然界和人类的意义教学目的:1、 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2、 使学生了解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难点:细菌在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教具准备:显微镜,三种类型的细菌的永久涂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观察、讲述与谈话相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出示醋和小孩得痢疾的图片)师:哪位同学闻一闻这是什么调味料?再看看图片上的小孩怎么会得痢疾?生:是醋;小孩的痢疾是由细菌引起的师:一提起细菌,许多同学会马上想到细菌可使人患病,使食物腐败变质想到这些,许多人都会皱起眉头,心里感到害怕甚至于很讨厌细菌事实果真全都如此吗?的确,细菌无处不在,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呢?怎样才能观察到细菌呢?下面请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玻片标本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各自的观察结果由演示实验入手,发挥高倍显微镜的作用,巡视并注重指导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对显微镜使用方法不纯熟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师:通过显微镜的观察你发现了细菌有几种形态?生:细菌的形态有圆球状的、杆(棒)状的、螺旋(弯曲)状的师:从形态上看,细菌可以分为三种:球菌、杆菌、螺旋菌师:是单细胞的还是多细胞的?生:是单细胞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过的植物细胞在结构是什么样的?生: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师:你所观察到的细菌有细胞核吗?生:没有生:有细胞核但不完整使用多媒体展示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的结构图,观察比较得出细菌的结构,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一个不成形的细胞核有些有鞭毛、有的有荚膜,有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胞里面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芽孢,芽孢有保护作用拿出一小碗馊米饭让前排的学生闻)师:谁知道米饭为什么会变味?估计夏季在室温下米饭多长时间会变味?生:因为米饭中有细菌,细菌繁殖速度快一天的时间米饭会变味师:同学们再想一想,那么,细菌为何会生活在米饭中?生:因为米饭有营养生:因为米饭里有糖生:因为细菌也是生物,也要吃食物,也要消化师:米饭变馊是细菌作用繁殖的结果大家想想,植物细胞的数目是怎样增多的?生:细胞分裂师:细菌的细胞也可以进行细胞分裂,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通过多媒体展示细菌的横向分裂过程,假如环境条件相宜,细菌20多分钟就可以分裂一次。
按照这样的速度来推算,一个细菌一昼夜可以繁殖72代,共繁殖出40多万亿亿个细菌,折合重量达4000吨生:现实生活中细菌能繁殖这样多吗?师:不可能细菌的生殖对环境条件的依靠性很强温度、湿度、营养物质等条件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外界条件不可能持续地满意细菌生殖对环境的要求生:流行性感冒传播速度快是不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的结果?师: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你问得真好,说明你的思路很开阔,能把我们所学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生活中有许多的问题都能用生物学知识解释,所以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但我要说流行性感冒有的是由细菌引起的,有的是由病毒引起的生:病毒不是细菌,冬天细菌繁殖也这么快吗?生:不快师;同样是细菌,冬天和夏天繁殖速度为何不同呢?生:因为,细菌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生:在夏天为什么腌肉、罐头能长时间地保存?生:腌肉中盐分比较多,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所以腌肉可长时间的保存罐头经过高温消毒灭菌的,而且是密封的,没有氧气细菌无法繁殖师:我们家庭中使用的冰箱就是通过降低温度抑制细菌的繁殖,从而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师:大家回忆一下绿色植物的营养方式是什么?生:自养师:(展示水绵图)大家想想细菌和水绵的营养方式是否一样?生:不一样,水绵能进行光合作用,而细菌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是靠摄取现成的营养来生活。
师:同样是摄取营养,痢疾杆菌生活在人体肠道引起痢疾,枯草杆菌却使枯草腐烂,如果将两者的生活环境改变一下,那么它们是否还能生存?生:能,因为细菌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生:能,因为细菌适应环境能力强师:不能,因为痢疾杆菌只能寄生在生物体,而枯草杆菌只能寄生在死了的生物体师:枯草杆菌生活在动植物遗体中并获得营养,我们称之为腐生现在,同学们总结一下细菌包括哪两种异养方式?生:寄生、腐生师:细菌用手摸不着,用眼看不见,我们无法了解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但是同学们真的很智慧,一想到身边的有关细菌的例子,就能理解细菌的生活习性,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师: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生:地球上一些细菌和真菌都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师:一提到细菌就感到害怕和厌烦这种观点全面吗?生:不全面师:现在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细菌和人类的关系呢?生:细菌对我们是有好处的,比如,有些细菌能帮我们清垃圾,乳酸菌能制酸牛奶,醋酸杆菌能制醋生:枯草杆菌能分解枯草生:我认为细菌多数还是有害的,如,大肠杆菌能使人得肠道病,痢疾杆菌使人得痢疾,肺炎菌使人得肺炎,结核菌使人得结核病。
…………师:既然大家各持已见,到底细菌对人类和自然界有什么意义呢?不如我们把讨论留到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以“我看细菌”、“细菌的功与过”、“小议细菌”等为题写一篇小文章,字数不限,大家看如何?生:太好了第三课 馒头发霉了教学目标:1、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发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