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投入产出表看广东经济发展状况.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6686724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2007年投入产出表看广东经济发展状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从2007年投入产出表看广东经济发展状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从2007年投入产出表看广东经济发展状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从2007年投入产出表看广东经济发展状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从2007年投入产出表看广东经济发展状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2007年投入产出表看广东经济发展状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2007年投入产出表看广东经济发展状况.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2007年投入产出表看广东经济发展状况2010-03-08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2007年广东投入产出表所提供的经济规模、产业结构、供求状况、产业关联、宏观经济效益以及生产诱发等数据进行分析,客观反映广东经济发展状况。 关键词:投入产出 宏观经济投入产出表是进行宏观经济分析和政策效应模拟的有效工具,为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编制长远规划提供了系统的、全面的基础数据,是研究经济发展、进行经济数量分析的主要手段。本文利用2007年投入产出表有关数据,反映近几年来广东经济的发展状况。一、基本情况(一)经济规模迅速壮大。进入新世纪以来,广东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的上升周期,增速保持高位,总量规模不断提升

2、。20022007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5%,经济总量稳居全国之首。 从生产角度看,总产出增长较快,增加值占全国比重略有提高。2007年广东全社会总产出97706.72亿元,增加值达到30843.17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了1.5倍和1.3倍,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1.9%和11.6%,总产出占全国比重较之2002年下降0.3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国比重上升了0.7个百分点。虽然增加值比重呈现上升趋势,但广东增加值率却大幅下降,从2002年的34.6%调整到2007年的31.6%,五年期间下降了3个百分点。分产业总产出增速发展各异。2007年一、二、三次产业的总产出分别为2821.

3、24亿元、72815.47亿元和22070.01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了0.5倍、1.9倍和1.0倍。第一产业增速放缓,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其中第二产业发展最为突出。从具体行业来看,第二产业中的金属矿采选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发展较快。服务业中,住宿餐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三个行业总量规模对比于2002年成功实现翻番,成为第三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三个行业。从使用角度看,第二产业增长最快,农业多为中间使用提供产品,从而导致中间使用快于最终使用增长,而服务业情况刚好相反。2007年广东经济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中间产品为66863.55亿元,最终使用为72816.90亿元,两者

4、均为2002年的2.7倍。中间产品和最终使用之比从2002年的47.8:52.2调整为2007年的47.9:52.1,最终使用比重略有下降。在中间产品的使用中,三次产业提供的货物和服务分别为2086.43亿元、54441.50亿元和10335.62亿元,分别为2002年的2.2倍、3.0倍和1.8倍,而最终使用中三次产业分别为2002年的1.2倍、2.9倍和2.1倍。 最终使用的外需比重呈现上升趋势,流出结构重心从国外向国内转移。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流出为15166.72亿元、11148.88亿元和46501.30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2.1倍、2.3倍和3.0倍。最终使用中的内需和外需

5、比例从2002年的44.2:55.8调整为2007年的36.1:63.9,最终使用的外需比重呈现上升趋势。而从销往省外和出口的对比来看,出口比重降低,销往省外比重比2002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流出结构重心从国外向国内转移,开拓国内市场需求的成效比较明显(见表1)。表1:2002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经济总量指标对比情况(亿元)2007年2002年总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总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总产出97706.72 2821.24 72815.47 22070.01 38238.01 1856.59 25484.00 10897.42 增加值30843.17 1695.57 160

6、83.07 13064.53 13237.45 1037.93 6179.29 6020.23 中间使用66863.55 2086.43 54441.50 10335.62 25000.56 961.15 18414.94 5624.47 最终使用72816.90 1637.22 58294.47 12885.21 27263.91 1314.16 20097.00 5852.75 最终消费15166.72 1478.25 3559.81 10128.67 7286.63 1038.35 2070.04 4178.24 资本形成总额11148.88 13.03 10215.96 919.89

7、4762.90 99.26 4320.20 343.44 (二)产业内部结构继续优化。从两次投入产出表的对比来看,广东产业结构并未出现根本性的转变,仍然保持“二三一”的格局,第二产业占据半壁江山,工业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服务业总量扩张较快,比重略有下调,农业继续呈现下降趋势,整体经济依然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但是从各产业内部结构看,2007年比五年前投入产出表所反映出的产业结构变化仍较为明显。总产出方面,2007年广东三次产业总产出的比例为2.9:74.5:22.6。其中工业总产出占第二产业的94.1%,占全部总产出的比重为70.1%。工业主导整体经济的发展。同2002年相比,第二产业总产

8、出比重上升了7.9个百分点,一、三产分别下降2.0个和5.9个百分点,工业占二产的比重上升3.0%,占全部总产出的比重提升了9.4%,二产比重走高的情况仍在持续。增加值方面,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5.5:52.1:42.4,对比于2002年的7.8:46.7:45.5,农业比重继续下降,而二产在2002年开始的重化工业发展较快的带动下上升较快,服务业比重由于工业加快发展的挤出效应也呈现下降趋势。工业内部结构调整表现为采矿业和初级加工制造业比重下降,深加工制造业比重上升,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公共产品行业保持稳定。比重提升最快的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从2002年的3.4%提高到2007年的

9、4.8%,比重下降最快的为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五年下降1.6个百分点。比重最高的两个行业未发生变化,但占比的走势则相反。化学工业从2002年的12.4%下降到2007年的11.8%,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从15.5%上升到16.6%(见图1)。在使用方面,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中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分别为3.1:82.3:14.6和2.2:80.1:17.7。同生产方面一致,二产仍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从趋势来看,二产的这种主导地位在不断的强化,而三产在最终使用中的比重下降迅速。五年时间,随着二产在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的比重分别上升8.6%和6.3%,第三产业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的比重则分

10、别下降了7.9%和3.8%,大大高于一产的下降速度,应引起高度重视。(三)省内供求总量出现不平衡,供求内部结构差异明显。在2002年以来开始的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中,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终端产业需求加大,同时,重化工业化进程带动总供给的总量规模不断扩大,省内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比较显著,省外需求则有效地调节了广东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从2007年投入产出表可以看出,当年广东总供给为139680.45亿元,其中省内供给97706.72亿元,占总供给的比重为70.0%,省外供给为41973.73亿元,在总供给的比重为30.0%。在总需求139680.45亿元中(国民经济核算角度看,事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

11、相等),省内需求为93179.15亿元,省外需求为46501.30亿元,分别占总需求的比重为66.7%和33.3%。省内供给和省内需求的差额为4527.57亿元,供给略大于需求,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省外供给与省外需求的差额为-4527.57亿元,也就是广东省内供大于求后的剩余对外的净流出。与2002年的1176.53亿元相比,广东的生产供给能力显著提升,省内供大于求差额迅速提高,五年增加了2.8倍。分行业供求来看,三次产业省内供给与省内需求的差额分别为-756.46亿元、3706.17亿元和1577.87亿元,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供略大于求,基本实现平衡,供求差率分别为5.4%和7.7%。和200

12、2年相比,第二产业供大于求的情况继续扩大,差率提高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供求差率保持稳定,差率基本没有变化。第一产业省内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对外部市场供给的依赖比较明显,省内供求差率从2002年的-11.5%下降到-21.1%,总量差额从-242.18亿元下降到-756.46亿元。从具体行业部门看,42个部门中,省内供给小于省内需求的部门共有14个,集中在农业、采矿业、建筑业和电力、热力和水的生产供应业等。省内供大于求的行业多集中在制造业方面,以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用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三个部门最为明显,其省内供给大于省内需求的部分均超过20

13、00亿元,三个部门是广东传统优势部门,也是当前发展良好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除交通运输仓储业和批发零售业外,其余部门为省内供给略大于需求或两者供需基本平衡。(四)部门间技术经济联系保持稳定,主导产业带动能力明显。根据计算,2007年广东42部门投入产出表中,影响力系数(衡量一个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程度”的大小)大于1的有19个行业,其中有15个行业集中在制造业,以通信设备、计算机用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最高,达到1.5960,其次为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为1.5098。第三产业中仅有综合技术服务业高于1,为1.1329。感应度系数(衡量一个产业受到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的大小)高的行业一般为

14、基础行业,农业、部分采矿业和制造业部门感应度系数均大于1,其中化学工业和通讯设备、计算机用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感应度系数均大于3。第三产业中,有三个部门感应度系数大于1,交通运输及仓储业(1.1928)、金融业(1.493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0209)。(见图2)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象限图(代码见表2)从产业关联的角度看,主导产业一般选择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同时大于1的行业。从上图中看,落在第一象限的为两项系数均大于1的产业部门,以通信设备、计算机用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9)、化学工业(12)、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8)、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15、10)等行业比较突出。上述行业是广东三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业、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石油及化学)和三大潜力产业(森工造纸、医药、汽车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点支持发展的主导产业,三大新兴产业2007年总产值26929.30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8.7%,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用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24.2%、化学工业占4.7%,增速分别达到11.1%和25.8%,比重较上年均有提升,产业带动作用和发展势头良好。(五)中间投入产出率下降,成本利润率上升,宏观经济效益趋好。从中间投入产出率和中间投入增加值率看,2007年每单位中间投入可带来的总产出为1.4613,可带来的增加值为0.4613,较2002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行业来看,农业由于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率低,其投入产出比相对较高以补偿农业相对较低的生产效率。第二产业中间投入产出率普遍低于第三产业。例外的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其中间投入产出率高达3.3626,经济效益居各行业之首。其余第二产业由于中间投入所占比重相对较大,而第三产业主要以提供服务为主,中间投入比重略低,导致三产中间投入产出率和中间投入增加值率普遍高于二产。分行业与2002年比较,工业有一半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