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二年级语文下册课件.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6687952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二年级语文下册课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二年级语文下册课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二年级语文下册课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二年级语文下册课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二年级语文下册课件.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凤台四中专业性有效教学设计方案学 科语文课 题喂出来时 间2012327主讲教师李培培教学课时一课时课 型常态课教学目标目标:通过让学生了解科幻小说文体特点,培养学生对小说情节的概括能力及对小说主旨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环保意识。重点:培养学生对小说情节的概括能力及对小说主旨的理解能力。 难点:提高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有效导入 导入目标: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科幻小说的兴趣,活跃他们的想象思维。导入方式:动漫情境式导入方式导入内容:(播放日本动漫哆啦A梦主题曲)有没有勾起大家对童年的回忆?喜欢“哆啦A梦”吗?“哆啦A梦”神奇的大口袋中藏着未来世界的很多科学发明,这是一

2、部充满科学与幻想的动画片。不过,我们今天不欣赏日本科幻动漫,而是学习一篇日本科幻小说喂出来。有效精讲精讲目标:有效解读小说主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精讲方式:递进式与引导式并用精讲内容:一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多媒体展示科幻小说的文体特点科幻小说,是随着现代科技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人们通常把科学、幻想、小说作为它的三要素。被称为“科幻小说之父”的是法国作家凡尔纳,其代表作是海底两万里。2.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学生抓住小说情节展开的四个阶段来概括。(多媒体展示)开端:风吹庙倒,深

3、洞出现(洞现)发展:各路人马,各显神通(探洞)高潮:新奇公司,尽收垃圾(填洞)结局:石头飞出,危机初现(洞满)二精读课文,深入思考1.本文围绕“洞”来展开故事情节,这个“洞”真实存在吗? (不存在,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虚构幻想的。)2.请大家深入思考两个问题:“人眼中的洞?洞眼中的人?”(人眼中的洞是什么样的?洞又如何来看人的?请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加以引导,让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就是围绕人和“洞”,即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三联系实际,探究主旨1.现实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处理垃圾和“三废”的呢?(城市的废物和污水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工厂废气直接排向天空大气。鼓励学生的精彩回答,并展示家乡淮河污染图片,

4、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2.作者为什么幻想出一个深不可测的洞?(可以看出,人类已经把江河湖海天空大气幻想成了无底洞,认为垃圾排放进去就可以消失的无影无踪。基于现实生活中人们处理垃圾的方法及应付心理,作者幻想出了这个洞。用来警醒人类:不积极治理环境污染,人类终究要自食其果,遭到灭顶之灾。这正是小说主旨。)四拓展延伸环境保护的确是迫在眉睫,请同学们以“环保”为主题,拟一个宣传标语,倡导更多的人来树立环保意识,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是责任 爱护环境是美德清新氧气源于绿色 健康生命源于自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建设绿色文明家园同顶一片蓝天 共护一方水土有效精练精练目标:通过创造性练笔训练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的能力精

5、练方式:小练笔精练内容:科幻小说是一个想象世界。想象世界是虚幻的,虚幻的多数情节却又是根据现实生活加以想象的,所以联翩而至的情节才显得合乎情理,自然而然。有人发现这么一个洞,自然人们会探头探脑张望,自然有人会疑猜狐狸洞,自然有人会对洞里喊叫,自然有人会丢小石头以探深浅,如此等等,每个情节都显得很自然,这才是合理想象。为了针砭时弊警示人们保护环境,作者想象了一个洞,那么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我们也可以尝试一下合理想象,请大家以“一只没有尾巴的猪”为题目,在“失尾议尾续尾”这一情节上来展开想象。有效小结与作业设计有效小结:本堂课通过归纳小说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重点掌握对科幻小说主旨的理解能力

6、,有许多同学表现非常出色,请大家课后加强巩固想象思维能力训练。作业设计:本单元总结性作业,设计一份以“环保”为主题的手抄报。希望大家能从课外搜集更多更新关于环保的知识。板书设计:喂出来星新一 环境污染 人 洞 自食其果教学后记本文是科幻小说,学生可能仅仅只对科幻情节比较感兴趣,只能把握故事本身的显性信息,而忽略了或者很难去理解小说主旨,去挖掘隐形信息,针对这一理解性误区,在精讲环节,我设计了“人眼中的洞?洞眼中的人?”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洞”出现后,写了哪些人?各有什么反应?请从小说中找到;换位思考,“洞”怎么看待人的呢?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洞”有何反应?请概括),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逐渐明白了小说的主题实际上是“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故事。趁热打铁,联系生活中人们处理垃圾和“三废”的方法,把小说的想象和现实联系起来,一步一步让学生挖掘出了小说主旨。以往这课的想象训练就是续写小说结尾,这也能达到训练效果。但考虑到近几年中考作文的新颖性,大胆地设计了这一练笔,让学生围绕这两年热门话题,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想象训练。精练环节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打开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他们的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