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急救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6653342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急救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急救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急救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急救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急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急救(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跳呼吸骤停心跳呼吸骤停是指心脏突然衰竭,不能搏出足够的血液保证大脑及其他重要 器官的需要;呼吸突然停止,机体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 一般在心跳呼吸停 止5至8分钟内称临床死亡期,处于此期的患者是有可能被抢救过来的。 但如果 超过8分钟,则进入生物学死亡期,患者无法被抢救过来。因此,抢救必须争分 夺秒。二心跳呼吸骤停的标志:11神志完全消失;2颈动脉搏动消失;3呼吸停止;4心音听不到;5瞳孔散大、各种生理反射消失。三 判断方法:通过摇肩并呼唤来判断有无意识。“三L”法:Look 看胸廓有无起伏;listen 听呼吸气体声音;feel感觉呼吸气流,判断有无呼吸四心脏骤停病人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1

2、缺氧2酸中毒3神经内分泌及代谢改变4血液动力学状态五(一)心肺复苏分为以下三期:1基础生命支持 BLS:心跳呼吸停止的判断, A畅通呼吸道,B人工呼吸,C建立有效循 环和转运。2进一步生命支持 ACLS:在BLS的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及特殊技术,包括建立静脉输 液通道、药物治疗、电除颤、气管插管、机械呼吸等一系列维持和监测心肺功能的措施。3延续生命支持 PLS:包括脑复苏,监测心、肺、肝、肾、凝血及消化器官的功能,一 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无意识、呼吸及颈动脉搏动消失,应立即进行复苏术。流程(1)呼救,同时将病人卧于硬板床上,去枕后仰,解开衣领、裤带。(2)开放气道:清除口鼻腔分泌

3、物、异物,有义齿取下。 手法开放气道:仰面抬颌法仰面抬颈法 托下颌法(3)人工呼吸或气囊辅助呼吸a 人工呼吸:抢救着用手捏住病人的鼻孔,深吸一口气,屏气,双唇包住病人的口部 (不留空隙),用力吹气,观察胸部上抬,吹气毕,松开口鼻。气囊辅助呼吸面罩紧扣病人面部口鼻处,左手用CE手法固定面罩,右手按压气囊,是每次的流量为 600800ML| 分。(4 )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按压手法:抢救者位于病人的一侧,右手掌压在左手背上,双肘关节伸直,利用身 体重量,垂直向下用力按压;a 按压深度:胸骨下陷 45厘米;按压频率:100次|分。(5)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同时进行,比例为 2

4、: 30。(6)观察心肺复苏是否有效。(二)正确选用几种人工通气方法1 口对口人工呼吸是徒手抢救时的首选方法,如有条件尽早使用呼吸器材,以加强自保护,保证通气和氧供。2 “ S”型口咽吹气管的使用3面罩呼吸囊正压呼吸4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院内最快、最有效、最可靠的人工通气方法,一旦发现患者呼吸心跳骤停,或患者呼吸微弱呈点头样呼吸时,应当机立断气管插管。气管插管不仅是CPR的重要步骤,还是提高CPR存活率的重要环节5。可保证通气和吸入高浓度的氧,便于吸痰,在通道未建立时从气管途径给药,可准确控制潮气量,防止吸入性肺炎等。(三)胸外按压维持循环CPR时快速有力的按压才能产生效果,因此,有节律、连续有

5、效的胸外按压是至关重要的,按压频率100次/分。胸外按压配合人工通气可使氧合血提供给大脑和重要脏器,按压/通气比为30/2,气管插管时5/1,而在婴儿为15: 210o(四)尽早电复律一一电击除颤虽然CPR中的黄金顺序为 A-B-C-D,但大多数成人非外伤引起的猝死的原因为室颤,此 时应将D放在首位。已证实,每延迟电除颤1min,复苏的成功率下降 7%10%。心前区叩击转复,目击倒下或室颤且现场无电除颤设备时,可叩击1次。方法:术者左手放在按压部位,右手握拳上举25cm向下叩击术者左手背。体外除颤 在院前急救 AED流程中1min内使用第一次成功率达 94%,如果心电图监测 确定为心室颤动或持

6、续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应立即除颤。六 复苏药物临床应用现状和用药目的心脏骤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病理过程。在心脏停止后的不同时间内应用同一复苏药物,其效果有巨大的差异, 其主要原因在于随时间的推移, 病理生理过程发生不断的变化, 因此 要求适时准确的判断病人的病情和病理生理改变,及时而有针对性的应用复苏药物。 一般说来,复苏药物应用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心肺复苏时的器官灌注2有利于电除颤成功3预防复发性、恶性心率失常的发生4增加窦房结组织兴奋性和传导5恢复对停搏有影响的酸碱及代谢紊乱6保护大脑免受长时间严重缺氧的影响心脏停搏时,药物放在其它处理之后。基础心肺复苏、除颤、气道异物是急救人员的

7、首先着眼点,一旦这些处理已经进行后, 急救人员便可建立静脉输液给予药物。用药目的是增加心肌血液灌注量、脑血流量;减轻酸血症,使其它血管活性药物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提 高室颤阈或心肌张力,为除颤创造条件。肾上腺素 仍为各类型心脏骤停的首选药物 心脏停搏,首先使用肾上腺素 1mg静脉注射,每间隔35分钟一次,可适量递增,可用510mg若药物进入周围静脉,应接着再推注生理盐水20ml,有利于药物尽快进入右心房。心脏按压应持续进行。若开放静脉之前已打开气道,可用生理盐水稀释肾上腺素( 10ml), 注入气道,也可达到良好的药物吸收作用。 心跳恢复后,低血压可用多巴胺及多 巴酚丁胺;脉缓可静脉注入阿托品。

8、碳酸氢钠 一般在心跳恢复前不用碳酸氢钠。心跳恢复后,首次用5% SBIOOml而后每1015分钟用半量。如有代谢性酸中毒、三环类抗抑郁药过量,宜用较大剂量碳酸氢钠。利多卡因 是室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物,也是心跳骤停、室颤的较好的首选药物。 血管升压素(VP)作为CPR 一线药物对难治性休克、成人心室颤动比肾上腺素效果好,VP可收缩血管,提高冠状动脉灌注压,增加脑的氧供,又不增加心肌的耗氧量16,VP被认为是肾上腺素的替代品17七其他(一)给药途径的选择在心肺复苏过程中,药物应用途径的选择主要依据用药途径的建立是否方便易行,本身有无并发性以及药物应用后到达中心循环的浓度、速率和效果。目前常用的用药

9、途径包括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及气管内和心内给药,其它如股静脉或鼻内给药已很少应用。1外周静脉 外周静脉是应用最广和最易建立给药途径,首先为中心静脉或颈外静脉,其次为肘关节或以上静脉,不宜使用手背足背静脉。特殊情况时,如上肢受伤或烧伤选择下肢 静脉,应抬高给药肢体,有利药物的快速回流。2中心静脉 与外周静脉用药相比,通过中心静脉途径给药可使药物更快的出现在中心循 环,并有更高的峰浓度和强有力的药理学效果。多数作者认为中心静脉用药是闭胸按压过程中最有效的给药途径。但中心静脉插管不是100%的成功,且有1%14%并发症的发生率,插管过程中需中断复苏按压及对经过溶栓的病人有出血的危险等。因此建议,大孔径

10、的肘正中静脉插管更适合实际给药。3气管 气管内给药的最大特点是迅速和简便易行。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纳洛酮和溴苄胺等均可通过气管途径给药。对动物肾上腺素气管内给药与静脉内给药作用相似。 但在人的研究中,由于血管收缩,使肾上腺素滞留在肺而产生较低的血浆浓度和使正常给药 浓度延迟出现,但比静脉给药有更长的持续时间。气管内应用阿托品效果出现时间相对缓慢持续时间延长。要达到和静脉用药的效果,欧洲复苏委员会推荐应用比静脉用药大2倍的药量,但也有人认为应用相当于静脉10倍的药量。气管内给药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技术影响。建议应用10 ml生理盐水稀释药物, 通过气管插管扩展到气管末端。气管内给药目前只作为静脉途径不能建立时替代用药途径。4心内给药 过去肾上腺素或其它加压药物的应用常推荐心内给药途径。研究发现,心内注射的成功率低,有伤及冠状动脉的并发症及需停止心脏按压等问题。现把心内给药作为最后的选择。(二)心肺复苏后的处理1首先应检查有无因胸外按压术造成的并发症,并给予及时处理。2进一步了解和查明引起心脏骤停的原因或诱因。3处理复苏综合征的常见问题、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脑缺氧及酸碱平衡、电解质失调等。4以脑复苏为目的的加强监护治疗。5开通尿管插尿管,观察尿量变化,记24小时出入量。注意有无肾功能不全,并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一般要依据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数据及时给予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