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神奇的丝瓜》(西南师大版).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6692100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神奇的丝瓜》(西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学设计】《神奇的丝瓜》(西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学设计】《神奇的丝瓜》(西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学设计】《神奇的丝瓜》(西南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学设计】《神奇的丝瓜》(西南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神奇的丝瓜》(西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神奇的丝瓜》(西南师大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奇的丝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神奇的丝瓜是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详细描写了丝瓜的生长过程,分别描写了丝瓜籽、丝瓜藤、丝瓜的“瓜”的神奇。重点通过自己的感觉,突出丝瓜的神奇:仿佛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从而体现了作者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怀,也表达了作者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的生活情趣和对生命的的赞美。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把握作者情感变化,感受丝瓜的神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抓住关键语句关键字词还感受丝瓜的神奇,并在有感情的诵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词句,领

2、悟丝瓜成长过程中蕴含的内涵,从中获得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说出丝瓜的神奇之处2、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微笑面对生活的精神品质。【教学难点】品读课文,感悟丝瓜所展现出来的品格,启发学生感悟生活。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熟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掌握新词语。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读丝瓜的神奇。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篇文章,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课题:神奇的丝瓜2、齐读课题。3、欣赏丝瓜图片。4、导入:丝瓜是一种很普通的东西,同

3、学们都见过,和这幅图片上的一样,它有什么神奇之处呢?今天,我们就走进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这篇散文感受丝瓜的神奇。二、字词学习,检查指导1、多媒体展示生字词,指定小组同学认读,然后再齐读。指导读准字音:笆(b)杞(q)凸(t)书写提示:“凸”字的笔顺是“竖、横、竖 、横折折折、横”。2、理解词语竟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茁壮:强壮;健壮。车水马龙:形容车辆很多来往不断。后来居上:后起的超过先前的。课文里指后长的两条丝瓜比先前的个儿要大。杞人忧天:传说齐国有个人怕天会塌下来,吃饭睡觉都感到不安。比喻不必要的的忧虑。三、朗读展示,走进文本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示:要用什么样的感情朗读课文?(充满好奇

4、,惊讶,喜悦)2、各组派代表展示朗读。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4、先学生评价,再老师点评。教师指导,归纳:本文记叙了丝瓜的生长过程,体现了丝瓜的神奇之处:它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它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并给这样的瓜特殊待遇,让它们疯狂地生长;它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 四、自主探究,深入文本(一)品读丝瓜的“神奇”1、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丝瓜的神奇?2、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展示本组预习的成果,其他人给予补充。3、老师归纳:作者通过写丝瓜籽、丝瓜秧、丝瓜的“瓜”的神奇来体现丝瓜的神奇。重点描写了丝瓜的“瓜”的神奇,这种神奇具体体现在哪里呢?预设一,多媒体展示:“最初长出

5、来的瓜不再长,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为什么停止了生长?不停止生长结果会怎样?)“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窗台上。”。(重读:弯了、把躯体、放在。体现了丝瓜的主动性,像人一样有思想,有智慧。)“那一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身子躺在紧靠楼墙凸出一个台子上。”(原来是怎样生长的?这个样子的改变是人为的吗?平着身子躺在那儿一般是指人在什么样的心情下做的?)4、品读感悟:读出丝瓜的神奇,读出作者的惊讶。(二)讲述丝瓜的生长过程。 教师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讲述丝瓜的生长过程丝瓜成长记:“我是一粒小小的丝瓜籽被主人随意点在了房前的空地上、”(以充满童真童趣的讲述形式,调动起学生再创作课

6、文的积极性)五、课堂小结。丝瓜的生长过程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在作者的眼中丝瓜是有思想的,面对丝瓜神奇的生长过程,作者的情感又是如何变化的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探秘神奇的丝瓜背后作者的心情变化。六、作业 预习目标没完成的继续预习。【课堂作业新设计】1、规范写词语。 l b zhu zhun su y pi hui ch shu m ln ( )( ) ( ) ( )( ) ki p q rn yu tin( ) ( )2、辨字组词。 秧( ) 辟( ) 坠 ( ) 杞( ) 殃( ) 僻( ) 堕 ( ) 纪(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随意( ) 惊奇( )徘徊( ) 开辟( )4、把文中你欣赏

7、的词语或句子抄写下来。词语: 句子: 1、篱笆 茁壮 随意 徘徊 车水马龙 开辟 杞人忧天2、 秧苗 遭殃 开辟 僻静 坠下 堕落 枸杞 纪念 3、随便 惊讶 踌躇 开拓 4、略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分析、总结课文内容,领会衬托和先分后总的写作方法。2、品读课文,感悟丝瓜所展现出来的品格,启发学生感悟生活。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一同感受了丝瓜的神奇,下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丝瓜的神奇之处是什么?(丝瓜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能给处在有力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能让悬垂的瓜平神躺下。)过渡:老师读课文时发现,随着丝瓜的生长,作者的心情也在发生变化,时而担心,时而惊喜。大家

8、有这个发现吗?二、深入文本,感悟“担心”。1、文中几次写到作者的“担心”?他分别担心什么?2、小组派代表展示并有感情的朗读相关句子,说出自己的感受。预设二,多媒体展示:第一次“担心”( 我真替它担心,生怕它经不住这份重量,会从楼上坠下来落到地上。)指导学生读句子,重读“真“和“担心”。问学生结果怎样?(然而不久就证明了,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最初长出的瓜不再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板书:经不住重量 停止生长第二次“担心”(这两个瓜后来居上,发疯似的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我又担心起来)指几名同学有感情地读这个句子,重读“又”。问学生结果怎样?(没过

9、几天,事实又证明了我是杞人忧天。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板书:找到有利地形 承担重量第三次“担心”(我又犯了担心病:这个瓜上面够不到窗台,下面也是空空的;总有一天,它越来越大,会把上面的两个大瓜也坠下来,一起掉到地上)。学生读句子,指导重读“担心病”。问学生结果怎样?(等我倒退几步抬头再看时,却看到那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身子躺在紧靠楼墙凸出的一个台子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台子?板书: 悬垂的 平身躺下3、作者为什么要写出自己的“担心”?(用自己的担心来衬托丝瓜的神奇。自己越担心,衬托了丝瓜越神奇。这也是文章中常见的一种

10、写作手法。)4、分角色朗读,感悟担心衬托“神奇”。作者越担心,衬托了丝瓜越神奇。女生感情细腻,读作者“担心”的句子,男生感情奔放,读表现丝瓜神奇的句子。(师生共同朗读,师引读,分男女生读。)5、丝瓜在它生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作者表现的担心以及丝瓜打破作者的担心展现其神奇之处,都让作者仿佛感觉到丝瓜似乎是有思想的。所以,作者觉得这丝瓜“太神奇了!仿佛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板书:太神奇 能思考 有行动6、体会“我无法同丝瓜对话,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这句话的含义。(“沉默”是指丝瓜静默无语,“奇迹”是指丝瓜能从容不迫地应对各种生存环境。作者用自己的无能为力来衬托丝瓜的神奇,流露出作者对丝

11、瓜的惊叹和赞美之情。)7、说说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第八自然段?(惊叹和赞美)齐声朗读。8、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按先分后总的顺序来写的。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点明中心。)三、读懂丝瓜,感悟人生 “丝瓜有思想,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丝瓜用什么来思想呢?它靠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呢?我无法同丝瓜对话。”大家不妨满足一下作者的愿望,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丝瓜会说话。1、多媒体展示作者和丝瓜的对话,大胆想象接下来会怎么样呢?想象作者和丝瓜会有什么样的对白呢?2、小组合作,练习对话。3、老师点评: 丝瓜生长的智慧首先是它有顽强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有甘心牺牲部分发展整体的调节能力;还有

12、它的毫不张扬的静默与自我约束的自由的能力。而我们人的生存却有很多地方与丝瓜生长的智慧相距甚远。所以 ,正如作者说的,“怡然泰然悠然坦然含笑面对秋阳”该是我们追求的生活境界。四、拓展练习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 ;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 ;滴水可以穿石,那是在启示我们做事要 ;青松不惧风雪,那是在启示我们做人要 。(谦虚做人 团结协作 持之以恒 刚直不阿) 【课堂作业新设计】1、根据意思写词语。(1)比喻不必要的忧虑和担心。()(2)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形容车马极多,往来不断。()(3)形容十分吃惊。()(4)难以让人相信,出乎意料之外()。2、选

13、词填空。悠然怡然泰然坦然(1)张扬以()的心情面对自己失败的考试成绩。(2)淡淡的白云()地漂浮在蔚蓝的天空中。(3)陶渊明在南山下()自得的过着自耕自给的生活。3、回忆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说说作者心目中的丝瓜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1、(1)杞人忧天(2)车水马龙(3)大吃一惊(4)难以置信2、(1)坦然(2)悠然(3)怡然3、(1)在作者心中,丝瓜像是一位智者,它能从容不迫地应对各种生存问题,以适应环境。(2)怡然 泰然 悠然 坦然【板书设计】 (14)随意种瓜,意外长大,天天去看。 (57)发疯生长,瓜悬空中,为其担心。 (89)神奇举动,令人吃惊,百思不解。 (12)难以置信,怡然泰然,悠然坦然。 教学反思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