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喜《生物统计学》第三版--课后作业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666584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7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春喜《生物统计学》第三版--课后作业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李春喜《生物统计学》第三版--课后作业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李春喜《生物统计学》第三版--课后作业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李春喜《生物统计学》第三版--课后作业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李春喜《生物统计学》第三版--课后作业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春喜《生物统计学》第三版--课后作业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春喜《生物统计学》第三版--课后作业答案(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记录学第三版 课后作业答案(李春喜、姜丽娜、邵云、王文林编著)第一章 概论(P7)习题.1 什么是生物记录学?生物记录学的重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答:(1)生物记录学(biosttistics)是用数理记录的原理和措施来分析和解释生物界多种现象和实验调查资料,是研究生命过程中以样本来推断总体的一门学科。(2)生物记录学重要涉及实验设计和记录推断两大部分的内容。其基本作用表目前如下四个方面:提供整顿和描述数据资料的科学措施;拟定某些性状和特性的数量特性;判断实验成果的可靠性;提供由样本推断总体的措施;提供实验设计的某些重要原则。习题1.2 解释如下概念: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变量、参数、

2、记录数、效应、互作、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精确性、精确性。答:()总体(popuatan)是具有相似性质的个体所构成的集合,是研究对象的全体。()个体(inividl)是构成总体的基本单元。(3)样本(saml)是从总体中抽出的若干个个体所构成的集合。(4)样本容量(ample si)是指样本个体的数目。(5)变量(ariab)是相似性质的事物间体现差别性的某种特性。(6)参数(ameter)是描述总体特性的数量。(7)记录数(statsc)是由样本计算所得的数值,是描述样本特性的数量。(8)效应(ffection)实验因素相对独立的作用称为该因素的主效应,简称效应。(9)互作(teractin

3、)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决因素间的互相作用产生的效应。(10)实验误差(experimental error)是指实验中不可控因素所引起的观测值偏离真值的差别,可以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1)随机误差(ranom)也称抽样误差或偶尔误差,它是有实验中许多无法控制的偶尔因素所导致的实验成果与真实成果之间产生的差别,是不可避免的。随机误差可以通过增长抽样或实验次数减少随机误差,但不能完全消。(12) 系统误差(sstaic)也称为片面误差,是由于实验解决以外的其她条件明显不一致所产生的倾向性的或定向性的偏差。系统误差重要由某些相对固定的因素引起,在某种限度上是可控制的,只要实验工作做得精细,在实验

4、过程中是可以避免的。(13) 精确性(ccuracy)也称为精确度,指在调查或实验中某一实验指标或性状的观测值与其真值接近的限度。(14) 精确性(precion)也称精确度,指调查或实验中同一实验指标或性状的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限度的大小。(15)精确性是阐明测定值堆真值符合限度的大小,用记录数接近参数真值的限度来衡量。精确性是反映多次测定值的变异限度,用样本间的各个变量间变异限度的大小来衡量。习题1.3 误差与错误有何区别?答:误差是指实验中不可控制因素所引起的观测值偏离真值的差别,其中随机误差只可以设法减少,但不能避免,系统误差在某种限度上可控制、可克服的;而错误是指在实验过程中,人为的作

5、用所引起的差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第二章 实验资料的整顿与特性数的计算(P22、23)习题.1 什么是次数分布表?什么是次数分布图?制表和绘图的基本环节有哪些?制表和绘图时应注意些什么?答:(1)对于一组大小不同的数据划出等距的分组区间(称为组距),然后将数据按其数值大小列入各个相应的组别内,便可以浮现一种有规律的表式,这种登记表称之为次数分布表。(2)次数分布图是指把次数分布资料画成图状,涉及条形图、饼图、直方图、多边形图和散点图。()制表和绘图的基本环节涉及:求全距;拟定组数和组距;拟定组限和组中值;分组,编制次数分布表。(4)制表和绘图时需要注意的是事先拟定好全距、组数、组距、各组上下限

6、,再按观测值的大小来归组。习题.2 算数平均数与加权数形式上有何不同?为什么说它们的实质是一致的?答:(1)形式不同在于计算公式的不同:算数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M ;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M 。(2)由于它们反映的都是同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习题2. 平均数与原则差在记录分析中有什么作用?它们各有哪些特性?答:(1)平均数(men)的用处:平均数指出了一组数据资料内变量的中心位置,标志着资料所代表性状的数量水平和质量水平;作为样本或资料的代表数据与其他资料进行比较。(2)平均数的特性:离均差之和等于零;离均差平方和为最小。()原则差(standrddeiaio)的用处:原则差的大小,受实验或调查

7、资料中多种观测值的影响,如果观测值与观测值之间差别较大,其离均差也大,因而原则差也大,反之则小;在计算原则差时,如果对各观测值加上火减去一种常数a,原则差不变;如果给各观测值乘以或除以一种常数a,则所得的原则差扩大或缩小了a倍;在正态分布中,一种样本变量的分布可以作如下估计: s内的观测值个数约占观测值总个数的68.6,2s内的观测值个数约占总个数的95.49,3s内的观测值个数约占观测值总个数的99.73。()原则差的特性: 表达变量的离散限度,原则差小,阐明变量的分布比较密集在平均数附近,原则差大,则阐明变量的分布比较离散,因此,可以用原则差的大小判断平均数代表性的强弱;原则差的大小可以估

8、计出变量的次数分布及各类观测值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估计平均数的原则误,在计算平均数的原则误时,可根据样本原则差替代总体原则差进行计算;进行平均数区间估计和变异系数的计算。习题2.4 总统和样本的平均数、原则差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答:(1)总体和样本的平均数都等于资料中各个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值的个数所得的商。两者区别在于,总体平均数用表达,=,公式中分母为总体观测值的个数,样本平均数用=,公式中的分分母为样本观测值的个数n。样本平均数是总体平均数的无偏估计值。(2)总体和样本的原则差都等于离均差的平方和除以样本容量。两者的区别在于,总体原则差用表达,分母上总体观测值的个数N;原则

9、差用s表达,分母上是样本自由度-1。样本原则差s是总体原则差的无偏估计值。习题2.答:见下图0例3040岁健康男子血清总胆固醇(molL)的次数分布表组限(mol/)组中值(ol/)次数频率累积频率2.60-2870 0.02 0.0 103.37080.08 010 3.03.850 2.12 0.22 410-4.3520.240.46 46-445 00.2.66 .15.318018 084 560.82 007 0.91.10-645 80.0809 6.6-0.000 000 099 7.10-7220 10.0 1.00 习题2.6答:见下图这100例男子的血清总胆固醇基本呈正态

10、分布,中间.1-5.1mol/L的最多,两边少,但6-7 m/的没有。习题2.7答:见下图由上表可知:平均数4.39,原则差s=0.665,而CV=s/ 10%=18%习题2.8答:由习题27的表可知:中位数Med4.60,平均数.89,两数相差0.0,符合正态分布。习题2.9答:分析见下图:由上图可知:“24号”玉米的平均数=20,原则差1.24722,而C=s/* 100% =24%;“金皇后”玉米的平均数=2,原则差s3.39935,而=s /* 100% 17.0%,比较两者的变异系数CV,“24号”玉米的的变异系数CV 比“金皇后”玉米的小得多,阐明“24号”玉米的整洁度不小于“金皇

11、后”玉米。习题2答:分析见下图:由上图可知,贻贝单养的平均数1=42.6,极差5-25=28.,原则差s1=6.757,V1=s1 100%=16.43;贻贝与海带混养的平均数2=52.1,极差63=30.,原则差s=.3353,CV2s22* 100 =216%,虽然单养的极差较小(2),但贻贝与海带混养的平均数更大(50),且混养的变异系数更小,即其整洁度更有优势,由此得出,贻贝与海带混养的效果更好。第三章 概率与概率分布(P4)习题3.1 试解释必然事件、不也许事件和随机事件。举出几种随机事件例子。答:()必然事件(cerin vn)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必然浮现的事件;相反,在一定条件下必然

12、不浮现的事件叫不也许事件(impssible);而在某些拟定条件下也许浮现,也也许不浮现的事件,叫随机事件(randm evnt)。(2)例如,发育正常的鸡蛋,在39下21天会孵出小鸡,这是必然事件;太阳从西边出来,这是不也许事件;给病人做血样化验,成果也许为阳性,也也许为阴性,这是随机事件。习题3. 什么是互斥事件?什么是对立事件?什么是独立事件?试举例阐明。答:()事件A和事件B不能同步发生,即AB=V,那么称事件和事件B为互斥事件(mutuall uin evet),如人的BO血型中,某个人血型也许是型、B型、型、A型4中血型之一,但不也许既是A型又是B型。(2)事件和事件B必有一种发生

13、,但两者不能同步发生即AB=U,=V,则称事件A与事件为对立事件(conrayevent),如抛硬币时向上的一面不是正面就是背面。事件A与事件的发生毫无关系。(3)事件B的发生与事件A的发生毫无关系,则称事件A与事件B为独立事件(indndent vent),如第二胎生男生女与第一台生男生女毫无关系。习题. 什么是频率?什么是概率?频率如何转化为概率?答:(1)事件A在n次反复实验中发生了m次,则比值mn称为事件A发生的频率(requency),记为W(A)。()事件A在n次反复实验中发生了m次,当实验次数n不断增长时,事件A发生的频率W(A)就越来越接近某一拟定值p,则p即为事件A发生的概率

14、(prbability)。(3)两者的关系是:当实验次数n充足大时,频率转化为概率 。习题3.4 什么是正态分布?什么是原则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曲线有何特点?u和 对正态分布曲线有何影响?答:(1)正态分布是一种持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它的分布特性是大多数变量环绕在平均数左右,由平均数到分布的两侧,变量数减小,即中间多,两头少,两侧对称。(2)=,=1的正态分布为原则正态分布,记为N(0,1)。(3)正态分布具有如下特点:正态分布曲线是以平均数为峰值的曲线,当x时,(x)取最大值;正态分布是以为中心向左右两侧对称的分布 的绝对值越大,f(x)值就越小,但f(x)永远不会等于0,因此正态分布以x轴为渐近线,x的取值区间为(-,); 正态分布曲线完全由参数和s来决定 正态分布曲线在x=s处各有一种拐点;正态分布曲线与x轴所围成的面积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