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6665787 上传时间:2024-03-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1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1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1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1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 文 试 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板块,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纸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3用蓝、黑色中性笔作答。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20分)一、(20分)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龟(jn)裂肇(zo)事懵懂(mng)愚氓(mng)B凛然(ln)堵塞(si)猝(c)然倏(sh)地C叶鞘(qio)伛偻(y)对峙(zh)冗(rng)杂D蓦(m)地自诩(x)脸颊(ji)深谙(n)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A

2、廉洁奉公身体力行不屑置辨强聒不止 B相提并论大事渲染声名狼籍甘拜下风C.心无旁骛辨伪去妄腐草为萤一筹莫展D自出心裁窈窕淑女毛骨悚然安部当车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2分) A.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已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头脑中。B.我们应重新认识和建设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多种形式还原它们的文化内涵。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真是令人赏心悦目。C.赵孟頫的书法以平正为美。有人用“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来评价他炉火纯青的书法技艺,确非虚誉。D.许多科幻书对地球的前景都抱着一种悲观的态度,这并非杞人忧

3、天。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科幻书中所描绘的情景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最近,寿光市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此举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B5月1日至5月3日,菜博会迎来了开幕后最大的一次客流高峰,2日客流量更是超过了15.1多万人次。C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D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数很大,安排城镇青年劳动力就业是一项相当繁重的任务。 5名句填空。((1) (2)小题必做。(3) (4)小题选做一个)(5分)(1)金樽清酒斗十千, , ,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2)浊酒一杯家万里

4、,燕然未勒归无计。 。 ,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3)纸上得来终觉浅,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4) ,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6名著阅读。(5分)(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世界名著,你能说说它为什么要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来做书名吗?(2分) (2)筑路是全书中一个非常精彩的片段,筑路者们遇到了哪些困难?面对这些困难,他们采取了什么态度?表现出什么精神?(3分)_ 7为下面的新闻报道拟一则标题。(2分)中新网昆明4月6日电(记者 刘云)4月6日,满载着山东寿光人民深情的4辆大货车,运载着100吨新鲜蔬菜日夜兼程两天三夜抵达云南昆明支援旱区。山东寿光是全国粮食、蔬菜、果品、棉花、

5、水产、畜牧综合商品基地城市,在农产品生产、销售等方面创造了许多经验。云南百年不遇的干旱,造成灾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影响到城镇生活必须品的正常供应。在商务部的关心下,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山东省寿光市政府、市政协,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有限公司向昆明伸出援助之手,积极组织调运蔬菜100吨,日夜兼程送抵昆明。昆明市副市长阮凤斌说:“天灾挡不住爱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各方面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一定把减灾保供应保民生作为当务之急,打赢抗旱救灾这场硬仗”。昆明市商务局局长洪莺说:“这些蔬菜我们准备今天下午就分别送往东川和禄劝贫困山区援灾”。标题:第二部分 阅读(40分)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8

6、题。(4分)破 阵 子 (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8.(1)这首词上片写春日之景,除了“清脆的鸟啼”之外还写了归飞的燕子、 、 等。(2分)(2)作者所写春景有声有色,对表现美景中采桑少女起了 作用,以突出 。(2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一12题。(10分)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

7、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选自永州八记)注释小石城山:位于湖南省零陵县城西北面。睥睨:城上矮墙,亦称女墙。梁欐:栋梁,这里指山石堆积形似城上望楼一类的建筑。堡坞:小城。箭:小竹子。疏数偃仰:长得参差错落,疏密相间,有高有低。伎:伎艺,借指山水之优美。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逾黄

8、茅岭而下 逾:有积石横当其垠 垠: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1)为睥睨梁欐之形 (2)辍耕之垄上B(1)投以小石 (2)扶苏以数谏故C(1)土断而川分 (2)吾恂恂而起D(1)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1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环之可上,望甚远。类智者所施设也。12本文情景交融,文中哪句话点明了主旨?(2分)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5题。(9分)只有岁月才能读懂方绮“阿嬷(奶奶)走了”。深夜里,阿爸来电,声音哽咽。连夜搭车南下,车窗外一片漆黑,黑暗中,那张布满风霜、历经沧桑的面庞竟清晰浮现在我眼前,直到眼角渗出泪水,

9、才逐渐模糊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台湾的僻远乡村,痛苦必定与贫穷紧紧缠结在一起,像一张蛛网,盘踞在一个家庭,从这个角落扩延到那个角落。身染痨病的阿爸整日躺在阴暗的小屋,不时传来阵阵剧咳声。受不了贫病拖累的阿母,终于狠心丢下病弱老小,远离家门。一家的重担,全落在瘦小的阿嬷肩上。每天,天色微亮,阿嬷就推着一辆破旧的婴儿车出门,巡街扫巷捡拾一些可以卖钱的破铜烂铁。 这是我的童年记忆,记忆中蕴藏着童年时期对贫穷的自卑与憎恶。从小,我就觉得自己不如人。一个不能赚钱的阿爸,一个捡拾破烂赖以持家的阿嬷,这样的家庭组合让我感到卑微,我总觉得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初中时代,是我自尊心作祟最强烈的时期。我几乎得了自

10、闭症,从不与同学往来,怕同学了解我的状况,知道我的家人,尤其是阿嬷,她的谋生方式简直令我羞耻。平时,最怕与捡破烂的阿嬷在街头巷尾不期而遇,那蓬松的乱发、满脸的尘垢,乍看之下像是疯妇一般。有一次,我与阿嬷在街中偶遇,她亲切的召唤,引起路人对我行注目礼。当下,我觉得难堪极了。红热的脸,像被一块烧红的铁烙印上,灼痛不堪。从此,老远见到阿嬷的身影,我便闪到了另一条巷道,生怕面对阿嬷温暖的眼神。大庭广众之下,阿嬷的脸,成了我的梦魇,仿佛是恶魔的狰狞面貌,令我厌恶、害怕。一次,老师要到家里做家庭访问,我心中紧张极了,怕长期以来建构的帷幕一下子被揭露了。当天,我约好老师来访的时间,刻意支开阿嬷。偏偏,就在老

11、师访谈结束准备离去之际,阿嬷突然推着婴儿车出现在门口,车上一大堆废纸、铁罐。“你是?喔!老师喔,我是她阿嬷啦,进来屋内坐啦!”阿嬷热情地招呼老师,一旁的同学却露出诧异的表情:“原来她就是你阿嬷呀!”仿佛沉积已久的谜底,终于揭晓。那眼神,是惊讶,是嘲弄,是顿时,我觉得受到极大的羞辱和伤害。送走老师后,我冲进小院,将阿嬷的婴儿车翻倒在地,愤怒地将滚落地面的铁罐踢得铿锵乱响,疯狂咆哮着:“为什么你是捡破烂的?为什么你要这个时候回来?为什么你要让我在同学面前丢脸”当下,阿嬷愣住了,眼睛眨了眨,随即蹲下身去捡拾散落一地的废纸、瓶罐。阿嬷的泪,一滴一滴落在尘土上,不发一言。初中毕业后,我离家住校,靠着半工

12、半读完成高中、大学学业。那段日子,我亲身体会到经济窘迫时的难耐,终于理解阿嬷对金钱的迫切与拾荒的无奈心情。大学毕业,有了稳定的工作,经济获得改善,我总是将大部分的薪水寄回家,希望阿嬷不必再为生活奔波。不止一次劝阿嬷不要再去捡破烂,阿嬷却说:“有什么不好?当成运动,老人需要活动筋骨,才不会生病。”起初,我实在不能理解阿嬷的固执。直到有一次,我与阿嬷上街,阿嬷看见一个铝罐,本能地弯下腰去,却被我用力拉住。我看到阿嬷的眼神从原先乍喜的光彩转为黯淡,我终于明白一件事:“捡拾”已成为阿嬷生活的一种惯性,即使经济无虞,在她的深层意识中也潜藏着一份莫名的执著,是一种苦乐交杂的情怀。理解了阿嬷的心境,我不再坚

13、持要求阿嬷改变什么。去年,我带着男友回南部老家,在车站巧遇阿嬷。“阿嬷!”我高声喊她,阿嬷回头,沧桑的脸庞露出欣喜。她佝偻的身子依附着那辆婴儿车,两者之间,仿佛是难以分割的宿命。当她看到我身旁的男友时,笑容突然僵住了,神色紧张,结结巴巴地说:“我我不是她阿嬷啦!”望着阿嬷慌张的神情,我的眼眶立刻充盈了泪水。童年的记忆像一把利刃,同时戳向阿嬷和我的心房。我上前搂住她的肩,亲热地对她说:“你不是我阿嬷,是谁的阿嬷?”阿嬷看着我,又看了男友一眼,她笑了,笑中闪烁着泪光。夕阳余晖映照着阿嬷银灰的乱发和布满皱纹的脸,黑黝的脸庞映出油亮的光彩。阿嬷笑咧了嘴,露出没有门牙的牙龈,那灿烂的笑容真美,恰如绚丽的晚霞。(21)那是一张动人的脸;一张坚持、固执,不向环境低头认输的脸;一张刻着艰辛岁月,却无怨无悔的脸。 (选自北方人2009年第4期,有删节)13本文开头采用什么写作手法?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14第15段中,“捡拾己成为阿嬷生活的一种惯性,即使经济无虞,在她的深层意识中也潜藏着一份莫名的执著,是一种苦乐交杂的情怀。”如何理解这个句子的含义?(3分)15“只有岁月才能读懂”,读懂的是什么?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8题。(8分)空警2000,中国“争气机”在国庆60周年阅兵中,空军正式装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