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能量)课时测试题1.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6689607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4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能量)课时测试题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必修4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能量)课时测试题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必修4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能量)课时测试题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必修4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能量)课时测试题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必修4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能量)课时测试题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4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能量)课时测试题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4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能量)课时测试题1.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4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课时测试题 湖南 龙威A卷(基础题)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均只有1个正确答案选项,每小题4分,共12小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 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 放热的化学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D. 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会发生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过程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B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代表物质的量C同一化学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H不同,化学计量数相同而状态不同,H也不相同D热化

2、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H表示标准状况下的数据3. 已知:C(石墨)C(金刚石) 的反应是吸热的,则可以判断( )A金刚石比石墨稳定B石墨比金刚石稳定CH 0DH 192.9 kJmol-1二、简答题(共4小题,共52分)13.(6分)化学反应总是遵循两大守恒:一是 ;二是 。其中能量变化主要以释放 为主要形式,根据热量释放的不同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 反应。为了更好地表示能量的多少,引入热焓来表示能量,其符号为 ,一般单位为 。14.(12分) 根据下列提示填空:(1) 家用液化气中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已知道101.00 kPa时,10 kg丁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CO2和液态的H2O

3、会放出热量5.0105 J,计算此时丁烷的燃烧热为_,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2) 将100 L 100 molL-1 H2SO4溶液与200 L 100 molL-1 Na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0kJ的热量,由此可推知H2SO4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_,表示该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 0.3mol气态高能燃料肼(N2H4)与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气态的N2和液态水,放出649.50kJ热量,其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 ;又知:H2O(l)= H2O(g)H=44.00 kJ/mol ,则(标准状况)1mol肼(N2H4)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k

4、J。15.(17分) 中和热的测定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实验,小明为了探究影响中和热实验的影响因素,特准备了如下仪器药品和试剂:环形玻璃棒,温度计(100),量筒,大小烧杯,1.00mol/L的盐酸溶液,1.0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1.00 mol/L的醋酸溶液。已知测得室温为22,实验步骤按教材上指示进行,每次各取溶液25.00mL。相同时间间隔下经多次测定温度数据,记载温度变化如下表中所示: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第7次第8次环形玻璃棒未搅拌22.0022.0023.0025.2025.3025.3023.4022.00烧杯上未盖上纸板22.0022.8024.2024.602

5、4.6023.8022.8022.00使用醋酸代替盐酸22.0022.3022.8023.4024.5024.5023.1022.50正确操作22.0023.1024.8026.2026.2025.1023.6022.00比较分析上述表中数据,试回答下述问题:(1) 如按正确操作,测得中和热的最高温度是 ,以此温度计算出来的中和热才是最准确的;(2) 如环形玻璃棒未搅拌,实验测得温度上升较 (填“较快”“缓慢”或“不变”),最后测定的最高温度为 ,其计算出来的中和热数据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说明环形玻璃棒的作用是 ;(3) 如未盖上纸板,实验测得温度上升较 (填“较快”“缓慢”

6、或“不变”),最后测定的最高温度为 ,其计算出来的中和热数据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说明盖上纸板的作用是 ;(4) 使用醋酸代替盐酸后测定的最高温度为 ,其计算出来的中和热数据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原因是 ;(5) 你还能举出影响中和热测定的影响因素吗?(试举出一种原因) 。16.(13分) 已知反应:C(s)的不充分燃耗和进一步燃烧均在101.00KPa,25的条件下能容易地发生,反应过程中相关物质的能量变化如下图,已知 H1=242.62 kJmol-1和 H2=402.34 kJmol-1。请认真观察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C(s)生成CO(g)的热反应化学方程式: ;(2)写出CO(g)生成CO2(g)的热反应化学方程式: ;(3)能否推导出C(s)的燃烧热? (填“是”或“否”) ,如能推导,请写出热反应化学方程式: ;如不能,则说明理由: 。(4) 图示中两步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5) 通过上述数据能否推导出反应C(s)+CO2(g)=2CO(g)的反应焓变? (填“是”或“否”),如能推导,请写出热反应化学方程式: ;如不能,则说明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