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反思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感01330.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669213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后反思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感0133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后反思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感0133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后反思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感0133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后反思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感0133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后反思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感0133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后反思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感0133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后反思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感01330.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后反思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感惠景中学 陈卓然在一次全级统一测验中,我们数学备课小组采用流水作业的方式来进行评卷,某些改卷的老师反映我教的(5)(6)班同学做位似图形的题目比其他普通班要好,这就引起了我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节课的反思。很显然,与同年级其他4位数学老师相比,我在这节课授课的某些关键地方增加了直接运用几何画板来举例说明定义、性质。在教学的过程中,当然并不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一定好,这需要结合教材和教学目的的实际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来决定是否采用辅助教学手段。而这节课我合理地运用了几何画板,使其真正为教学服务,符合“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的

2、实践活动贯穿整节课,对注意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 我授课的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 由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相似图形中的一课,依据教材的要求,本章节应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以及掌握的有关几何内容,从相似图形入手,引出位似图形及其简单特性,并应用它把一个图形放大与缩小,将图形的相似、位似与已经学习图形和坐标、简单作图等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相似、位似的应用价值和丰富的文化价值。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位似图形的定义和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教学难点是位似图形的画法。我的设计

3、思想是:由于八年级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对观察、猜想、探索性的问题充满好奇,因此应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通过动手、动脑,计算、分析而得出结论;并利用几何画板帮助学生对定义、性质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过程:(一)引出新课:1、 猜想、动手实验:(1)老师提问:相似比不等于1的两个相似三角形,在一个平面上任意的摆放(如黑板),对应点的连线有什么位置关系?每位同学拿出自备的两个相似三角形纸片,任意摆放,连接对应点,观察对应点的连线。(2)请几位同学上黑板前演示。(3)抓住对应点连线相交于一点的情况直接给出位似图形及其相关定义。(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

4、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2、展示一些位似图形,让学生感受相似图形通过不同的摆放可以产生美的效果,从而引出课题。(二)自主学习,互相探究(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位理性认识,加深对位似图形定义的理解)1、 给出若干组图形让学生辨别图形哪些是位似图形?(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几何画板的演示等方法加深对位似图形定义的理解)2、 同桌的两位同学运用自备的图形互相出题考对方3、 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位似中心在两个相似图形之间或同一侧的情况,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可以运用位似图形缩放图形。(三)探究缩放图形的方法1、 动

5、手度量:让学生任取课本P138图428(1)(3)这两个图形任意一对对应点,度量这两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计算它们的比与位似比,你发现两者有什么关系?让学生猜想,讨论2、 运用几何画板演示,用数据肯定学生的猜想3、 提问:如何将ABC三边放大为原来的2倍?归纳出缩放图形的方法4、回忆前面用橡皮筋放大图形的方法,尝试让学生解析其中的道理。(五)巩固练习 设计梯度习题,让不同程度的同学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一般把题目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种。(六)小结:让学生畅谈这节课的收获。(七)作业二、反思这节课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一)好的地方1、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探索的机会,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动手、

6、动口、动脑、实际操作、同伴互助,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动手实验,任意摆放两个相似三角形,仔细观察对应点连线相交可能出现几种情况,自主思考,发现有对应点连线相交于一点的情况,从而得出位似图形的定义。在探究位似图形性质的时候,让学生度量对应点与位似中心的距离,并计算它们的比,也通过度量计算该图形的位似比,比较这两个比值的关系,从而猜想出结论。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符合教学原则。由感性到理

7、性,由具体到抽象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普遍规律,因此我在引入新课时,选用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点连线相交所出现的情况,引导学生从这些感性材料中引出位似图形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利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学。前者动手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后者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降低了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难度,使学生在大脑里形成鲜明的表象。而在学生动手动脑猜想出位似图形的性质后,运用几何画板演示助证他们的猜想,使学生对其性质理解得更清晰。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动员和组织学生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教材,形成的感性知识越完善、越丰富,理性知识的形成也就越顺利、越牢固。在教学中,这样引导学生以已有的感性材料为基础,进行抽象思维

8、,形成正确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符合“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3.利用教学课件,使其真正为教学服务。衡量一节课媒体运用是否恰当的标准,并非在于媒体和课件使用数量的多与少,而是视其是否具有必要性,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一些使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把本来简明的内容非要搞的花里胡哨、枝叶繁茂,只能使学生满头雾水,不知所措,也就背离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辅助”的本意,更弱化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本节课,我仅仅运用几何画板演示,而没有穿插动画效果和动听的音乐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目的。我们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精心挑选和运用适合的教学手段,才能让课前的优化设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得以最优化

9、的实现。今后,在教学中遇到某些概念性质而难以用言语解析清楚的,如中心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都可以考虑运用几何画板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去感悟其中的意思,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二)不足之处1、缺少了德育渗透和情感教育,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图片,如杨利伟乘坐飞船遨游太空,以扬我国威,并以此教育下一代努力学习而振兴中华。或增加电视剧大长今的照片,教育学生学习长今对信念的执著,高涨的学习热情,严谨的治学态度。 2、缺少了位似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可增加现实生活中利用复印机缩放平面图,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3、在作业中增加:请同学们将

10、一张喜欢的图画放大或缩小,对比一下自己的杰作,看象不象。让学生学以致用,锻炼各器官的协调性。完成后做一次展览,让学生欣赏自己的杰作,陶冶性情,尽情享受劳动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热情。二、 教学再设计如果让我再上这一课,我将在原有的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一下几点:1、在(一)引出新课的第一步“猜想、动手实验”前增加两组缩放的图片杨利伟乘坐飞船遨游太空和电视剧大长今的照片。这样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引入自然、贴切,而且寓学生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2、在巩固练习后增加现实生活中利用复印机缩放平面图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实际,无形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3、在作业中增加:请同学们将一张喜欢的图画放大或缩小,对比一下自己的杰作,看象不象。给一周的时间,让学生制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