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6687118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述类文本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述类文本阅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类文本阅读.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皋二中高一赢期末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0题。心学与佛学(序言)赵旗 禅学思想对于心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尤为深刻。准确地把握心学对禅学思想的吸收内容和方式以及禅学思想影响心学的程度, 对于准确地理解心学思想的实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学与禅学的关系问题在心学产生伊始便受到了关注。在朱陆学辩中, 朱熹以似禅作为批评陆学的一个主要武器。他认为, 陆学不重视读书讲学, 以发明本心为主要的为学方法, 这与禅学的方法无异, 其不重视心性区分的做法也与禅学的做法相似, 从而给陆学戴上了一顶禅学的帽子。王学产生以后, 朱学学者陈建专门撰写了学通辨

2、一书, 明确批评陆王心学为阳儒阴释。与此相反, 心学学者则往往极力回避心学对于禅学思想吸收的一面。如对于明显带有禅学印记的阳明四句教, 就有刘宗周等心学学者不惜歪曲历史事实, 极力辩解其为王畿伪造, 企图抹去王学所带有的禅学印记,这中做法更会引来朱学学者的口诛笔伐。其实陆学学者与朱学学者的做法都无助于准确地把握心学与禅。现代研究者抛开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之间的门户之见, 普遍认为二者的差异是新儒学内部不同派别之间的差异。立足于这种认识, 研究者对心学与禅学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多数研究者认为, 陆王心学在本体论、修养论等方面对禅学思想都有所吸收借鉴。但是, 其思想实质是儒学性质的, 与禅学存

3、在着本质的差异。朱学学者虽然有见于心学对禅学思想吸收的一面, 但将理学与心学的差异归结为儒学与禅学的差异显然是门户之见。心学与禅学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禅学是佛学中国化的成熟形态, 心学则是新儒学的成熟形态。两者在价值追求、对主体修养的内在要求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作为两种不同的思想文化形态, 一方对另一方在范畴、命题及语言表述等方面的直接影响只能说是一种浅层次的影响, 难以对其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实际上, 心学由于吸收了某些禅学思想, 成功地解决了理学所无法解决的一系列理论课题, 将新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就表明, 心学对于禅学的吸收是深层次的, 绝不仅限于在个别范畴、命题及语言表

4、述方面简单的、直接的吸收和借鉴,心学对于禅学思想的吸收, 主要在禅学解决这些问题的原则和方法上, 也就是说, 主要在思维方式上。由此可见, 心学对于禅学思想的吸收是其思想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内在需要。通过对禅学思维方式的吸收, 心学成功地解决了儒学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将新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事实上,“陆王心学”的主要精神也反过来影响到佛教教义的更新和延展,禅学的心本体思想是佛学理论心性化在一个阶段的完成形态, 从具体内容上来说, 它并不是对以前佛学本体论思想的简单抛弃, 而是以一定的方式吸收了儒家 “弘毅坚忍”、“知行合一”的重要思想,因此, 禅学中心的概念就具有了多方面的含义,

5、在解脱实践中强调其不同的方面则形成不同的接引门风, 此实为禅学分派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禅宗有南宗、北宗之分,北宗以毕竟空义来规定真心, 却偏于否定, 未能彰显心本体的正面含义。慧能南宗继承了北宗的般若扫相精神, 同时, 又给心赋予了正面的肯定涵义, 即以念念不断的活动为真心,突显心的自然特性, 使禅学距离义学更远了,慧能对教义的改革,最终大力推动了禅宗的发展,使禅宗逐渐成为了佛教的主流。(有删改)18. 根据文章,说说“陆王心学”为什么会被朱学学者批为“阳儒阴释”?(6分)【答案】朱学学者认为陆学陆学不重视读书讲学;(2分)以发明本心为主要的为学方法;(2分)其不重视心性区分的做法也与禅学的

6、做法相似;(2分)心学学者回避心学对于禅学思想吸收的一面。(2分)19. 现代研究者对心学与禅学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的审视,有哪些基本结论。试做概括。(6分)【答案】(1)陆王心学在本体论、修养论等方面对禅学思想都有所吸收借鉴。但是, 其思想实质是儒学性质的。(2分)(2)心学与禅学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二者在价值追求、对主体修养的内在要求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2分)(3)心学对于禅学的吸收是深层次的,因为这一点, 它成功地解决了理学所无法解决的一系列理论课题, 将新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2分)20.结合文本,说说“心学”的思想对中国禅宗的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6分)【答案】禅学的心本

7、体思想从具体内容上以一定的方式吸收了儒家 “弘毅坚忍”、“知行合一”的重要思想。(2分)促成禅学在解脱实践中因强调其不同的方面而形成不同的接引门风, 影响到禅学的分派。(2分)在一定程度上对慧能的教义改革有影响作用,推动了禅宗的发展。(2分)二、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文人画的艺术境界是痴狂,这个论断似乎不怎么新鲜,但是,中国文人艺术家的痴狂与西方艺术家的痴狂完全是两个概念。在中国文化的早期,就将痴狂当作一种智慧的表现。从人文的角度看,最早的狂人要推接舆。这位狂者的特点,一是看破世事,二是语发真情,三是独往独来,我行我素。从后人对这些典籍的注释来看,皆认

8、为是先贤借狂人之语来寄托自己的某种思想观念。孔子与庄子这两位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都将狂夫之言之行看作是超凡脱俗之举,有发聋振聩之作用,以至于后代不管什么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对“狂狷之行”“狂夫之言”都采用了容忍甚至予以关注的态度,造成了中国两千年文明史对狂人狂言的一种特殊认识:太聪明会致狂,所谓大智若愚。而愚者狂人之言行是客观真理的显现。从接舆到红楼梦里的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完整塑造出中国人心目中“狂人通道”的艺术典型。“狂”的寄情达意功能“狂”所具备的种种特质,与艺术创作的规律无不息息相通,因而十分自然地引入了艺术领域。由于狂言狂行能够得到社会的宽容与保护,所以艺术家就容易选择“狂”的艺术语言,

9、隐晦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声,从而揭示客观真理。中国艺术史到了魏晋时代,“狂”就成为一种风尚。嵇康与阮籍两位狂士之别,关键是一个“佯”字上,这就是生存的智慧,正所谓“疯狂乃机变之一道”。魏晋之后,痴狂成为通达、脱俗、自由的代名词,成为文人艺术家生活的风格。或者说,他们的狂言狂行就成为自己的一种行为艺术。我们再看,由于艺术创作主体的痴狂风格,就决定了艺术形式的痴狂性质,中国古典艺术中,书法的最高形式是草书,乃至大草、狂草。绘画的最高形式是写意,乃至大写意、泼墨大写意。达不到这个境界,那就沦为匠人、匠气。西方文化从它的源头就对于非理性的“痴狂”持有否定态度。米歇尔福柯有一句话概括得很好,他说:“希腊的

10、理性没有反对命题。”中世纪以来,“癫狂”被西方人认为是一种“罪恶”,因此对精神病采取隔离、驱逐的残酷手段。到了l7世纪中叶,排斥的态度就更加激烈起来,笛卡尔的哲学占据主导地位,确立理性至高无上的地位,癫狂被视为非人性的东西。同普遍的艺术风尚相同,痴狂之风也是以“雅”始,以“俗”终。不狂而名之为狂的画家,为了向社会宣称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常常自称为“狂”。就说“扬州八怪”吧,其实他们一点也不怪,不狂,这些文人画家开始具备专业画家的性质,他们还要进行书画交易,借此为生。“痴狂”进入世俗化阶段,它作为一种艺术风格稳定下来。一方面,艺术家从事艺术而不必为此而发疯;另一方面,具有疯狂艺术个性的作品能够不

11、断地创造出来,满足欣赏者那种歇斯底里的情绪。15. 中国古典艺术形式的痴狂性质是怎样形成的?(6分) 【答案】在中国文化的早期,痴狂就被当作一种智慧的表现,得到社会的宽容与保护。(2分)魏晋之后,痴狂成为通达、脱俗、自由的代名词,成为文人艺术家生活的风格。(2分)艺术创作主体的痴狂风格,就决定了艺术形式的痴狂性质。(或艺术家选择“狂”的艺术语言,隐晦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声,从而揭示客观真理。)(2分)16文中说: “痴狂之风也是以雅始,以 俗终。”请分别解释“痴狂之雅”与“痴狂之俗”的具体内涵。(6分) 【答案】痴狂之雅:艺术家常常借痴狂来隐晦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声,来揭示真理。(3分)痴狂之俗:一些不狂而自命为“狂”的艺术家常常借痴狂来向社会宣称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以获取更多的利益。 (3分)17为什么说“中国文人艺术家的痴狂与西方艺术家的痴狂完全是两个概念”?(6分) 【答案】中国文人艺术家的痴狂被认为是一种人生的智慧、艺术的智慧、生存的智慧;(3分)西方艺术家的痴狂被认为是非理性的,非人性的,甚至被认为是一种“罪恶”。(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