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社会养老多元化服务体系的构建.docx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6632273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社会养老多元化服务体系的构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南京市社会养老多元化服务体系的构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南京市社会养老多元化服务体系的构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南京市社会养老多元化服务体系的构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南京市社会养老多元化服务体系的构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市社会养老多元化服务体系的构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社会养老多元化服务体系的构建.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市社会养老多元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摘要:南京市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由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亟待解决。现代经济的发展不断冲击着传统的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因此应运而生。南京市的养老服务体系主要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发展还不完善,机构和养老院的数量远远不够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并且养老资源分布不均,存在资源闲置和浪费现象。总体而言,南京市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存在一系列问题,为了完善南京市的养老服务体系,政府需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养老政策的执行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单靠政府的力量是不现实的,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投身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

2、,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养老服务体系向多元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一、引言(一)研究背景南京市作为江苏省省会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非常突出。2012年,南京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已突破120万,剔除高校学生和驻宁部队人口数量,老年人已达常住人口的1/5以上,十二五;期间,老年人口平均将增长7万人以上,年均增长率高达5.36%,是同期总人口年均增长率(2.68%)的两倍。预计到2015年6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将超过150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6.42%。所以,南京市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飞速发展的严峻形势,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南京市必须

3、加快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和研究,大力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和事业。(二)研究意义近年来,通过南京市政府的努力,养老服务体系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养老服务制度建设比较落后、社区和居家养老发展不成熟、机构养老资源分布失衡以及补贴标准偏低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继续研究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创新不仅能有效弥补传统家庭养老的弊端,而且对南京市社区,机构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帮扶作用,除此之外也有利于增强南京市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能力,提高南京市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所以,研究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二、社会养老多元化服务体系概述(一)

4、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内容与构成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由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部分构成。居家养老服务是涵盖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社区养老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具有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两类功能,主要面向家庭日间暂时无人或者无力照护的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机构养老服务以设施建设为重点,通过设施建设,实现其基本养老服务功能,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包括老年养护机构和其他类型的养老机构,其核心是重点建设基础设施。今后,我国将致力于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理论基础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理论基础有

5、积极老龄化理论,福利多元化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选择、完善和补偿理论,象征性相互作用理论等,下面主要介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选择、完善和补偿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就会寻求高层次的需求。我们可以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解释老年人需求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老年人低层次的物质需求逐渐得到满足,于是他们开始寻求高层次的需求,比如精神上的慰藉,情感上的需求,老年人希望儿女们能多抽出点时间陪陪他们,弥补心灵孤寂,享受天伦之乐;尊重需求,老年人希望自己一直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自我实现需求,一些退休的老年人希望能够继续发挥余热,更大限度地实

6、现自我价值,继续为社会作贡献。由此可见,老年人的需求正向高层次和多层次方向发展,而现有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远远不能够满足他们的这些需求,所以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不容懈怠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选择、完善和补偿理论是老年社会心理学理论中辩证研究的一个比较新的范例。选择、完善和补偿理论认为,人是一个活跃的,变化的有机体,并且人始终与活跃并变化的环境处于一种持续的互动之中。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在心理上都会产生相对于这个阶段的得与失。总体来说,人在老年阶段,正常情况下其所得到的一般远远小于其所失去的,因为在这个阶段,社会的支持不可能补偿老年人在行为能力上的缺损以及伴随的心理结

7、构上的衰退。但是,老年人通过选择、完善和补偿的策略也可以驾驭生活,并能获得一种积极的晚年生活。由此可见,在老年阶段为老年人提供尽可能多的一系列的补偿支持,并交由老年人自主自由选择,同时鼓励老年人适应并融入到这个环境中去。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养老环境,可以补偿老年人主观与客观上条件的种种缺位,保证老年人积极健康的生活状态。三、南京市社会养老多元化服务体系的现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包含的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下面主要描述一下它们各自的现状。(一)居家养老的现状居家养老是针对那些不愿意去养老院而子女又不在身边,无力赡养的独居、空巢

8、老人,主要由社会、机构、政府等组织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心理慰藉等上门服务。目前,南京市的居家养老服务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南京各个区设置了多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日常配餐,家政,生活照料,照顾生病的老年人,陪老人聊天,排除心灵寂寞等服务。以鼓楼区的心贴心服务中心为例,2003年,服务中心受鼓楼区民政局的委托和指导下,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网,承担了为鼓楼区独居,困难老人及部分空巢家庭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2005年又受建邺区民政局委托,承接了该区的独居困难老人的援助工作,拓展了服务范围,以政府购买服务,非政府组织运作的模式探索居家养老政府、社会共同扶助;的养老

9、新机制,免费为独居老人,困难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危机服务。除此之外,政府还为有生活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安康通;呼叫器服务,保证能够及时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而且会安排专业服务人员进行家庭探访;,实时实地地了解老年人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服务,解决生活难题。(二)机构养老的现状从养老机构和工作人员的数量上看,截至2013年6月,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293所,建筑总面积879539平方米,床位数37626张,各类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总计4312人,其中管理人员722人,医生护士852人,工勤人员2738人。从机构性质来看,公办公营(国家)性质包括敬老院73所,占29.1%,公有民营(集体)性质的55所,占1

10、8.8%,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经营的有165所,占52.1%。从养老机构补贴标准来看,目前南京市规定新建养老机构,按城区,郊区,县每张床位分别给予5000、4000、3000的一次性资助,改扩建的减半资助,对收住南京籍老人的养老服务机构,根据收住老人的具体情况,给予每月80120元不等的运营补贴,其中自理类80元每月,半失能类100元每月,失能类120元每月。从养老机构服务范围来看,目前,南京市养老机构内容基本上以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康复护理为主,层次偏低,技术含量不高,属于较低水平的养老照护。养老除了要保障老人的日常生活以外,还需要大量适合老年人心理、医学等方面的专业护理服务。如今,南京市能为

11、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少之又少,并且民营养老机构普遍缺乏医疗配套设施,医疗服务不足。同时,现有养老机构在老人心理咨询,精神慰藉,权益保护,临终关怀等方面的服务非常缺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三)社区养老的现状从社区养老的普及性看,据2013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南京市居民对于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有了解的是3.6%,有粗浅认识的是58%,而仍有38.4%的人群根本不了解社区养老。在政府领导下,南京市许多社区逐渐建立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在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娱乐康复护理等养老服务,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但是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一些老旧小区的养老服务条件并不达标,基础设施不完备,不能很好地

12、为老年人提供及时、全面的养老服务,甚至有些社区养老形同虚设,根本不能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而且,鼓楼,秦淮、玄武等区的部分社区虽然开办了养老服务中心,但是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只靠政府的财政拨款,经济补贴,出现了支多收少,入不敷出的局面。四、南京市社会养老多元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在发展和构建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不完善,有待加强的地方。接下来主要阐述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成因分析。(一)南京市社会养老多元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1.服务主体及资金方面(1)社会养老服务制度建设落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中指出要加强政府

13、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加快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但是,目前南京市政府对养老服务制度建设方面仍比较落后,比如说:南京市养老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公办和民办的养老机构数量偏少,一床难求;的现象仍然存在,而且一些社区的养老服务设施非常缺乏,甚至有些社区没有养老服务;社会资本在养老服务制度建设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南京市养老服务制度建设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社会资本所占比例较小;养老机构准入门槛过低,许多养老机构游离在监管体系之外,小型的养老机构效率低下,各项服务质量更是令人堪忧,这都是安全事故的隐患,致使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很好地维护。(2)养老金存在缺口南京市

14、基本养老制度的养老金存在很大缺口。首先,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南京市在职人员数量不断下降,在职人员的减少直接导致了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减少,养老金缺口形成。其次,人口老龄化导致了南京市老年人口数量增加并且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这样就导致了需要发放的养老金数量日益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统筹储备的养老金已不足以发放,需要挪用个人账户的养老金,长此下去,个人账户就会出现空账运行;的现象,缺口增大。最后,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南京市公民的人均寿命延长,这样就会增加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的年数,大大增加了养老金的发放需求,给基本养老制度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使得养老金缺口变得更严重。养老金缺口的存在并不断扩大,

15、增加了老年人领取养老金的风险,老年人可能少领养老金或者延后领取养老金。而养老金是老年人养老的重要资金来源,如果养老金的领取受到影响,那么势必会影响老年人接受的养老服务,比如说老年人可能没有钱购买上门养老服务或者支付不起住养老院的费用等,间接地也会制约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的发展。因此,我觉得只有妥善地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才能更好地完善和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从而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2服务运行方面(1)社区、机构养老发展不成熟社区是对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最多支持的地方,目前,为解决家庭核心化,小型化给老年人居家养老带来的矛盾,大力发展社区助老,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服务已经成为国际养老业发展的新趋势。机构养老作为社会集中供养老年人的一种方式,最主要的特点是能够相对集中资源,给服务对象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所以我觉得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的弊端,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广,更好的养老服务。虽然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南京市的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养老院和社区服务中心的数量不断增加,覆盖面日益变广,养老服务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中,机构,社区配备的专业服务人才队伍在不断壮大。但是仍有不足之处,还远远不足以满足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