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6681390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发言提纲)一、新课程下的几点认识1、课程界定的思考l 对课程界定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例如:“学校旨在帮助学生达到最佳学习效果而准备的有计划的一切经验”“学校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以课的方式安排学生学习机会的过程”等等。l 不管如何界定,有几点是一致的:课程的计划水准:课程是有计划,有准备的。实施水准: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果水准:要从学生素质的变化看课程改革的成败。l 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课程领导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近年来逐渐在我国受到关注,特别是当前进行新课改中,学校的课程领导更是重要。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意志摆脱历来

2、的“管理”思想自上而下的科层式官僚体制的监控、管制,体现一种民主、开放、沟通、合作的新理念,说明教师参加课程领导的合法化。2、新课程实现三大转变l 课程政策:集权分权l 教材编制:学科中心主义社会建构主义l 教学方式:传递中心对话中心3、目前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l 课堂中只有学生的声音l 一切教学必须源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l 一切知识都需要学生操作l 课堂只有热闹的活动二、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1、事实层面上的教什么?l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l 国家课程的校本开发l 结合学校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的编制2、技术层面上的怎么教 处理好几对关系l 教育与教学l 预设与生成l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l 自主

3、学习和合作学习l 一本和多本3、价值层面的为什么l 少一点新口号,多一点草根式研究l 少一点跟风,对一点独立思考三、新课程下教师的知识结构1、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教师职业道德l 无私奉献、不计报酬与合理取值,实现自我价值相统一l 道德召唤与制度约束相统一l 整齐划一与宽容多元相统一2、 教师的知识结构l 精湛的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l 广博的人文知识跨学科的综合知识、优秀的中华文化l 丰富的社会知识了解自己的情绪,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解他人的情绪,与他人友好相处3、 教师的能力结构l 学习能力学习观念、学习方法、迁移新学知识和信息的能力l 研究能力搜集和运用证据能力、微技能研

4、究能力、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l 表演能力。驾驭、演技、理解四新课程下的教师的自我修炼1、 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l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娱乐阅读、探索阅读、修炼阅读l 知识的“T”字结构,决定读书也要吃五谷杂粮读史使人聪明、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缜密、自然学使人精遂、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l 读书的途径读书、读图、读人l 读书的方法认知、认同、内化、物化l 读书的动力积极外部期望自我价值的实现持久的内部修炼儒家的耻感文化2、 把思考作为一种习惯创造性思维是现代思维的重要标志。一般有:l 非思维定势不满足现成的思维成果,不拘泥于习惯的思维方式,独辟蹊径,开拓创新。l 曲线思维考虑、分析

5、问题不要死盯着某一点或某一方面不放,一条道走到黑,而要多多层次、多视角地进行分析。曲线思维包括:圆形曲线思维、十字曲线思维、Z形曲线思维、两面曲线思维等l 发散性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进行与之相关的发散与集中,以寻找多种途径和最佳方案。流畅性:思维发散量的丰富;变通性:思维发散质的水平;独特性:思维发散的目的创造的实现。l 顿悟思维又称灵感思维。灵感出现有以下特征:一是灵感是长期致力创造思维的结果;二是灵感是突发的活跃的;三是灵感是在良好和兴奋的精神状态中产生。3、 把岗位作为一种挑战教师的岗位挑战主要表现在吃透教学内容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方面l 吃深、吃透教学内容深刻:吃透编写意图、挖掘教材内涵独特: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广博: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l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启发:游刃有余、指导有方、循循善诱机智:灵感闪现、奇思妙策、化解矛盾绝招:精益求精、千锤百炼、叹为观止l 三个关注,两次反思的备课的原型结构三个关注自我、文献、收获两次反思理念更新,行为改善原行为阶段 新设计 新行为 自身与他人的差距 设计与现实的差距 更新理念 改善行为 程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