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会考试题.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6671697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会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会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会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会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会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会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会考试题.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地理会考试题 1关于下图中四个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省是我国西南的边疆省,它同四个国家接壤B省是我国位置最偏南的省,我国最南端曾母暗沙位于该省C省是我国的湖北省,简称鄂,人民政府驻地在武汉市D省是我国的黑龙江省,它同俄罗斯和蒙古两国为邻 2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的时期是20世纪 ( ) A70年代以来 B5070年代 C50年代以前 D90代以来 3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 A东南、西南、西北 B东北、东南、西南 C东北、西北、东南 D东北、西北、西南 4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有( ) A台、桂、粤、云 B台、粤、桂、滇C云、桂、粤、

2、台 D滇、桂、闽、台 5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准噶尔盆地 6“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是指( )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内蒙古高原 7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最大的高原 B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黄土层深厚,植被覆盖好 D北依阴山,南邻秦岭 8“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是指( ) A冬季风 B夏季风 C偏北风 D偏东风 9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主要因为( )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 C夏季普遍高温 D雨热同期 10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

3、要目的是( )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 B连通长江、淮、黄、海河四大水系发展航运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福建的年降水量比新疆多 B山西的年降水量比湖南多C内蒙古的年降水量比贵州多 D广东的年降水量比河南少 12梅雨、伏旱是下列哪个地区特有的天气现象( )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珠江流域 C黄河中下游地区 D海河流域 13下列不属于我国山地灾害的自然灾害是( ) A崩塌 B滑坡 C水旱灾害 D泥石流 14长江和黄河都流经的省区是 ( ) A青海、甘肃 B青海、四川 C青海、西藏 D四川、甘肃 15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4、( ) A资源总量丰富,可再生资源众多,人均占有量呈不断上升趋势B由于人口增长和资源增加相互抵消,人均占有量保持不变C由于我国某些资源短缺,而人口迅速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会大幅度下降D人均资源占有量继续减少,自然资源形势严峻 16下列地区中,缺水严重的是( ) A三江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17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主要有( ) A跨流域调水 B防治水污染 C兴修水库 D节约用水 18下列对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荒凉的陡坡上开垦耕地 B在宜林荒坡上植树造林C农村新建的居民的住宅区,尽可能移到地形平坦的平原地区D为了提高草场利用率,尽量增加放牧牲畜的数

5、量 19下列生产过程,直接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的有( ) 用焦炭炼铁;海产品罐头工业;水能发电;废铁炼钢 A B C D 20下列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的评价,正确的有( ) A类型齐全,给发展农、林、牧、副、渔业提供有利条件B各类土地比例比较合理C各类土地利用中保护较好D各类土地分布比较均匀 21下列措施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 A适当提高水价 B实施喷灌、滴灌技术C大力发展重工业 D全流域用水进行统一管理调度 22下列自然资源,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石油、森林、煤炭、太阳能 B阳光、土地、水、草原C铁矿、天然气、铀矿、阳光 D森林、水、天然气、铁矿 23在我国,有许多城市是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6、。下列城市,哪个是铁路水运枢纽呢?( ) A乌鲁木齐 B武汉 C济南 D北京 24有关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稠密,西部地区稀疏B长江中下游一带海陆空交通运输网发达C我国现有的高速公路大部分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D西部还有部分省区未通公路 25哪一种经济作物,是我国南方和北方都有较大面积种植的呢?( ) A甜菜 B油菜 C棉花 D水稻 26我国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人口、耕地、环境等问题的严峻挑战。你认为我国农业今后发展的方向应是( ) A努力开垦荒地、林地,增加耕地面积B增加农产品进口量,满足人们生活需要C增加农业人口的数量,以增加粮食产量D建

7、立商品粮基地,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27以下有关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与发展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 A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B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中小城市C地理位置不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产业开发重点都相同D沿海地区多发展与军工有密切关系的高新技术产业 28工业布局要求合理。你认为下列哪个地区最适宜发展制糖工业呢?(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青藏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9与传统工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有自己的特点。你知道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最重要条件是什么吗?( ) A自然资源丰富 B科技力量雄厚 C位置优越 D劳动力资源充足 30竹楼适合什么地区的人们

8、居住( ) A热带雨林地区 B热带沙漠地区 C沿海地区 D内陆地区 31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 ) A能反映当地降水多 B能反映当地冬暖夏凉C能反映当地气候干旱 D能反映当地经济发达 32北京的古老民居四合院,记录的政治文化信息是( ) A当地的气候特点 B当地当时的经济水平 C当地的地形特点 D封建时代多代集居的家庭关系 33某同学把某地的地理位置记作:纬度40,东经116,按这种记法在地球表面有(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34关于昼夜更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昼夜更替的周期是12个小时 B昼夜更替的周期是24个小时 C邵阳每天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D昼夜更替与地球自转无关

9、 35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比较陡峻的广大地区,称为( ) A山地 B平原 C丘陵 D高原 36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 ) A华北平原 B东欧平原 C亚马孙平原 D恒河平原 37有关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本初子午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B经线和纬线都是圆C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D所有纬线长度都相等 38庐山是我国夏季著名避暑胜地,主要得益于什么因素的影响( )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 D洋流因素 3920岁的莉莉在她的国家从没见过下雪,她最有可能来自下列哪个国家( ) A俄罗斯 B加拿大 C冰岛 D新加坡 40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 ) A撒哈

10、拉沙漠 B塔克拉玛干沙漠 C毛乌素沙漠 D阿拉伯大沙漠 41下列省(区)与简称、人民政府驻地的连线,正确的是( ) A广西桂林 B福建厦门 C青海兰州 D贵州贵阳 42海峡是海上的交通要道,位于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沟通的两大洋是( ) A印度洋和大西洋 B太平洋和北冰洋C印度洋和太平洋 D太平洋和大西洋 43我国下列省级行政区中,有两个简称的是( ) A湖北、湖南 B西藏、台湾 C山西、吉林 D四川、云南 44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下列中的( ) A维吾尔族 B壮族 C蒙古族 D藏族 45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地理界线是下列中的( ) A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C大兴安

11、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D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秦岭淮河 46号称世界最大生态工程的“三北”防护林,已成为一道横在中国大地上的绿色长城,它跨越的地区是( ) A东北、华北、西北 B华北、华东、华中 C华北、华东、华南 D西北、西南、华南 47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主要表现在( ) A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B南方多北方少,西部多东部少C东南多西北少,东北多西南少 D山地多平原少,内陆多沿海少 48我国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台风登陆主要集中在( ) A广东、台湾、海南、福建 B吉林、辽宁、黑龙江、天津C山东、山西、河北、河南 D安徽、湖北、湖南、江 49我国气温南北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A

12、海陆位置不同 B地势高低不同C纬度高低不同 D昼夜长短不同 50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A加固黄河大堤 B在上游修筑水库C搞好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 D多挖几条入海河道 51下面对我国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水能资源也就丰富B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是建水库C我国的水能资源,现在大部分已被开发利用D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是长江 52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是( ) A亚洲和太平洋 B北美洲和北冰洋C南极洲和北冰洋 D南极洲和印度洋 53下列句子指天气的是( ) A雷雨交加,电闪雷鸣 B终年炎热干燥C终年温和湿润 D终年干旱多风沙 54在抗击SARS过程中,医生需要使用广州非典康复者的血清为北京的非典患者治疗。将采集好的血清从广州运送到北京,最合适的运输方式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