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有理数教案.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6692939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56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有理数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2章有理数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2章有理数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2章有理数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2章有理数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章有理数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有理数教案.doc(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有理数课程内容标准1.使学生体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能用有理数表示.2.能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并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3.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7.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8.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9.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有关概念,能对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合理的解释和推断.单元教学思路1. 本章教材注意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通过一些熟悉的、具体的事物,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中体会有理数的意义,探索数量关系,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教学中注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获取、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2.本章教材注意控制对运算的要求,尤其

2、是删去了繁难的运算. 本章教材注重使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本的运算技能。同时引进了计算器来完成一些有理数的运算. 教学中要注意正确地把握.课时分配本章的教学时间大约需要23课时,分配如下:2.1 正数和负数-2课时2.2 数轴-2课时2.3 相反数-1课时2.4 绝对值-1课时2.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课时2.6 有理数的加法-2课时2.7 有理数的减法-1课时2.8 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2课时2.9 有理数的乘法-2课时2.10有理数的除法-1课时2.11有理数的乘方-1课时2.12科学记数法-1课时2.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课时2.14近似数和有效数字-1课时2.15用计

3、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1课时 复习-2课时第1课时 正数和负数教学内容教科书P.16P.18的内容:正数、负数的概念教学目的:1、明白生活中存在着无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能举例说明;2、能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和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教学分析:重点:通过列举现实世界中的“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来引进正数和负数,要求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为以后通过实例引进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加法和乘法法则打基础。难点:对负数的意义的理解。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分析备注一、知识导向:本节课是一个从小学过渡的知识点,主要是要抓紧在数范围上扩充,对引进“负数”这一概念的必要性及意义的理解。二、新课拆析:1、回顾小学

4、中有关数的范围及数的分类,指出小学中的“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如:0,1,2,3,2、能让学生举例出更多的有关生活中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能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的对立面。如: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温度是零上10C和零下5C;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3、上面所列举的表示相反意义量,我们也许就会发现:如果只用原来所学过的数很难区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用过去学过的数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上一个“”号来表示。如:在表示温度时,通

5、常规定零上为“正”,零下为“负”即零上10C表示为10C,零下5C表示为-5C概括:我们把这一种新数,叫做负数,如:-3,-45,过去学过的那些数(零除外)叫做正数,如:1,2.2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例:下面各数中,哪些数是正数,哪些数是负数, 1,2.3,-5.5,68,-,0,-11,+123,三、阶梯训练:P18 exc1,2,3,4四、知识小结: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中,应能从数的角度来区分小学与初中的异同点,通过运用发现相反意义量,能理解引进“负数”的必要性及其意义。五、作业巩固:1、每个同学分别举出5个生活中表示相反意义量的的例子;并用正、负数来表示;2、分别举出几个正数与负数(最

6、少6个)。3、P20 exc1六、每日预题: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应该怎么样来分类?教学后记第2课时 有理数教学内容教科书P.18P.21的内容:有理数教学目的: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懂得有理数的两种分类,及对一个有理数进行分类判别;2、在数的分类中,应加强对负数的理解及对零在数分类中的特殊意义的理解。教学分析:重点:在引进负数后,能对已有的各种数进行概括,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及有理数两种不同分类的重要意义。难点:在对有理数的认识上,应加强对负数及零的重视,明确两者在有理数集的地位与作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分析备注一、知识导向:通过上节课对“负数“概念的引入,通过对数范围的补充及扩大,进一步引入

7、了有理数的概念,并对扩大后的数的范围进行重新分类。二、新课拆析:1、引例:(1)请学生说出负数的特征,并指出实例说明。(2)以第(1)题中,学生所回答的数进一步分析,不同数的不同特点。2、通过对“负数”的引入,从我们所接触的数可发现有这样几类:正整数:如1,2,34,零:0负整数:如-1,-3,-5,正分数:如,负分数:如,-0.3,由此我们有:概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然后根据我们的概括,我们可以对有理数进行如下的分类分类一: 分类二:3、有关集合的简单知识:概括: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一个数的集合,简称为数集;所有的有理数组成的

8、数集叫做有理数集;所有的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例:把下列各数填入表示它所在的数值的圈里: -18,3.1416,0,2001,-0.142857,95% 正整数 负整数 整数集 有理数集三、巩固训练: P20 exc1,2,3四、知识小结:从有理数的分类入手,就着重于各类数的特点,特别是正,负及零的处理。五、家庭作业:P2021 exc2,3,4六、每日预题:什么是数轴,数轴有什么作用,应怎么样在数轴上表示数?教学后记第3课时 数轴教学内容教科书P.22P.23的内容:数轴(1)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会正确画出数轴,初步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2、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教学分

9、析:重点:正确画出数轴,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难点:应理清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分析备注一、知识导向:本节课通过对生活中温度计的认识,引出数轴,对照有理数中新增加的负数,联系生活经验,讲解数轴的概念及画法,注重有理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二、新课拆析:1、从两个角度引出数轴:其一,在小学学习数学时,就能用直线上依次排列的点来表示自然数;其二,温度计上有刻度,可能读出温度的度数,并且区分出是零上还是零下。2、数轴概念及画法:第一步:画一条直线(通常画成水平位置);第二步: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用这点表示0;第三步: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画上箭头,而相反方

10、向为负方向;第四步: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标上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标上-1、-2、-3、。概括:像这样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4 -3 -2 -1 0 1 2 3 4 3、正确在数轴上表示任何有理数:在数轴上画出表示有理数,可以先由这个数的符号确定它在数轴上原点的哪一边(正数在原点的右边,负数在原点的左边),再在相应的方向上确定它与原点相距几个单位长度,然后画上点。学生一般容易掌握整数在数轴上的表示,要联系分数和小数的意义,启发学生发现和掌握分数与小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例:画出数轴,并在数

11、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4,-2,-4.5,0三、巩固训练:P23 exc1,2,3四、知识小结:本节课从生活中的实际入手,从小学所学的知识入手,引出数轴的概念。从学习中要学生学会画出数轴,学会在数轴上表示出有理数。五、家庭作业:P25 exc1,2,3,4六、每日预题:在数轴上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何关系,能否根据两个在数轴上的两点的位置去判断这两个数的大小?教学后记第4课时 数轴(2)教学内容教科书P.24P.25的内容: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数轴上点的位置关系,初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2、初步认识图形和数量的对应关系。教学分析:重点:负数和零的大小比较。难点:如何

12、启发学生自己得到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的约定,并认识其合理性。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分析备注一、知识导向:能过上节课对数轴的学习,通过对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发现正数、零、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并进一步地发现三者的大小关系。二、新课拆析:1、设疑:其一:小学学会了正数及零的大小比较,但有了负数后应如何比较?其二: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的位置,能否判断出它们的大小关系?有无什么特点?其三:温度计上的两个不同温度的刻度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从数值上看,有无什么特点?2、从以上的设疑中,我们是否能得到:概括: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法则: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13、。3、数轴点的移动与点的数值的关系:应注意到移动的方向及移动的单位长度,并能对移动后的点,所表示的数值进行确定。反之应能说明,两个不同点的相互移动的方式,即确定两点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下一节有关绝对值的学习作基础。例:将有理数3、0、-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用“”号连接起来。例:通过在数轴上表示,比较下列各数的大小: -1.3,0.3,-3,-5例:在数轴上的点A:4,如果A点先向左移动5个单位,再向右移动9个单位,得到的点是B,则B表示的数是什么?三、巩固训练:P25 exc1、2四、知识小结:通过结合有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发现正数、零、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确定了正数、零、负数的大小比较法则,并能通过数轴来比较任意两个非确定数的大小。五、家庭作业:P25 exc4、5、6、7、8六、每日预题:1、-5与5这两个数有何异同点,在数轴上表示后,在位置上有何特点?2、什么数的两个数称为相反数,如何求出任何数的相反数?教学后记第5课时 相反数教学内容教科书P.26P.28的内容:相反数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理解“两数互为相反数”的意义;2、会写出已知数的相反数;3、懂得简单的简化符号的运算。教学分析:重点:能准确写出任意数的相反数,对简化符号能正确应用。难点:相反数的意义及有理数的组成。教学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