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票据百科知识.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6686891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央行票据百科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央行票据百科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央行票据百科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央行票据百科知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央行票据百科知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央行票据百科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央行票据百科知识.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央行票据百科名片央行票据即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之所以叫“中央银行票据”,是为了突出其短期性特点, 中央银行发行的央行票据是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币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目的是减少商业银行可贷资金量。商业银行在支付认购央行票据的款项后,其直接结果就是可贷资金量的减少。简介央行票据即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之所以叫“中央银行票据”,是为了突出其短期性特点(从已发行的央行票据来看,期限最短的3个月,最长的也只有3年)。 央行票据但央行票据与金融市场

2、各发债主体发行的债券具有根本的区别:各发债主体发行的债券是一种筹集资金的手段,其目的是为了筹集资金,即增加可用资金;而中央银行发行的央行票据是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币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目的是减少商业银行可贷资金量。商业银行在支付认购央行票据的款项后,其直接结果就是可贷资金量的减少。 央行票据即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等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它的发行对象为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个人不能直接投资。2007年我国央行票据的交易商共有52家,除中金公司、3家证券公司、4家保险公司和2家基金公司外,其余的均为商业银行。一般而言,中央银行会根据市场状

3、况,采用利率招标或价格招标的方式,交错发行3月期、6月期、1年期和3年期票据,其中以1年期以内的短期品种为主。 理解央行票据,首先需要理解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方法,向金融系统投入或撤走准备金,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公开市场操作是央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在我国,人民银行则从1999年开始将其作为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央行票据则是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工具之一,它出现于2002年。在此之前,国债和金融债是主要操作对象。发行央行票据,是一种向市场出售证券、回

4、笼基础货币的行为;央行票据到期,则体现为基础货币的投放。一般而言,央行票据发行后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市流通交易,交易方式有现券交易和回购。现券交易分为现券买断和现券卖断两种:前者为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有价证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础货币;后者为央行直接卖出有价证券,一次性地回笼基础货币。回购交易则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正回购是央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的交易行为;逆回购的操作方向正好相反。现券卖断与正回购是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但是,它们均受到央行实际持券量的影响。 央行票据央行票据主要用于承担短期政府债券的功能,对于调控货币供应量、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熨平

5、货币市场波动和引导利率走势发挥了重大作用。首先,央行票据承担着调控货币供应量的职能。例如,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因素的影响下,外汇储备迅速增加使我国外汇占款巨幅增加。为了减少外汇占款增加对基础货币供给增长的负面影响,央行大量发行央行票据,发挥其冲销功能。其次,央行票据可以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防止信贷过快增长。目前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央行票据的认购主力是商业银行,定向央行票据更是主要面向资金面宽裕尤其是贷款增速过快的银行发行。例如,2007年3月9日向9家商业银行发行1010亿元期限为3年的定向票据。第三,央行票据可以用来熨平货币市场波动。随着我国参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投机资本对国内房地产等市场的

6、投资将会影响国内经济,由此产生的经济波动需要灵活的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因此,今后的货币政策将会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央行票据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最后,央行票据有助于形成市场基准利率。央行票据因其灵活性和主动性而成为货币市场的“风向标”,引导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和相关债券市场形成相应期限的市场利率和收益率曲线,其一级市场收益率逐渐成为利率的定价基准。当然,要充分发挥央行票据的功能,还必须做好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如存款准备金的合理组合。 发展进程央行票据是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中央银行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比较经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由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购买的一种票据。通过央行

7、票据的发行,可以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收回一部分资金,从而起到适度紧缩货币的作用,并为央行提供可供调度的资金来源。 中央银行票据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全新的东西。1993年,中国人民银行就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融资券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当年发行了两期融资券,总金额200亿元。1995年,央行开始试办债券市场公开市场业务。为弥补手持国债数额过少的不足,央行也曾将融资券作为一种重要的补充性工具。因此,发行中央银行融资券一直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一种重要工具。 央行票据2002年9月24日,为增加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扩大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品种,央行将2002年6月25日至9月24日进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

8、91天、182天、364天的未到期正回购品种转换为相同期限的中央银行票据,转换后的中央银行票据共19只,总量为1937.5亿元。此举为央行票据的发行起始的标志。2003年4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发行了金额50亿元、期限为6个月中央银行票据。4月28日,央行发布了今年第六号公开市场业务公告,决定自4月29日起暂停每周二和周四的正回购操作。近期固定于每周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中央银行票据开始成为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一项重要工具。据统计,2004年共发行央行票据15071.5亿元。截至2005年2月底,今年央行已经发行了3680亿元央行票据,净回笼1510亿元资金,未到期的央行票据余

9、额已经高达13217.94亿元,接近所有金融债的托管量。主要内容央行票据的发行,是针对由于外汇储备增加而导致的基础货币过快增长,它是中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一次新的、有益的尝试。 1.央行票据是一种平缓的、不带冲击力的政策工具 央行票据什么时候发、发多少,如何调整货币供应量,一切均基于央行对宏观经济形势、通货膨胀压力大小、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以及来自其他方面对货币的压力的判断。央行职能是保持货币供给与经济发展对货币需求的相对一致。要保持这种相对一致就需要央行对经济有一个判断,以使经济当中的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保持平衡。 自1998年以来,作为国外央行“三大法宝”之一的公开市场业务也逐渐成为中

10、国央行日常货币政策调控所运用的最主要工具。而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公开市场业务主要以信用等级高的债券(如国债等)为操作对象,即通过买卖这些债券,达到对基础货币和货币市场利率水平进行调节和控制的目的,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央行票据央行票据不是一种立竿见影的货币政策工具,而是一种平缓的不带冲击力的政策工具。事实上,未来央行应当逐渐减少使用立竿见影的货币政策工具,而应当多使用那些缓慢发挥作用的政策工具。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强调立竿见影,而市场经济追求的是平缓的效果,所有政策要综合使用。针对不同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形势来发行央行票据,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政策。央行票据的发行,能够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平缓地让金融机构

11、的信贷增长和经济增长达到预定目标。央行票据的政策效应应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而不能简单地以有效和无效进行判断。 当然,发行央行票据也给央行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因为央行票据是要付利息的,发行之后它有成本。但相对整个经济环境的改善来讲,这个成本仍然比较低。央行不是盈利性机构,也不是企业,它是政府在金融领域中发挥调控作用的部门,肩负的是确保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责任。因此,它的成本在于宏观经济成本。货币供应量增长对央行自身的收入有好处,但对宏观经济没好处;反之,进行宏观调控,可能对央行本身的财务状况改善无益,但却对整个宏观经济和金融状况的改善有很大好处。央行不能只考虑自己的资金成本,考虑自己赚了多少钱,而应当

12、考虑如何稳定经济金融。 2.发行央行票据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实际信贷量不造成实质性影响 央行票据则是一种有选择性的政策工具,购买就有紧缩作用,不买就对没有紧缩作用。根据自身情况,有的银行愿意买,有的银行不愿意买。央行票据发行后,是否就减少了商业银行的实际贷款资金,还有待调查,但从原理上讲,央行票据的发行,确实会减少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只是问题不像大家说的那么严重,它是一种平缓的货币政策工具,不会立即让银行减少贷款或者贷不了款。 3. 随着整体金融形势特别是外汇占款形势发生变化,相应调整央行票据发行的频率和规模甚至取消央行票据的发行,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央行票据是一种临时性的短期的政策调

13、节工具,之所以这种调节是短期的,是因为央行票据过一段时间就到期兑付了。央行总是在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通货膨胀压力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发行量。假如央行票据到期后经济还没有调整过来,那么央行票据还得发,甚至还有可能多发,以加大调控力度。 实际上,央行票据是在公开市场操作基础上的一种短期调控政策的加强,是一种临时性的“削峰”措施。一旦宏观经济走向正常,央行票据发行就会减少,直至隐退。毕竟对央行来说,票据发行也是有成本的,央行不可能长期通过发行票据来解决问题。这也是央行票据的局限性。 央行票据央行票据作为人民银行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的短期债券,是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之一。尽管这是一种基于客观现实(货

14、币政策操作面临针对外汇储备增加而提出的对冲操作的要求,而恰恰这时央行又严重缺乏操作工具)的不得已的选择,但它仍然是一种在特定的情形下央行发行的一种临时的、短期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的“非规范”政策工具。基于这样一种判断,显而易见的是,随着中国整体金融形势特别是外汇占款形势发生变化,相应调整央行票据发行的频率和规模甚至取消央行票据的发行,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从规范化的角度而言,央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更主要的还是应该通过债券市场特别是短期债券市场来进行。当然,这要以我国的债券市场特别是短期债券市场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为前提。 发行与流通央行票据由中国人民银行在银行间市场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债券发行系统

15、发行,其发行的对象是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目前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有43家,其成员均为商业银行。央行票据采用价格招标的方式贴现发行,在已发行的34期央行票据中,有19期除竞争性招标外,同时向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等9家双边报价商通过非竞争性招标方式配售。由于央行票据发行不设分销,其它投资者只能在二级市场投资。 作用1、丰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弥补公开市场操作的现券不足 引入中央银行票据后,央行可以利用票据或回购及其组合,进行余额控制、双向操作,对中央银行票据进行滚动操作,增加了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增强了执行货币政策的效果。 央行票据2、为市场提供基准

16、利率 国际上一般采用短期的国债收益率作为该国基准利率。但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财政部发行的国债绝大多数是三年期以上的,短期国债市场存量极少。在财政部尚无法形成短期国债滚动发行制度的前提下,由央行发行票据,在解决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不足的同时,利用设置票据期限可以完善市场利率结构,形成市场基准利率。 3、推动货币市场的发展 目前,我国货币市场的工具很少,由于缺少短期的货币市场工具,众多机构投资者只能去追逐长期债券,带来债券市场的长期利率风险。央行票据的发行将改变货币市场基本没有短期工具的现状,为机构投资者灵活调剂手中的头寸、减轻短期资金压力提供重要工具。 创新及意义1-3年期央行票据发行 透过一些充满新意的政策举动可以发现,中国的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