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小幼衔接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6687392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做好小幼衔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做好小幼衔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做好小幼衔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做好小幼衔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做好小幼衔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做好小幼衔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做好小幼衔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王春红我记得有一位专家曾经指出:从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的衔接来看,现在最薄弱的一环就是幼小衔接。孩子们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转折,虽然幼小课程中总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但就具体活动内容、方式以及各种要求而言,幼儿园和小学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孩子们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变为小学的小学生,角色变了,要求变了,家长的期望值也变了,他们会有很多的不适应。这些不适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依赖关系的转变。孩子入学后,必须离开“第二个母亲”角色的关系人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师对孩子们的爱、照顾更多一些),孩子们离开亲切宽松的幼儿园老师,去接受严格要求、学习期望高的小学教师,这使孩

2、子感到压力和负担。学习方式的转变。小学中正规的科目学习方式与幼儿园的自由游戏、探索学习和发现学习方式有较大区别,这也是我来到小学附属园之后最大的感触,作为孩子,他们必须有适当的时间加以适应。行为规范的转变。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在小学不再被重视,(比如上课喝水、比如去厕所)孩子入小学后,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融入集体,他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人际关系的转变。孩子进入小学后与幼儿园的伙伴分离,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同。期望值的转变。家长和教师都会对上了学的孩子给予新的期望和压力,为了学业而减少孩子游戏、看电视的时间

3、,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情绪上的不愉快。 学习环境的转变。幼儿期的自由、活泼、自发的学习环境转换成为科目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孩子容易陷入不注意状态或学习障碍。导致学习兴趣低落、恐惧、焦虑以及攻击性强等行为发生。因此,解决好这六个转变的连接问题,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我园隶属实验小学,招收的是学前一年的大班幼儿,在研究探讨幼小衔接方法上有很多优势,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提炼方法,总结了一些经验:首先第一点是:引导孩子了解、熟悉小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给孩子心理上的准备。包括咱们其他园的大班孩子,应该定期参观小学环境以及小学生的一些活动,如果实在没有条件参观,

4、您可以录制一些小学校的环境、学生学习、生活的专题片给孩子们放映。二、创设环境,通过主题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在细致了解学校整体环境的基础上,我们组织孩子们展开讨论:“幼儿园与小学有什么区别?”“你以前的幼儿园是什么样子的,都有哪些活动?现在的幼儿园又是什么样?(照片)”“你喜欢学校的哪些地方?”让孩子们通过语言、绘画充分表达自己的见闻,我们在他们的画面附上简短的文字说明,并以此开展了主题系列活动“走进小学”。我们又结合录象、照片请学生更深入地介绍他们在校学习、生活的其他方面(介绍一些孩子们没有问到的小学生的一些活动,比如:六一怎么过?平常怎么上课等等),整个互动过程积极主动、畅所欲言,课

5、后孩子们纷纷将自己了解到的内容以绘画方式记录下来,布置在主题墙饰中互相分享,把自己知道的讲给爸爸妈妈听,那些课他们更多地感受到了小学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做一名小学生是很自豪的事。另外我们结合这些内容又将小学学前行为规范总结、提炼出二十条,以图文并貌的形式做成小展牌布置在楼道,如:“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爱护学习用品,学会整理书包”“按时到校,不迟到”等等,并逐一给孩子们讲解这些行为要求。在这种日积月累的熏陶中,幼儿觉得自己离小学生越来越近,日常活动中也开始有意识地按小学生的标准约束自己。今年我们在继续研究幼小衔接问题之外,又将幼儿的看图讲述、阅读理解能力作为重点培养内容,因为这些对孩子进入小

6、学之后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很重要。比如我们今年的教职工提议中,一年级班主任对幼小衔接工作也提了一些要求,提醒我们在孩子们常规的培养上、倾听教师的指令上还要给予重视。不过普遍反应从我们学前班毕业的孩子在行为规范上要好得多。另外我们通过研讨也了解到,知识技能的铺垫确实只需一个粗浅的了解,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则更为重要,三、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好幼小衔接。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所以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各种习惯对他今后的和谐发展尤为重要。对于学前幼儿来说,学习习惯是首应重视培养的。幼儿园的孩子思维活跃、解决问题积极主动,但是认真倾听,说完整话的习惯不是很好

7、。而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对幼儿进入小学顺利接受系统的语言学习至关重要。可以说听的习惯与能力是衡量孩子学习能力的标准之一。所以我们老师要注意在与孩子说话时,不要反复地说。我们要对孩子听的习惯负责。相信孩子的能力,不要过多重复自己的话,小学老师说话很简练、很明确,思路清晰。在集中教育活动时我们在以兴趣导入的基础上,不仅引导幼儿专心听老师讲,还要求他们认真听其他小朋友回答的问题,自己有想法时举手告诉大家,而且要用完整话回答。用。在培养书写习惯时,通过学习儿歌,我们要求孩子们注意写坐姿势的正确,(不断提醒孩子们注意保持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书本一尺等等,

8、我们把这些列为常规检查的一部分)。在书写拼音、数字时,要求幼儿占满格,包括分解组成以及一些加减法的算式题都要按格去写,保证书写正确、漂亮。练习写名字、简单汉字时,要求幼儿在田字格里注意上留天下留地左右留墙壁。孩子们一边写一边说这些顺口溜,会有意的按要求去做。为了让孩子们掌握笔顺、书写漂亮,我们在板书时首先写字的偏旁,告诉孩子们偏旁的由来,以及在字中的演化,然后再认读这个字,之后让孩子们用字组词,并用词说一句完整的话。在全面认识这个字的基础上练习书写,首先先进行书空练习,达到按笔顺书写的目的.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写习惯为孩子们今后专心听讲、正确书写、有意控制自身行为,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另外

9、我们还在孩子们的观察力、抽象概括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几方面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孩子们不仅知道某一事物的结果,还要了解事物变化的具体过程。如解答应用题河里有一群鸭子,游走了三只,还剩三只,原来河里有几只鸭子?孩子都能回答出6,但是具体用什么方法计算,有些孩子就会说减法,6-3=3。这就是孩子在思维中的障碍,不能清楚地理解事物变化前后的关系。我们要引导孩子知道:什么是知道的数,什么是不知道的数,帮助孩子理解谁与谁比,知谁求谁,谁大谁小的关系,真正掌握解题方法。另外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我们各班还开展了班、组长竞选活动,向小学生一样,通过榜样作用及同伴间的提醒、约束,达到巩

10、固形成良好习惯的目的。在手工制作、活动区等各类活动中,班、组长均能发挥组织协调能力,不断提醒组内成员遵守活动规则,为自己组争取荣誉,老师有事暂时离开教室时,班长会管理好班级纪律,而且孩子们很听从班长的指令,可以说班、组长真正成了教师的小帮手,管理组内成员,收发东西等。我们在日常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努力引导孩子们进行自我管理、同伴管理,使他们自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四、培养独立性,树立一定的任务意识。幼儿园孩子的很多事情基本由老师照顾解决,但小学则不同,孩子们入学后面临的很大一个转折就是:事事要更多的依靠自己。开学初我们结合主题活动引导孩子们进餐时不挑食、不剩饭、尤其不掉饭粒,因为每班一位教师,活

11、儿比较多、比较累。最初有些孩子还做不到,随着主题活动的不断深入,孩子们逐渐能自觉遵守,即使偶而掉个饭粒,也会主动捡起来,而且他们之间还会互相提醒。吃完饭后值日生会检查每个小朋友的的桌子、椅子下面,提醒幼儿桌面、地面整洁后再玩游戏。每次进餐前,老师们在前面把饭盛好,请值日生发给各组小朋友,有的孩子吃完需要再添时,则自己下座位来盛,他们根据自己的饭量去添饭,更加主动,这些都让他们有了一种长大的感觉,独立性、自理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值日生是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良好方式,开学初我们和孩子一起摆椅子、扫地、擦地等,带他们一段时间以后,开始尝试让他们自己去做。饭后我们老师带着其他孩子出去散步,留下值日生告诉他

12、们值日的内容,让他们自己协商、分工、合作干好所有的活。孩子们自己会主动商量谁收拾活动区、谁扫地、擦地、摆柜子等等。每次师生散步回来,值日生都把活动室收拾得干干净净,而且各组值日生还展开竞赛,比比哪组更棒,表现优秀的组可以集体都得小粘贴。孩子们还能主动帮老师推水、端饭、倒垃圾,可以说教师的放开培养了孩子们的多种能力,也不得不让人感慨他们潜力的无限。除了有意锻炼孩子们这些能力外,我们还适当给他们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培养他们一定的任务意识。另外幼儿园以前所用的教具均由教师来画,现在我们尝试请孩子们帮助完成,他们根据我们的提示制作出课堂上需要的各种教具,而且他们画的、做的更具有孩子本身的特点,更为他们所

13、接受和喜爱。这些都让我们感到大班孩子的能力确实在锻炼中飞速发展。五、家园合作、共同引导幼儿,顺利做好幼小衔接。在幼小衔接教育过程中,与家长的合作同样至关重要,我们教师每天与几个家长沟通,向家长具体反馈孩子在园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家长提高自身教育能力。每学期,我园都组织家长开放活动,让家长观摩教师组织的集中教育活动。“看图编题”是大班上学期涉及到的较有难度的学习内容,我园教师利用教具一步步由浅入深、引导幼儿编题,也给家长以引领,然后我们请家长回家结合实际生活让幼儿练习编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提醒家长不要过份拔高。如何培养孩子各种良好习惯、独立性的

14、一些方法,使家园教育更加协调一致。如:我们引导家长注意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珍惜时间的习惯,孩子写作业时我们引导家长给孩子定出时间。告诉家长首先要信任孩子,把看成是长大了的孩子;其次,关注一头一尾,就是孩子做作业前,先大概了解孩子的作业内容与作业量,估算出大约需要的时间,然后与孩子商定,在几点前必须完成任务。到时间后,父母对孩子作业的检查不仅是内容的正误,还包括书写整洁和完成与否,让孩子明白只有自己细心、认真,才能不出错。如果家长在孩子一入学就这样做或入学前就这样做,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就会大大提高。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求家长允许孩子在家自己事情自己做,引导孩子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各种任务,比如:在学期

15、初我们以习惯养成及礼貌教育为主,那么要求孩子每天回家帮长辈做一件好事,如扫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第二天来园时大家交流,并请家长帮助记录,双向沟通,逐渐养成好习惯。家园双方每天都作到及时反馈,家长的重视给孩子们起到了榜样作用,他们会主动完成各项任务,并且明白不是爸爸妈妈让我做这件事,而是我长大了,我应该做这些事。小幼衔接教育可以说是一项系统而必须的教育环节,我们边摸索边实践,总结了点滴经验,今后我们还将根据自身优势继续将幼小衔接课题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下去,通过问卷、追踪调查等多种方式,了解我园幼儿入学后的种种表现,并和其他园入学来的幼儿进行比较,及时分析、调整我们的教育行为,巩固我们的教育经验,形成成果给大家以借鉴,使我们的幼小衔接工作更加具体、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