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家长到学校”之我见.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6674594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请家长到学校”之我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请家长到学校”之我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请家长到学校”之我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请家长到学校”之我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请家长到学校”之我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请家长到学校”之我见.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请家长到学校”之我见作 者:苏 杰为了有效地促进家长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使学校和家庭合力育人,教师必须与家长互相沟通,寻求有效的解决学生问题的办法。尤其是当学生出现思想问题或严重违纪的时候,请家长到学校不失为一种常见的有效的办法。但是目前,多元的文化冲击着人们的生活,人与人的知识结构、文化层次、素质高低以及社会价值观取向的不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教师和家长的关系也渗人了许多复杂成分。下面我来谈谈我个人对“请家长来学校”的看法。一、不盲目请家长到学校当学生犯错时,有的教师喜欢请家长来学校协助教育。从某种角度上说,这是教师高人一等的观念的体现。命令一下,家长不

2、得不来。家长、学生、教师三者在一起,教师喋喋不休地训斥,学生羞愧地啼哭,家长则满脸尴尬和难堪。此时,家长的内心往往会滋长不满情绪,有的加人训斥孩子的行列,有的对孩子拳脚相向,把愤怒发泄到孩子身上。家长一到校,问题似乎解决了。但实际上是学生身心受损,家长心理失衡,教师与学生、家长三者的关系更趋于紧张。一位转校生家长反映,他在孩子某校读八年级下学期的半年间见了6次老师,每次都是被“请”到学校的,现在想起来心里总有点不舒服。说实话,我不赞成“动不动就请家长来学校”。原因有四:一是很多家长本身也有工作、也很忙,走开走不开的问题,方便不方便的问题。或许跟我们一样虽然想与老师交流,但抽不开身。二是动不动请

3、家长,会让学生和家长有看法,以为老师除了叫家长再没其他办法了。言外之意老师很无能。同时也容易激发广大学生的对立情绪。三家长一般对学校都有一种偏见,认为老师一打电话肯定是孩子违纪或有问题了要叫家长,脸上不光彩。所以家长心理上对叫家长有着本能的排斥。四是有些家长未曾谋面,不了解其底细。若是有些蛮不讲理又护短的家长、或是不懂教育方式的家长来了之后,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该学生下一步的教育你又当如何?因此建议不要动辄请家长来学校。当然我指的并不是就一定不要请家长,必要的时候家长的配合确实是少不了的。我干了十多年教育,请到学校的家长也多的记不住了。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问题处理过

4、之后,至少让家长都能理解,认为老师确实应该这样处理,确实是为了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成长。今年班里有个叫刘硕的男孩,特聪明成绩又好,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刺儿头。课堂上随意性很大:想走动就走动,想听就听,需要用什么东西马上就叫别的同学,根本无视课堂上老师的存在。一句话就是纪律性差、小毛病多,而且谁都不能说,谁都说不得,谁批评他他跟谁顶牛;甚至谁和他很平常、很友善的一个玩笑,都会立刻得到他言语上尖锐的、刻薄的反击。我和他的第一次交锋就是从课堂上开始的:课堂上我正在讲课时他突然离开座位,隔着几个同学探着身子去拿另一个同学的文具,讲台上站了多年的我何曾见过这样的九年级学生?你眼里还有老师吗?我当时火一下子就窜

5、上来了:“课堂上你干什么?”谁知他却不紧不慢的说:“我的笔没墨水了,我拿回我的另一支笔!”我何时见过这样的学生?倒好像他的行为理所当然,我倒批评错了。看着他不忿的脸,加之课堂不能因他一个人耽误全班学生,我暂时把火压下来继续上课,等下课后再做处理。紧接着我这里就留下了各科老师对他的诸多素材:比如有两次语文课,一次是老师讲课时他在下面写歌词;第二次老师让默写古诗词,他在位置上却都笔都不拿。老师两次批评他,他反而理直气壮,根本不认为自己错了。政治老师爱与学生聊天,有一次课间很自然的摸着他的头说:“你这一段表现的可不怎么样呀!”言外之意这一段学习不够踏实,换作他人可能很不好意思。但是他脖子一梗,头一扭

6、:“我怎么了?”弄得老师本来好意想跟他聊聊天,拉近一下距离,结果弄得老师好不尴尬。我准备把这些情况反映给家长,结果是他父亲在外地,要我把找孩子的叔叔解决问题。我通过电话把情况给他叔叔简单的说了一下,结果第二周他叔叔打电话说周末把这孩子教训了一顿,不仅仅是因为学校的种种表现,还有在家里有时也很不懂事:爷爷奶奶年纪大了,爷爷有事叫他帮忙,他却装作没听见,无动于衷。后来我了解到该生的一些情况:自幼父母离异,随其父一起生活。由于其父亲需外出打工,从小学起这孩子就一直吃住在校外的托部,升入初中一直住校,周末回家有时也是形影相吊、孤单一人。我很心痛也很纳闷:这样一个缺乏关爱、自由散漫的学生怎么成绩却这么优

7、秀呢?要知道级段30名可不容易拿到呀!于是我不由得对他多了几分关注!通过各方面的了解,我大致分析了孩子问题的原因:长期的独立生活虽然锻炼了他的自立、自理能力,但由于缺乏母爱、缺乏亲情、缺乏家庭的滋润和熏陶,也造就了他不健全的心理和性格。同时由于他长期得不到亲人的关爱,他就更渴望引起他人的注意,因此就会出现课堂上虽会积极回答问题但也经常出格的举动,而且优异的成绩也验证了这一点。这孩子是典型的有才无德。少人管教,但本质不坏。我决定从回归亲情入手。这时有老师给我建议:刘硕你不用白费功夫了,自从七年级就如此,你就是不管他,他的成绩也不会差,肯定会考上学的。但我想有才无德还不如无才,再说这孩子确实聪明,

8、从开学这一个多月就看出这孩子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且理解能力特强。我感觉这孩子确实是个人才,而这种人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要把这块玉打磨出来。于是我就联系他的父亲,结果是去了外地联系不上。我又只好把计划搁置一边。过了不到两周的一个周六下午,他的奶奶打电话要谈谈孩子的情况,刚好我有事,并且我也不忍心由于“德”而毁了这个孩子,我就提议下周面谈,好好聊聊孩子的问题。结果不等我的话说完,她的语气立刻变了:“我知道你现在没事,你不想跟我说我找别人说!”语气中明显的威胁。我一听也很恼火:摊上这样强势的家长家教能好么?后来她问什么时候放学,怎么这周没回奶奶家?我很奇怪因为我们昨天都已放学了,晚上没回家不打电话问

9、情况,何以一直到现在才问情况呢?紧接着老人就在电话里质问开了:“你们老师还让不让孩子活了?上周让他叔叔把他暴打一顿,这次又怎么了?吓得到现在孩子不敢回家?家人全出动早了一上午也没找到。你们老师是干什么的?.”我知道这孩子每周都回自己家里,跟奶奶的感情并不深,很长时间都没去过他奶奶家,从刚才的话里我也听出上周由于孩子父亲又出门了,走的突然,没给孩子打招呼,而孩子又习惯了自己单独在家,所以难免跑出去找同学玩。玩够了自然会回来的。家庭亲情的缺失是这个孩子放荡不羁的主要原因。我不想再纠缠下去,好说歹说约好下周让其监护人的到校谈谈孩子的问题。最终,在约定的时间,他的爷爷奶奶来到了办公室。刚开始我把孩子的

10、各种表现情况给两位老人讲过之后,他们表示理解。我又结合他们的家庭情况帮其剖析了孩子的问题原因,在谈到缺乏亲情关爱造成现在孩子不健全的心理时,两位老人虽然感觉很尴尬,却也表示认可。由于年龄、观点的差异,交谈进行的很艰难, 但最终老人理解并听从了我的意见,同意孩子办走读晚上回家住,一起生活。事情得以解决,现在这孩子的表现确实比以前懂事了很多。二、讲究艺术,巧妙接待不同类型家长。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各个家长的文化层次、社会环境、价值观点、素质修养不同,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一般而言,家长可大致可分为:知识型、溺爱型、粗暴型、放任型、后进生的家长等。对于不同的家长,就要采用不同的

11、交谈艺术。对于知识型的家长:一般如实向家长反映情况,主动请他们先提出教育的措施和处理的意见,认真倾听。这些家长一般来讲比较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他们观察自己孩子的表现经常比老师还要深入、细致、具体,作为班主任应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当然,班主任在听取家长意见的同时还要具有自己的判断力,要冷静地分析。与这类学生家长交谈后通常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溺爱型的家长:一般见面都要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再调皮捣蛋的孩子身上都会有一些闪光点,抓住他们身上的积极品质。那些溺爱型的家长更是希望听到班主任对自己孩子的肯定。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这样家长才会从心理上接受班主任。同时,也要用恳切

12、的语言向家长反映情况,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这样的家长,班主任要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透着婉转。班主任的主要目的是要家长全面的了解孩子,从而主动地与班主任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对于粗暴型的家长:这样的家长往往文化程度不太高,“恨铁不成钢”,学生一出现毛病,他们也不加分析就拳脚相向。与这样的家长沟通要特别讲究方式方法,谨慎行事。要以柔风细雨式的交谈方式,要让家长知道:老师请家长到学校来并不是希望给自己的学生招来一顿皮肉之苦,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认识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教育学生。如果家长不分青红皂白,把孩子打一顿,既没使孩子认识到

13、错在哪里怎样改正,也可能加深师生间的隔阂,使孩子对班主任极为反感,感到老师很可怕,很可恶。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父母不知道在打骂孩子的同时,他们也犯下了新的错误,与其惩罚孩子,不如做个榜样。要使家长理解所有这一切,首先就要以情服人,取得家长的信任。使他们相信,请他们到学校来并不是为了给孩子以惩罚,而是争取家长的协助,共同帮助学生。对于这样的家长一定要声明:既不能打骂孩子,还要起到教育作用。对放任不管型的家长:多报一点喜,少报一点忧,决不夸大问题,使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和期望心理,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教育活动中来。使

14、家长明白,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一定要加强,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后进生的家长:我们要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班主任最感头痛的是面对“后进生”的家长。面对孩子可怜的分数,无话可说;面对家长失望的叹息,无言以对。对于“后进生”,我们不能用成绩这一个标准来否定学生,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不要一次说得太多,不能言过其实,更不能用“这孩子很笨”这样的话。在说到学生的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而在说学生缺点,语气要舒缓婉转,这样就会让家长感到对他的孩子充满信心。只有家长对自己

15、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班上有些学生的父母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苏老师啊,我们不是不想和你交换意见,孩子成绩太差,我们做父母的实在不好意思来找你啊。”我说我是一直不赞同父母这么说的,孩子成绩不理想原因很多,可能是小学的学习习惯没养好,也可能是其他生理或者心理方面的原因,在我们老师的眼里所有学生都是很可爱的,他的身上也同样有很多可爱之处,例如在班级的集体活动中有些学生就特别积极踊跃。相反的,基础差的学生还更需要我们老师、家长的关心,希望我们能加强沟通与交流,能让你的孩子早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把成绩赶上去。从此那些家长来学校和我交流的机会明显多了。 三、掌握技巧,

16、提高沟通有效性 1合理定位,平等交流 目前,很多家长有这样的感觉:老师根本就不用与成人沟通的方式和家长交流,不挨老师训就不错了,哪里谈得上尊重!其实,家长们并不怕老师批评孩子,也不怕老师对家长的教育提出意见,他们抱怨的是老师根本没有平等地与家长交换意见,而后,是毫不留情面地“训斥”。家长们挨了训斥,虽然有情绪,但是绝不敢在老师面前发泄,他们怕得罪了老师孩子会遭殃,于是,孩子成了家长的出气筒。教师要把家长也看作是教育者和“合作者”,而不要看成“对立者”,因为我们与家长见面的目的就是要寻求家长与我们合作,共同教育孩子,这样才能形成合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面对家长,教师首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不论学生有多么严重的缺点和错误,要在尊重家长的前提下与家长进行交流,才能收到好的教育实效。不尊重家长人格,就谈不上合作,甚至会与教师发生冲突。教师在与家长接触谈话时,不要采用命令、警告、责备、提意见和教训人的语气。教师应以热情、关心、委婉、含蓄的语气与家长谈话,这样才能奠定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