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袋栽技术.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6648685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木耳袋栽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黑木耳袋栽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黑木耳袋栽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木耳袋栽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木耳袋栽技术.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木耳袋栽技术江山市农科所一黑木耳的市场发展前景1、黑木耳“素中之荤”,具有益气强身、活血、降低血粘度、预防血管内壁粥样硬化、软化及抗血栓的功效;2、黑木耳几乎可以加入任何菜肴中,形成不同风味佳肴;3、近年来,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菇种之一。二当前黑木耳栽培主要方式 1、椴木栽培 2、袋料栽培三栽培黑木耳存在的关键问题1、接种后污染,成品率低2、排场后烂棒3、螨虫危害4、流耳四袋栽黑木耳高产稳产关键技术1品种选择新科:早熟,背无/少耳脉;见光易形成耳芽。 916:迟熟,耳基大、背耳脉多;不易形成耳芽, 刺孔后应养菌恢复、促耳芽形成。2、栽培季节(制袋)黑木耳菌丝生长温度636,

2、适宜温度2729;木耳生长温度1527,适宜温度2023;400m以下(低海拔)宜8月20日以后制袋较安全,生产冬耳须9月下旬前制袋。同时须结合当时当地气温及农作茬口(水稻)的衔接,灵活安排。3、配方杂木屑配方:杂木屑72.5%82.5%,麦皮010%,棉壳5%,砻糠10%,石膏1%,石灰1%,糖0.5% u 杂木屑:新鲜,大小35 mm,厚12 mm;u 砻糠:新鲜,需经磨粉机磨细;u 棉壳:新鲜,提前1-2天用1%石灰水预湿堆积处理;u 含水量: 1555规格的料棒重 3.0斤/棒左右。桑枝屑配方:桑枝屑8088%,麦皮08%,砻糠010%,石膏1%、糖0.5%,石灰0.5% u 桑枝屑:

3、新鲜,大小35 mm,厚12 mm;u 砻糠:新鲜,需经磨粉机磨细;u 含水量: 1555规格的料棒重 2.8斤/棒左右。4、拌料、装袋、灭菌配料要求准确,不能毛估估。切忌麦皮量过高容易烂棒。预湿棉壳、桑枝屑等要预湿,防止存在干块导致灭菌不均匀、不彻底。拌料p 木屑与辅料混合均匀,干湿搅拌均匀,酸碱度均匀;p 气温高时,防止拌料时间过长,料酸化影响发菌; (0.5-1%石灰,防酸化)p 严格把握好湿度(料水比1:1左右),视配方3斤/棒左右u 过湿发菌慢、污染率高,容易烂棒u 过干装袋不紧实、菌丝松散,打孔后不菌丝不易恢复,耳薄、产量低。 装袋p 松紧适度。太紧-破袋;过松-菌棒脱壁,影响产量

4、p 满浅适度。料棒长42-43cm p 不超时限。尽可能在5小时内完成p 防止破袋。装袋手法,装袋场地工具处理,轻拿轻放。 装灶排放(铁皮灶、塑料薄膜灶等) 留空隙、不倒埸; 数量3000-4000袋为好。 灭菌 升温灭菌做到“攻头、保尾、控中间” 猛火攻头:争取5小时内升温达98以上; 匀火保中间:98以上保持12-16小时,返灶、 大灶需增加时间。闷灶保尾:闷灶自然降温,降至60左右时趁热出灶。注意点: 放冷气,避免假温; 使用温度计准确测温,灶中间放置感应式温度计。出灶冷却 料棒出灶前,必须对冷却场所进行清洁消毒; 降至60左右时趁热出灶; 冷却期间减少空气对流; 待料温降至28以下,手

5、摸无热感时方可接种。5、接种菌种以长满后5-7天,菌丝回白时使用为宜;采用接种箱接种成品率高,菌种外壁、接种工具用来苏尔等消毒液浸泡消毒/酒精擦拭消毒 接种箱采用气雾消毒剂消毒打穴接种要点去除菌种袋口表层,提高成活率和成品率;接种的手、工具消毒后,不触摸非无菌物;打穴均匀(22.5),打后旋转抽出;菌种塞放位置正确,力度适当;接种后套袋;6、发菌管理发菌期是控制烂棒的关键时期p 发菌场地要求 :阴凉、通风、干燥、光线暗,提前2天做好消毒杀虫工作,如螨虫等;常用石灰等 p 接种后初期墙式堆叠10天左右(根据气温条件撑握),至菌落7-8cm左右时去套袋、翻堆;p 去套袋后井字形(每层3袋)堆叠8层

6、以内,平均每平米不超过60袋;p 培养场所需通畅,空气对流。p 温度超过28,应采取降温措施;p 阴凉干燥,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p 需遮光(双层遮阳网),以免刺孔前过早现耳芽;新科尤其敏感。 7、刺孔催耳技术刺孔后管理不当,是引起烂棒的主要因素 刺孔时间:菌袋长满一周内刺孔。 刺孔方式:大小0.5cm,深0.5-1 cm, 数量180个左右; 重点防止刺孔后的高温烧菌适温(25 )以下刺孔,高温闷热不宜在室内刺孔养菌;刺孔后必须注意通气降温、疏散菌棒、降低菌棒密度和叠放层数;增强培养室光线,促进耳基形成;保持一定的湿度,避免刺孔口干燥和料壁分离;一般养菌7-10天 边刺孔边排场的既要保

7、持刺孔口适宜的湿度,又不能使水留入袋内,引起烂棒。8、排场出耳管理排场前场地消毒u 老场地应进行翻耕浸水10-15天后暴晒,整畦后喷洒石 灰水消毒,场地及周围杀虫(螨); 排场时间u 刺孔养菌后有少量耳芽形成,916耳芽宜适当多些;u 气温高于28时适当延期排场,不然排场后应采用遮阴降温措施 排场数量:8000棒左右; 出耳管理(喷水)u 菌棒刺孔的耳芽形成,并长出袋孔,即可进行正常喷水管理,形成干干湿湿环境;u 温度高于25时,耳片过湿容易造成流耳、烂耳,因此需要喷水时宜选择早晚喷;u 温度20以下时,一般选择中午前后喷水;u 遇高温时: 白天遮荫降温,晚上去遮荫物通风,吸露水;9、采收及采后管理 采前2天停止喷水,耳片过于膨胀,采收时容易流耳,影响质量 ; 可采收二、三潮耳的菌棒,第一潮菇必需大小一次性采收,以留出充足时间养菌,出好后潮耳;第2潮、第3潮可采取采大留小的方法; 每潮木耳采收后停止喷水一周左右,让菌棒自然养菌,待新耳基形成后再喷水。 采收后边续阴雨不能晒干的,有条件可放入冷库保存,天晴后晒干。 10、适当的栽培设施提供稳产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