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素养的名人故事.docx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6628958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素养的名人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素养的名人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素养的名人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素养的名人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素养的名人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素养的名人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素养的名人故事.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于修养的名人故事导语: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对于修养的名人故事,欢迎借鉴!1.廉蔺交欢蔺相如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他很有见解和才能。在“物归原主”、“渑池相会”两次外交斗争中,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地位在名将廉颇之上。这使廉颇很不佩服,他对他人说:“我廉颇百战百胜,战无不胜,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蔺相如可是是凭一张嘴巴,谈谈而已,有什么了不起,反而爬到我的头上。必定要欺侮他一番。”蔺相如听闻后,尽量不跟廉颇见面,每次出门,避开廉颇,有时甚至装病不去上朝。有一次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

2、,连忙叫车夫绕小道而行。蔺相如手下的人对他这样卑躬退步的作法感觉委屈,纷繁要哀告别返乡。蔺相如执意挽留,并耐心地向他们解说说:“各位以为廉将军和秦王对比,哪个厉害?”大家都说:“自然廉将军不及秦王了。”蔺相如说:“对啦,天下的诸候个个都怕秦王,但是为了赵国,我敢在秦国的朝廷上训斥他,怎么会见到廉将军倒反而惧怕了呢?你们的心情我是理解的,但是,你们想过没有,强盛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由于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的缘由。假如两虎相斗,必然两败俱伤。我不计个人恩怨,到处让着廉将军,是从国家的利益着想啊。”听了这番话,大家都消了气,取消了告别返乡的念想,反而更为敬爱蔺相如了。此后,有人把蔺相如的话

3、告诉了廉颇,廉颇大受感人,愧疚万分,感觉自己气度居然这样狭小,实在对不起蔺相如,信心当面请罪。一天,他脱下战袍,赤身背着荆条,到达蔺相如的府第,“扑”地跪在地上,老泪纵横,泣不可声地对蔺相如说:“我是一鄙陋的粗人,见解浅陋,肚量短小,没想到您对我竟这么宽容大批,我实在无脸见您,请您使劲责打我吧!就是把我打死了,也心甘宁愿。”蔺相如见到这情形,赶忙扶起廉颇,两人紧抱在一起。此后两人除去了隔膜,增强了团结,齐心戮力,捍卫赵国,强盛的秦国更为不敢轻易地入侵赵国了。2.程门立雪杨时(1053年1135年)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当官,持续修业。程颢(10

4、32年1085年)、程颐(1033年1107年)兄弟俩是当时很出名誉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定人。他们的学说为此后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敬慕二程的学问,投靠洛阳程颢门下,拜师修业,4年后程颢逝世,又持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勤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遇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凛的北风,约同学游酢(1053年1123年)一起前去老师家讨教。当他到达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扰,怕影响老师歇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待。当老师一觉悟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此

5、后,“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模范。3.张良拜师张良(?前186年),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先人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发奋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遇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张良在下邳空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遇到一个老人,衣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成心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而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哈哈

6、地走了。张良向来用诧异的眼光凝视着他的去处。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转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育成才的。五天此后的清晨,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见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每日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边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此后的第五天清晨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开了。到第五天清晨,鸡一叫,张良就赶去,但是那老人又等在那边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边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又到了第五天,张良没到子夜就赶到桥上,等了许久,那老人也来了,他快乐地说:“这样才好。”而后他取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仔细研读这本书,就能做

7、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局势有变,你就会起家了。此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边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清晨天亮时,张良取出那本书来一看,本来是太公兵法(辅助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爱惜它,常常熟读,频频地学习、研究。10 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齐集了 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带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克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下。此后张良依据太公兵法常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以为很好,常常采纳他的计策,此后成了刘邦运筹决胜,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张良一直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跟从刘邦经过济北

8、时,果真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瑰宝供奉起来,准时祭祀。张良死后,家眷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想想:这是一个感人的传说,张良拜师,第三次才见到老师,假如是你,你会去第三次吗?为何?4.千里送鹅毛“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代。当时,云南一少量民族的领袖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护,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经过沔阳湖时,好意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跟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实用,仍是想想挽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好这样了。到了长安,缅伯高拜会唐太宗,并献上礼品。唐太宗见是一个雅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翻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代,山高路远遥。沔阳湖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物轻情义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无缘无故,缅伯高随即讲失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难得!难能难得!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这个故事表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难得美德。今日,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品单薄,但情义却异样浓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