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业务知识讲座.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6663931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业务知识讲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财政业务知识讲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财政业务知识讲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财政业务知识讲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财政业务知识讲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业务知识讲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业务知识讲座.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政收入构成和分析运用李瑛正2008年7月10日根据安排,我就财政收入构成及分析运用与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进行共同学习和探讨。一、财政基本知识 (一)财政的概念世界各国都存在财政,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政治范畴。财政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自从财政产生以后,其发展经历了奴隶社会财政、封建社会财政、西方资本主义财政和社会主义财政四个阶段。从我国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古籍中,可以看到理财、国用、国社一类用词以及十分丰富的所有关于理财之道的记载,但在中文词汇中出现“财政”字样还是近百年的事情。清朝光绪24年1898年)在戊戌变法“明定国事”诏书有“改革财政,实行国家预算”的条文,这是我国政

2、府文件对“财政”一词最初启用。20世纪40年代,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对财政作了如下解释:“财政谓理财之政,即国家或公司团体以维持其生存、发达为目的而获得收入、支出经费之经济行为也”从财政的本质及其及基本特征研究分析,财政的定义可以概括为: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一级政府有一级财政。我国现行为五级财政(中央、省、市、县、乡)。(二)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概念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财政运行模式而提出来的。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财政产生于英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构建并不断完善。我国是1998年正式提出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思路基本

3、框架的思路及相关原则上。公共财政是建立在市场经济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一种财政运行模式。对此,就应该了解市场经济的一般概念。1、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方式(土地、劳动、资本等),它由三个要素构成,即供求、价格和竞争。社会供给和社会需求是市场的基本要素;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要素,是联系供求双方利益的纽带;竞争是市场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使买方,买方和买卖双方围绕商品价格和质量进行的较量。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2、市场经济的五大特征(1)自主性:各经济体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2)竞争性:为生存和发展,经济体展开激烈竞争。(3)平等性:公平、公正、公开(

4、4)开放性:市场向所有生产、经营和消费者开放。(5)法制性: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所有经济活动必须依法进行。3、市场经济(机制)的缺陷(1)不完全竞争的出现。(2)无法实现充分就业。(3)市场信息失灵。(4)无法消除外部经济负效果。(5)市场不能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6)难以兼顾效率与公平。市场机制存在的上述缺陷,其自身无法克服,只有借助政府的力量,由政府出面干预。4、财政作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职能以发挥的物质基础,必须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社会公共产品。人类社会,人的需要分为私人需要和公共需要两大类。私人需要具有消费上排他性和竞争性,而公共需要相对应的公共产品消费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

5、性。市场经济条件下,私人需要和公共需要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市场机制作用的范围和财政活动的领域和范围。私人需要通过市场得到满足,公共需要通过财政满足。公共财政是为实现政府职能,弥补市场失灵,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一种财政模式或类型。5、公共财政的特征(1)强制性国家在处理财政分配关系、组织实施财政收支时,依靠国家的政治权力,运用法律手段强制实施的。国家作出规定,不必与任何方面协商,也不必征得对方同意,只要符合国家规定,就必须依法交纳,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无偿性:指筹集上来的资金不再归还。 (3)公共性:指国家从直接生产劳动者所创造的财富中拿出一定份额,用于社会公共事业。(4)国家主体性必须在

6、国家统一组织下实施。 (5)社会基金性基金性主要指资金经财政分配后形成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三)公共财政的职能公共财政的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只要存在着财政,这种功能就不会消失。1、资源配置职能。广义地理解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地理解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不论做何种理解,资源配置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结构的目标。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将高效地配置资源作为头等的重要经济问题,经济学的核心也是研究资源配置以及与此相关的问题。 资源配置职能的实现方式有五种:一是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和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7、合理比例;二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如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比例);三是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四是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投资整体效率;五是提高财政配置本身的效率(如对每项生产性投资的确定和考核都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2、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分配是指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对各个社会成员收入在社会财富中所占份额施加影响,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目标。 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方式有四种:一是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范围和界限;二是规范工资制度;三是加强税收调节;四是通过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和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

8、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多重含义。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通过物质生产的不断增长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们的基本需要的概念,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包括消除贫困、失业、文盲、疾病和收入分配不公平等现象。 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实现方式有四种:一是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二是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如累进税制度、失业救济金制度等;三是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

9、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的最优结合;四是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和平的和安定的环境。 4、监督管理职能。(四)财政收入财政收入首先应理解为一个过程,它是财政活动的第一阶段,即组织收入、筹集资金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收入是以货币来度量的,即政府为履行其职能的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货币资金的总和。 根据收入的来源和性质,收入形式分为以下几类:1、税收收入 (按税种设20款):是国家依据其政治权力向纳税人强制征收的收入。它是最古老的、也是最主要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特征。 2、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分设6款:基本养老保险、

10、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其他保险收入。3、非税收入。分设8款:政府性基金、专项收入、彩票资金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和其他收入。4、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 。5、债务收入。通常指国债,是中央政府以国家信用的方式取得的一种收入。国债具有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在弥补财政赤字、调节经济运行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6、转移性收入。(五)财政支出财政支出首先是一个过程,即政府把集中起来的社会资源按照一定的政治经济原则,分配、运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各种用途的过程。其次,如果从财政支出的度量看,财政支出又是政府为履行其职

11、能而花费的资金的总和。 从本质上讲,财政支出是政府行为的成本。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出是公共财政影响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政府干预、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因此,财政支出的总量和结构反映着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规模和深度,也反映着公共财政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公共财政支出具有3个特点:(1)受益的共同性;(2)受益的非排他性;(3)受益的非竞争性。整个财政资金就像一个大“蛋糕”,支出的安排活动就像是在切“蛋糕”。按政府职能,我们把公共财政支出分为六类:(1)国防支出:是执行国家职能的一项最基本的开支。(2)行政管理支出:用于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

12、机关以及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费用支出。具体包括:行政管理费支出,主要是人大机关、政府机关、政协机关、党派团体机关等单位支出及其他相关支出;公检法支出,主要是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院、法院、司法机关、监狱等单位支出及其相关支出;外交外事支出,主要是外交支出、国际组织支出等相关支出。(3)文教科卫事业费。(4)经济建设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国有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增拨企业流动资金,支农支出,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事业费支出,城市维护费、建筑费,地质勘探费,科技三项费用等。(5)财政补贴:我国财政补贴大致有四类,即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利息费用补贴和居民生活补贴。社会保障支出 (六)财政体

13、制财政体制即财政管理体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财政体制是指规定各级政府之间以及国家同企业、事业单位之间在财政资金分配和管理职权方面的制度。它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投资管理体制、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文教行政事业财务管理体制、预算外资金管理体制等。其中,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 狭义的财政体制,即预算管理体制,简称“预算体制”,是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预算收支范围和预算管理职权的一项根本制度。财政体制的实质,是处理财政资金分配与管理上的集权与分权、集中与分散的关系问题。我国建国以来实行的财政体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1、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之初的“统收统支

14、”财政体制; 2、1980年至1993年起实行的“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分灶吃饭”体制,包括1983年4月起实行的第一步利改税和1984年起实行的第二步利改税;3、1994年至今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分税制”一词源于对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财政体制做法的概括。西方各国和多数发展中国家大都实行这种模式,只是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程度、事权结构、财政财力结构,以及收支划分的具体方法和形式等有所差别。所谓分税制,是指在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的基础上,确定中央与地方财政支出范围,并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预算收入的财政管理体制。一般来讲,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权 :就是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

15、政府的事权,并按事权划分合理确定各级财政预算支出范围。 (2)分税 :就是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将税种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划分。 (3)分管:是指在通过分税,建立了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的基础上,还要相应建立税收分管体制,分别设立中央和地方两套税务机构,中央税务机构负责征管中央税、中央地方共享税,地方税务机构负责征管地方税。 (4)分级预算:亦称“级次预算”或“职权预算”。它与分级财政相一致。国务院决定,从1994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我县自1994年1月1日起直到目前,一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 (5)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是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

16、容,是政府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层级政府用于调节和引导低层级政府的财政活动,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实施特定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政府转移支付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指国际间的转移支付。这种转移支付的对象是其他国家、国际组织或者是跨国组织,其转移物有的是货币,也有的是实物或者劳务。二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转移支付,如养老金、失业救济金、价格补贴、住房补贴等;有政府向国有企业提供的补贴,如向城市运输、供水和污水处理等公共企业提供的一般补助和基建投资等;有政府间的财政资金转移,包括共享税的分配、上级政府拨付给下级政府的各项补助和下级政府向上级政府上缴的收入、富裕地区向贫困地区提供的补助等。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大体有两种基本形式,即:税收分享、补助金制度。 建立科学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必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