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研究的调研报告(DOC 20页)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6687146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研究的调研报告(DOC 2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研究的调研报告(DOC 2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研究的调研报告(DOC 2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研究的调研报告(DOC 20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研究的调研报告(DOC 20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研究的调研报告(DOC 2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研究的调研报告(DOC 20页)(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研究的调研报告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多年以来,区委、政府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组织实施“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等工程,改善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提高农民人均资源占有率。克服了自然灾害频繁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

2、了持续、协调发展的态势。一是农村经济总量增加,农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XX 年全区柑桔总面积达到 8.5万亩,柑桔总产量突破 9万吨;全区蔬菜总面积达 3万亩,蔬菜总产量达 75000吨;畜牧业发展迅速,养猪全区突破 12万头; XX年全区茶叶面积突破 1万亩;到 XX年,全区农业加工企业达到 29家,年加工销售柑桔达 8万吨以上。二是种植业结构调整有了较大进展,培植出一批骨干产业。 全区突出了柑桔主导产业,柑桔产量和质量明显增加,从 XX年开始,全面开展柑桔精品园建设,当年柑桔精品园完成 500亩,辐射带动 5000亩柑桔精品园建设, XX年柑桔精品园实现 10000亩,核心面积达 3000

3、亩以上;为了抓好蔬菜无公害生产, XX年建立安全菜园基地 500亩, XX年建立安全菜园 XX亩, XX年将建立放心菜园 XX0亩;着力培养蜜柚生产,全区现有蜜柚总面积达 5000亩,做到了提纯复壮,良种良法,并引进了红肉蜜柚,目前已嫁接母本园 20亩,经过精细栽培,将在全区推广面积达 3000亩以上;为抓好高效茶园建设,全区从 XX年着手抓高效茶园,取得突破性进展, XX年高效茶园始建 200亩, XX年高效茶园达到 500亩, XX年高效茶园,将突破 XX亩。三是畜牧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培育出一批特色畜禽产品。 为抓好养猪生产,在福安村建立了焱海牧业万头养猪场,做到自繁自养,订单上市,极大

4、的带动了全区生猪养殖发展, XX年全区生猪出栏达到 12万头以上;着力发展林中养鸡的生态养殖模式,在林养鸡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林养鸡发展速度迅猛,土鸡和土鸡蛋供不应求。到目前为止,全区林养鸡达到 4万多只,土鸡、土鸡蛋深受市民亲睐。四是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有一定改善。 为提高科技应用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区从 XX年开始,大力推广实用技术,从 XX年开始,全区 3 5 月黄金季节,培训达 150多场次,参加村民达 2.8万人次。做到培训与现场解答难题相结合,农业技术人才与经济能人相结合,收效明显;通过培训,全区引进推广杀虫灯 450多盏,杀虫面积达 3600亩以上,同时引进黄板

5、杀虫纸达 9万块,覆反光膜 500亩以上,推广柑桔大枝修剪达 4.5万亩,推广无公害农药达 15000亩以上,推广生物有机肥 700吨以上,改善了农产品质量,提升了农产品的效益。五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农民增收渠道有新的拓展 。近几年,我区抓住“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机遇,积极争取省、市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培训计划指标,根据市场结构性需求变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要求,不断加快新型农民的培训工作,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的专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 7953人;建立和完善劳务信息网络,及时收集和掌握本地及沿海地区企业的用工需求,搞好对接和服务,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

6、法权益,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转移就业达到 98%以上。二、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确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城镇化程度低、农村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农产品流通不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劳动者素质不高等,仍然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新形势下,*同全国、全省一样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农业生产目标已从主要追求农产品数量向优化品种质量转变,但“资源型、原料型、趋同性”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生产方式已从小农生产向产业化生产转变,但以传统

7、农业为主体的生产经营格局还未根本改变;增长方式已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逐步转变,但农业综合素质低、总体效益差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资源开发方式已从掠夺型逐步向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可持续发展转变,但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生态环境仍不容乐观、人口增长对经济和环境的压力继续增大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仍然存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滞后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主要表现在: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 过去,我区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忽视了培育品牌,忽视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一些具有市

8、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珍稀、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条件总体水平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比较滞后,特别是信息和技术服务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调整结构的需要。 我区虽已形成区级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畜牧兽医局牵头,乡镇相关站所、中心为载体,科技示范户为触点的农业服务体系,但在服务过程中仍以产中指导为主,对产前的市场预测和产后的流通指导较少,无法提供给农民超前市场信息,农户难于围绕市场需求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三是农村市场发育不全,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滞后,农产品

9、流通渠道仍不顺畅。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虽着力建设了一批以乡镇为中心的集贸市场,但这些市场布局分散,规模较小,设施简陋,功能落后,无信息服务网络,大部分农产品仍在露天下交易;没有贮藏、冷冻、周转条件,交易完全处于自然成交;近郊农产品也仅仅局限于肩挑背磨过江零星销售;于 XX年建成的五龙蔬菜批发市场也因过桥收费等一系列问题处于关闭状态;全区的农产品销售已无法适应当前大市场、大流通的需要,致使农产品转化成商品率较低。由于市场体系建设不适应当前结构调整需要,对农民起不到引导的作用。四是农民科技素质较低,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据农业普查,全区农民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占 90.5%,对

10、新科技、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阻碍了农业科技推广的进程;农业科技人员少,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服务手段落后,全区现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 24名,在岗在位的只有 15名,副高以上职称的仅有 1人,中级职称 9名,初级职称的有 14人, 50岁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达到 10名;另外自乡镇机构改革以后,全区农业技术推广体制不顺,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流失或者被抽调到其他部门,无法开展农业专业技术推广工作,难于适应新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五是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亟须提高。 近几年来,我区着力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计划”,但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业主认识不到位,仍以增加农产品产量为重点,忽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11、同时,由于人民群众消费观念尚未改变,优质优价难于体现,致使农产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农产品质量 标准监测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六是涉农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能力弱。 我区虽扶持建设了一批柑桔、茶叶、畜产品等涉农龙头企业,但绝大多数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资金短缺,设备简陋,生产技术落后,市场开拓能力较弱,还无法有效拉动农业产业的发展。七是农业投融资体制不畅,结构调整的资金不足。 农业结构调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引进优良品种、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农产品加工业和开拓农产品市场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特别是一些种养大户资金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

12、三、今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和措施进一步认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刻内涵我们认为,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必要进行客观的分析,获得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第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仅涉及到区域布局、农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涉及到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经营机制的转变,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第二,目前整个国民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居民的就业、收入和消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农产品尤其是食品的需求增长缓慢,对农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城市就业压力加大,增加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度;乡镇企业进行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安全生产,提高发展水平,需要一个过程。第三,当前的农业

13、结构调整与以前的调整相比有很大不同。一是农产品供需形势不同。过去结构调整是在农产品供求总体上偏紧的背景下进行的,整个农产品市场是卖方市场。这次调整是在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绝大部分农产品供大于求的背景下进行的;二是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过去主要是解决温饱,而现在人们对农产品消费提出了优质化和多样化要求;三是调整的主体不同。过去结构调整的主体主要是政府,采取层层下达指标和运用行政手段进行,而现在结构调整的主体是农民;四是调整的内容不同。过去主要是通过面积增减和规定粮经比例,局限在种植业内部进行平面调整,而现在是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发

14、展多种经营,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是一种立体式的调整。今后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工作重点工作思路: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全面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品牌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发展农村经济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调优、调特、调名、调强为突破口,以工业化的理念、产业化的思路、市场化的思维、科技化的手段、城镇化的战略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巩固柑、畜、菜三大支柱产业,拓宽茶叶产业的销售渠道,培植特种特养等新兴后续产业。扶优扶强一批专业批

15、发市场,突破加工业,打造品牌,完善服务体系,增加投入,努力把*建成绿色农业经济强区,确保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在全区树立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观念,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工业、 旅游业、实施城镇化战略等结合起来。二是坚持市场引导,结构调整要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不能盲目调整,造成新的积压和卖难。三是坚持因地制宜,把市场需要和本地的优势结合起来,注重发展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四是坚持品质第一,从种子开始一直到加工、销售,层层严格把关,确保我区生产出优质农业产品。五是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自主权,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

16、系,尊重并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用政策和市场信息引导农民自主调整农业结构。在培植新兴产业上,坚持走示范带动的路子。当前农业结构调整要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 、结构调整与加强宏观调控的关系。 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一项政策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特别是在农产品市场和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滞后,信贷等支持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要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引导各地干部克服困难,有所作为;要通过细致的工作,把政府的决策变成农民的自觉行为;要通过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促进和完善农产品流通体制。2 、结构调整与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的关系。 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是主体,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搞发展;必须立足*实际,找准突破口,在 3 5年内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紧紧围绕“精品果园、安全菜园、高效茶园、生态养殖园”开展,以“精品、名牌、无公害”促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