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解答物理题中的科学思维方法 新课标 人教版.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6621504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说解答物理题中的科学思维方法 新课标 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例说解答物理题中的科学思维方法 新课标 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例说解答物理题中的科学思维方法 新课标 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例说解答物理题中的科学思维方法 新课标 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例说解答物理题中的科学思维方法 新课标 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例说解答物理题中的科学思维方法 新课标 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说解答物理题中的科学思维方法 新课标 人教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例说解答物理题中的科学思维方法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其主要命题思想是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命题指导思想,运用比较新颖的物理情景和设问方式,利用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学科主干知识,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的始终 。什么是能力?能力应以知识为载体,却又是知识的升华,是活化的知识。我认为可用下列公式表示:能力=知识+方法的灵活应用。只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正确地分析与解决问题,那中学阶段所运用的主要思维方法有哪些呢?如何正确使用呢?下面我做一个抛砖引玉的介绍。物理学中常见的学科思维方法有:隔离与整体法、等效法、

2、临界法、图解法,极限思维与极值法、估算法。1、隔离法与整体法物理习题中,所涉及的往往不只是一个单独的物体、或一个孤立的过程、或一个单一的题给条件这时,如果把所涉及到的多个物体、多个过程、多个未知量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这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的解题方法称为整体法;而把整体的某一部分(如其中的一个物体或者是一个过程)单独从整体中抽取出来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则称为隔离法当问题中出现多个物体参与运动并且相互关联时,可采用隔离法求解。隔离法解题的步骤:(1)分析题意,选定隔离对象(2)对隔离的对象逐一分析背景条件和状态变化,并根据物理规律列出已知量与未知量间的关系。(3)分析描述各物体状态的参量间的关系,使

3、诸关系式联立。(4)解联立方程,求出待求量。应当强调指出的是:(1)所谓“隔离方案”可以是对每个物体 都进行单独分析;也可以将对整体的分析和对单个物体的分析交叉进行,以简便为准。(2)要善于准确地找出各物体状态量间的关系,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压强、体积等,这些量之间除了存在物理关系以外,还常常存在一些几何关系,也是不容忽视的。此方法多用于与受力、运动有关的问题。例1、如图1所示,三根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系在半径为r0的环1上,彼此间距相等。绳穿过半径为r0的第2个圆环,另一端用同样方式系在半径为2r0的圆环3上,环1固定在水平天花上,整个系统处于平衡。试求第2个环中心与第3个环中心之距离。

4、(三个环都是用同种金属丝制作的)123图1T1T2T1T1T2T2x【析与解:】因为环2的半径为环3的2倍,环3的周长为环2的2倍,三环又是用同种金属丝制成的,所以环3 的质量为环2的2倍。设环2的质量为m,则三根绳承受的重量为3mg(以2、3两环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即环1与环3之间每根绳的张力T1mg,是相同的。对环3(受力如图1),平衡时,有 3T2 cos=2mg 又 T1=T2=mg 得 cos=2/3 环2与环3中心间的距离 x= r0ctg=点评:本题先以2、3环为研究对象,再以2环为研究对象,并利用对称性,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例2、如图2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三个质量都是m的

5、相同小球,两两间的距离都是lA、B带电量都是+q,给c一个外力F,是三个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并共同做加速运动,求:(1)c球所带电荷的电性和电荷量(2)外力F的大小【析与解:】(1)以B球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球A、B相互间的库仑力FAB为斥力,因此C球对B球的力只能是引力,则球C带负电荷,且这两个力的合力FB应垂直于A、B连线的方向。这样就把球受的两库仑力FAB、FCB及它们的合力FB的平行四边形确定了,如右图所示。由图中的几何关系知道FCB=2FAB,由库仑定律得:可见C球带的电荷量为QC= -2q(2)对B球,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B=ma对整个系统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3ma所以 F=3FB由受

6、力图可知:FB=FABcot30o=故F=2、等效类比法物理学的一些问题中,研究对象、题设条件比较复杂,按实际发生的状态变化进行讨论困难很大,等效法就是要在保持效果不变的前提下,对研究背景条件、物理过程进行分解、变换、替代、重组,使它们更简单、更符合各种理想化模型,从而达到简化问题的目的。等效思维方法有时还用于物理学的不同分支之间,可以把某个分支中的规律方法借鉴到解其他分支的问题中去,把一个分支的问题等效于另一个分支中的问题。(1)力的等效合力分力具有等效性,关于这一点在力的合成与分解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除此之外,在另一类题目中,如果也能够充分应用等效观点,将物体所受的多个恒力等效为一个力,就

7、可以将较复杂的物理模型转化为相对 较为简单的物理模型,然后再去应用我们熟知的规律去列方程,这样将会大大降低解题 的难度;更有利于问题的正确解答。例3、如下图,一个质量为M=50kg的轮胎放在台旁,台阶的高度为轮胎半径的一半,为了在轮胎最高处A是一最小的力,使轮胎刚能以T点为轴滚上台阶,试计算,(1)这个最小力应沿什么方向?大小等于多少?(2)台阶对车轮胎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各是多大?【析与解:】本问题涉及到转动问题,通常的分析方法是应用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要使作用力最小,又要满足作用力的力矩和重力矩平衡,故作用力Fmin应垂直于OA斜向上右上方。大小就要用到力矩平衡公式去计算了如果我们注意

8、到摩擦力f与支持力FN的合力F一定沿OA经过A点,则如图3中所示就简化成三力平衡问题了,且力F与在A点施加的外力的合力不变,为mg,方向竖直向上,这样我们由图可以和简便的得到当力Fmin与F垂直时,力Fmin最小。故Fmin=mg sin300=mg/2=2.5102N这样N与f的合力F为F=mg cos300N=Fcos300=mg cos2300=375Nf=mgcos300sin300=125(2)电路中的等效有关电路分析和计算的题目,虽然涉及到物理过程和能量的转化情况较为单一,但是在元器件确定的情况下,线路的连接方式 却是千变万化的。多数的电路中电子元件的串并联关系 一目了然,不需要对

9、电路进行等效转换,而有些电路 图中的元件的连接方式并非一下就能看明白 ,这就需要在计算之前对电路和连接方式 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画出其等效电路图,学会画等效电路图是中学阶段必须 具备的能力之一。例4、如图4所示电路,虚线框内各元件的数据均未知,但都保持不变。当在输出端a、b接上一个电阻R1=18时,测得其中电流I1=0.6A;当换上R2=10,测得其中电流I2=1.0A。为使换上R3后的电流I3=0.1A,则电阻R3应为多大【析与解:】由题意可将虚线框内的固定部分看作一个等效电源,其电动势设为E,内阻设为r,由全电路欧姆定律和题设条件可得:将I1=0.6A、I2=1.0A、I3=0.1A、R1=

10、18、R2=10代入求得R3=118等效法也是实验设计的一种有效方法。例如利用某一已知电阻在电路中产生的效果与待测电阻在同一电路中产生的效果相同,那么待测电阻的阻值与这一已知电阻的阻值相同。例5、实验室提供下列器材,请设计电路测量电流表A1的内阻:A1是待测电流表,量程是300A,内阻约为100;A2是标准电流表,量程是200A;R1是电阻箱,阻值范围是0999.9;R2是滑动变阻器;E是电池组,电动势为4V,内阻很小S1是单刀单掷开关,S2是双刀双掷开关请设计实验电路测量A1的电阻简要写出实验步骤【析与解:】实验电路设计如右图5主要步骤为:连好电路,将开关S2扳到节点a处,将R2滑动触头移至

11、最左端,R1阻值调至最大,闭合开关S1,调节R2使电流表的读数为某值,并记录;然后将开关S2扳至b节点,调节R1直至电流表的示数与上次相同,记下此时的R1的值,即为A1的内阻。(3)物理模型的等效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应用最多的、最典型的物理模型并不很多,如碰撞模型、人船模型、子弹射木块模型、卫星模型、弹簧振子模型等,从近几年的高考 试题看,命题者的指导思想很明确,那就是图示所命题目的创意新、背景新、过程新,但若从题目所对应的物理模型上看,其本质还是我们常见的物理模型,有的貌似、有的神似,本质 上讲还是提高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对物理模型进行等效转换,简化求解过程。例6、如

12、下图所示,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方向水平向右,一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用长为L的绝缘细线悬挂于电场中的O点,电场区域足够大,小球静止时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530(sin530=0.8,cos530=0.6)如将小球拉到右方水平位置A处(线绷紧),将小球由静止释放,放手后小球沿圆周运动,问小球速度再次为零时,线与OA方向的夹角多大?【解析:】带电小球在P点静止,由平衡条件可知电场力Eq=mgcotPAC设小球运动到C点时速度为零,再对从A到C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可得: mgLsin-EqL(1-cos)=0其中AOC=联立解得=2这样解答当然是正确的,但如果把他与重力场类比,把Eq与mg的合力F,看作等

13、效的重力,则P点就是等效最低点。在利用摆动的对称性,就可迅速得出小球速度再次为零时的位置C,此时AOC必为2。这样解答自然更简洁类比是一种重要的推理方法。它根据不同事物之间的部分属性的相似,从而推论它们的某些其他属性也可能是相似的。从学习方面来说,学生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要加强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学会抓住事物本质的、共性的、具有普遍规律的东西以实现认识的飞跃,类比法就具有相当积极的作用。类比可以使人们找到初看起来似乎是彼此孤立的内容的内在联系,又可以使人们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把知识学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华罗庚所说的学习上“少多少”过程中由多到少的飞跃。再如,借助

14、重力场中的因果关系的类比,我们可以推出静电场的一些性质,即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所以,在重力场中可以引出重力势能概念;重力做正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做负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大静电场力做功也与路径无关。所以,在静电场中可以引出电势能概念,电场力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大3、临界法物理学中存在大量的临界问题,所谓临界问题 ,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上存在着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时出现分界状态的现象,这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在物理现象中生动表现。如力学中临界力、临界速度,热学中的临界温度、临界压强,电学中的临界电流、临界电压,光学中的全反射临界角,光电效应中的极限频率等。解

15、决临界问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临界条件及其物理意义,并善于准确运用临界条件和物理规律巧解问题。物理学中的临界条件有:(1)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条件是相互作用力为零。(2)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为作用力达到最大值,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为作用力等于零。(3)靠摩擦力连接的物体间发生与不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为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4)追及问题中两物体相距最远的临界条件为速度相等;相遇不相碰的临界条件为同一时刻到达同一地点时V后V前(5)两物体碰撞过程中系统末动能最小即损失动能最多的临界条件为速度相等.(6)光发生全射的临界条件为: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1=C(临界角)例7、排球场总长18m,设网的高度为2m,运动员站在离网友3m远的线上正对网前竖直跳起把球水平击出。(g取10m/s2)(1)设击球点的高度为2.5m,问球被水平击出时的速度在什么范围内才能使球既不触网也不出界?mmh2=2.5mh=2m(2)若击球点的高度小于某个值,那么无论球被水平击出的速度多大,球不是触网就是出界,试求此高度?析与解:(1)既不触网又不出界的两临界轨迹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