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指导下的思品课堂教学.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6680665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指导下的思品课堂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标指导下的思品课堂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标指导下的思品课堂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课标指导下的思品课堂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指导下的思品课堂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指导下的思品课堂教学.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新课标指导下的思品课堂教学会昌县西江镇石门初中 董道辉摘要: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始终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热爱生活的价值观,实现品德与社会课核心目标,力求达到适应新课程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思想品德;社会;课堂教学;体验;实践;交流 新课程强调:“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与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我根据思品与社会课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坚持以人为本,重在

2、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发展的好学生;二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三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避免简单说教;四是突出综合性,强调活动性。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中的谈几点体会: 1、创设情景、强化体验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我

3、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他们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的发展。 如我在教学生命与爱相随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欣赏公益广告妈妈洗脚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浓浓亲情;再观看文中的爱在身边的插图,让学生交流:“你在生活中还感受到那些关爱?”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还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来自同学之间的关爱,来自社会的关爱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先小组交流收集的“5.12大地震”中灾区同学互救互爱的画面和感人事迹,再举办“生命与爱相随”感人事迹故事,让学生上台交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生命虽然脆弱,但它可以创造奇迹,使生命得以延续,才能享

4、受爱;生命有爱,爱在人间,爱在社会这时我因势利导,提问:“我们在享受关爱的同时,应该怎样做?学会怎样感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生命有爱,爱在人间,让我们怀着感恩之心把爱传递下去。由于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景,注重学生强化体验,这节课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品德课思想性与活动性相结合的特点。 2、走进社会、学会实践 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儿童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去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社会实践能力。为了帮助学生在了解和认识家庭、社区、国家等不同范围的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在学习祖国国土、文化、民族和历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爱父母、爱学校、爱老师同

5、学、爱家乡、爱祖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逐步形成道德规范意识,认识人际关系,形成社会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我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集市上、超市里,让学生在观察中切实感受价格的秘密,亲身体验购物的学问;带学生到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 、参加义务劳动等。让学生在宽松、平等、愉悦、的情景氛围中去感受、去思维、去认知、去实践、从而达到优化学生心理品质,培养健全人格,适应社会需要的目的。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也没有与社会脱离了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

6、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象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因此,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我们在实际教育时,应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看到事情的真实部分,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3、组织讨论、学会交流 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在品德与社会课上的讨论,教师应当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防止形式上的讨论。 品德与社会课上能找到许多

7、让学生参与讨论的切入点。讨论,是品德与社会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我们在教学时,要合理的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交流,掌握学习方法。 品德与社会与现在开设的“思想品德”课和“社会”课相比较,有一些突出的特点: 一是以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发展的好学生。二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三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避免简单说教。 反馈信息,及时整理活动安排。在活动教学的探究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是活动的过程中,也会反映出意料之外的情况。及时调整,是积极的应变方式。分析活动过程中的问题,我常反省其中的原因。如果是多数学生的共同问题,那一定是我的教学组织中有什么失误,如果是个别学生的情况,我要从其活动过程中分析是其方法的问题,还是哪个环节的问题。而且,我希望在活动的过程中及时暴露问题,能交给学生们自己去解决是最好的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