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比一比.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6692662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比一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比一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比一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比一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比一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比一比.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一比一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生字词语;2在情境中快乐地朗读课文,体会农家小院的可爱有趣;3学习正确使用量词。二课前准备录象、识字转盘、图片、词语卡片、动物玩具和水果等。三教学流程(一)复习巩固生字词。游戏引入:我们来玩一玩识字游戏!1看动作、图片猜词语,并找出相应的词语卡片(指名说分组说),同时对念错的字正音(例如:“子”的轻声、“苹”与“杏”的后鼻音)。2玩一玩快乐大转盘,齐读复习词语(例如生念:“咕噜咕噜转停蜜蜂蜜蜂。”)3反馈作业情况,写一写“少”字。(1)出示两本有差距的作业跟学生一起讨论,比一比。(2)再看一看课件范写。(3)写一写“少”字,写两个。(4)评价(出示写得不太好的那位同学

2、现在的作业,与前面的作业比一比,给予鼓励)。(二)快乐朗读儿歌。情境引入:昨天,我们去牛牛家的院子里,认识了那么多的动物和水果朋友。今天,冯老师还要带领大家去牛牛家的院子里,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东西呢!1正确地读一读。(1)自由读儿歌。(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朗读上的困难请你想想办法。)(2)朗读质疑。(可以请老师、同学帮助,鼓励并赞赏那些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的同学。)(3)采用多种形式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2快乐地读一读。(1)读读第一句。激趣引入:今天,老师请来了牛牛家院子里的小动物们,你们想抱抱他、亲亲亲他吗?(让孩子们和卡通黄牛和小猫握手、拥抱等,唤起孩子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比较大小,体

3、会发现大和小的乐趣。(从它们的个头上看,你发现了什么它们个头很悬殊,却是一对好朋友呢,多有趣啊!)自由试读第一句。(就把你的喜爱和快乐的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吧。)指名读评价(提示学生注意表情)范读再指名齐读。(花猫发出“喵喵”的叫声,表扬读得好的小朋友。)(2)读读第二句。 过渡:鸭子和小鸟要是听到我们快乐地招呼它,一定也会开心地叫起来的!请你读读第二句。自由试读齐读(传来了小鸟的叫声)。出示鸭子和小鸟。(小鸭子问你:嘎嘎嘎,你从我们的数量上发现了什么?)再齐读。(3)读读第三、四句。过渡:对可爱的小动物我们是那么的喜爱,那么我们喜欢甜蜜蜜的水果吗?自由试读三、四句(在实物投影仪上出示水果实物)

4、(请你自己去发现,比比大小多少,把你快乐的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男女生比赛读(个别集体)(鼓励大家读得好,一起假装咬一口:“啊呜。”)(4)齐读全文。起立,齐读全文。(让我们一起分享我们的快乐。)老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小结引出下一环节:我看见有的小朋友把快乐写在了脸上,有的把快乐放在了心里。牛牛家的院子是那么有趣!(三)读读练练,学会正确使用量词。1温习儿歌中的量词(1)课件出示儿歌中“一头黄牛”等词组,读一读。(2)质疑、发现这些词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左边是动物,右边是水果,都有“一()”。2迁移学习、积累课外的量词过渡:山区农村的生活真令我向往,以后带我去你们老家玩,好吗?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

5、一个地方老师的家。(1)播放老师家的录象。(你看到什么东西?请你用“一()?”来说一说。)(2)出示六幅房间里的小图,选择最喜欢的一两幅图和同桌小朋友说一说。(3)反馈。(纠正学生用错的量词,例如:“一个赛车”改为“一辆赛车”,“一个床”改为“一张床”;随机复习“群”、“堆”等量词。)(四)做做认认,完成拓展识字作业,鼓励学生课外多认字。1出示大的老师的房间图画(图上有认识和不认识的字)。2引入:看,老师把自己的房间画下来了,你认识上面的字吗?我把它贴在教室里,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去认一认、读一读。我们班的小朋友最喜欢画画,你也可以在画上写上字,不会写的可以请家长和老师、同学帮忙,要是能自己去学

6、会再写上去就更棒了!(机动:自由选择认字、看图说量词或朗读。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四设计意图这篇课文展示了美丽的农家小院,温馨的生活场景。其间有勤快的黄牛、悠闲的花猫,有嬉闹的鸭子、快乐的小鸟,还有酸酸甜甜的杏子、桃子、苹果和红枣。这篇课文是琅琅上口的儿歌,诵读间会传出一种暖暖的情意。一个大,一个小,一边多,一边少,这是一种简单的比较,又一种充满童趣的比较,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依稀看到一个孩子在院子里跳跃、玩耍的身影,听到孩子清脆的童音。以下谈一谈我这堂识字课的设计思路。(一)设计富有趣味的识字情境,增加学生自主识字的机会。我们运河学校的学生都来自山区和农村,对农村生活比较熟悉,有亲切感。第一

7、课时以我班小朋友年牛牛介绍自己家的院子的一段录像为线索,学习了生字词语,理解“堆”、“颗”、“群”的用法。小朋友最喜欢玩,最喜欢小动物。第二课时各个环节的设计都从他们的认知情感出发,通过游戏来巩固识字,通过出示小动物的玩具,让他们亲亲抱抱,充分激发孩子们识字的情趣。从“正确地读”到“快乐地读”,无论识字的热情还是朗读水平,都有了质的升华。可见,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直观、可接触的教具是最能打动他们的媒介。一年级的学生对老师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在运用量词的训练中,我创设“参观老师的房间”这个拓展学习的情境,使每一位学生都饶有兴趣地积累运用量词。我们班的学生喜欢画画,因此,我在作业中鼓励学生在画自己的房

8、间时认字写字,积累识字量。(二)拓宽语文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识字、爱识字。语文源于生活,学生的语文学习资源也应回归生活。以自己房间的摆设作为量词训练课程资源的灵感,是我在一天早上起来刷牙时突然产生的。我觉得,语文教师应成为能感受生活中点点滴滴并为之感动的人。我热爱生活,热爱学生,我爱带着学生去发现生活的美,用丰富美丽的语言表达出来。一年级的孩子还不太会表达,可是当他们看到录像中“牛牛的家”、“老师的房间”时,他们脸上顿时绽放出激动、新奇和喜爱之情。这时,哪怕老师不提什么要求,他们也会快乐地举起小手,对一件件物品细细道来。本单元的识字课都是在具体的环境中开展学习的,有菜园里、比一比和自选

9、商场。这些课文启发贴上了带拼音的生词。我想,通过这一设计,也会启发学生到课外主动识字。(三)鼓励学生质疑、自己解决困难。善于发现问题是学好任何一门课的关键。我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并通过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肯定寻求帮助的方法,更赞赏能独立解决问题的精神。因此,在朗读和量词的训练中,我让学生自己发现朗读的难点和一组词组的共同点,想办法读熟句子,正确运用量词。(四)充分挖掘、体现课文的人文内涵在重视语文训练的基础上,我没有忽略文本的人文内涵。本课呈现的是快乐的农家小院的场景,在教学设计中,我多次唤起学生对农村生活的眷恋之情,并联系实际,把学生带进老师的房间,同时也作为这一单元的延伸。一堂

10、典范的识字课12月16日,“拱墅区新课程新理念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杭州运河学校冯洁老师所作的比一比一课,赢得与会专家和教师的好评。冯老师的这一节识字课被省小语会副会长、省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评为一堂堪称典范的识字课,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一个颇具价值的范例。现将王崧舟老师的评析摘要如下:一重学习习惯养成众所周知,杭州运河学校是一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城里的孩子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从今天几堂公开课来看,杭州运河学校的孩子是最好的,这与冯老师的平时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学习习惯影响着课堂品质。何谓课堂品质?课堂品质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学习欲望、学习习惯、学习表现

11、、学习能力。从课一开始,冯老师就说:“你的小眼睛?”学生马上说:“看着冯老师!”这样的语言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很少见到了!久违了!随着新课标的实行,我们有些教师对新课标有些误解,认为只要自由,不要秩序,一些必要的课堂常规没有了。冯老师在课堂上如何把握自由和纪律的关系上,为老师们做了很好的典范。例如,在分四大组读课文时,冯老师提醒道:“读书时拿起课本,书拿起人坐正。”冯老师又说:“请你跟我这样做!”学生马上说:“我就跟你这样做!”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这样点点滴滴、春风化雨似地养成的。怎么听,怎么读,怎么做,怎么写课堂品质若没有课堂秩序作为保证,是要落空的。二重识字情趣体验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非常注重情

12、趣,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语文课逐渐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重情趣不是外在的、表面的,而是实实在在的重视学生体验。冯老师在学生体验性的朗读中安排得非常好。现在,有许多学生在朗读时,读得干枯的,索然无味,是空洞的,我们暂且称之为“干读”;而在冯老师这一节识字课中,学生读得有滋有味,读出了情趣,这样的读是“湿读”。我们来看课堂中的几个环节吧!“小朋友,谁来了?”随着冯老师的导语,一头大大的黄牛和一只小小的花猫从讲台下出现在学生面前,“从个头来看,你发现了什么?”“你想不想和它们做朋友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愿意!”冯老师让学生抱抱、亲亲这两个小动物,这一举动,把学生的情感钩了起来,

13、我们把这种情感的钩起称为“钩沉”。冯老师随即进行了换位,“它们都是好朋友,你想做做它们的好朋友吗?”这样一换位,充分唤起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课堂活起来,美起来了。我们说,注重孩子的体验情感是低年级语文课的方向。三重课程资源开掘冯老师还巧妙地从生活中开掘出语文资源,课上到后来越来越宽、越来越活。“冯老师带你们到我的房间里去看一下,喜欢吗?你能用上一()什么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大屏幕中马上出现了冯老师的房间,房间布置充满了童趣,摆设品是学生生活中见到的,让学生用一()什么来说一说冯老师房间里的物品,让我们看到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再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课程资源再生也就是再创造。 教后感:这首诗歌的节奏感很强,让学生边读边拍掌。并体会其中的反义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