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熟读精思(节选)3.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662055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 熟读精思(节选)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1 熟读精思(节选)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1 熟读精思(节选)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1 熟读精思(节选)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 熟读精思(节选)3.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熟读精思教学设计年级六年级备课教师李海波教学课题21 熟读精思教材分析这篇文言文选自宋人张洪等选编的朱子读书法。朱子即南宋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朱熹,他是我国古代学习理论的集大成者。朱熹从事教育五十余年,治学经验很丰富。他不仅直接教导学生,还整理编著教材。他非常注重读书治学的方法,他的学生把他的读书方法归纳为“朱子读书法”六条,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熟读精思”。“熟读精思”是朱熹总结自己的读书经验,概括出来的好方法。文章可分三部分理解。先写读书前必须作好准备工作“整顿几案”、“正身体”、“详缓看字”;然后写“熟读”的要求和意义;最后写“精思”的要求和意义。作者按读书过程来解读读书方法,从读书前的准

2、备工作到“熟读”要求再到“精思”要求,全文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仅百余字,却给人以多方面深刻的启示。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在十一册初步接触文言文的基础上,继续积累一点文言文知识,继续感知古文的语言特点,为初中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和借鉴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虽然接触过文言文,但是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少之又少。学生没有丰厚的文言知识积淀, 教学不能枯燥地分析、机械地背诵, 也不可“深挖”式地鉴赏。应当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做到有感情诵读, 在读中悟, 在悟中生中,做到以读促悟。 另外,文言文毕竟是离我们相隔较远的文字作品,

3、该讲解的要讲解,该示范朗读的要示范朗读,不能一味的把课堂交给学生去“自主、合作、探究”。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背诵课文。教学目标1. 独立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地书写。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学习文言文“三步曲”。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段。3.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知识,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味,读出情。2.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学难点1.了解学生朗读本文的情况,再对学生朗读的字音和节奏进行指导。2.指导背诵。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文言文

4、学习的方法揭示课题,由课题质疑导入新课。2.指导学生读准本文的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情,读出味。3.调动学生质疑解疑的读书体验,以朗读促思考,理解全文,体会精思与熟读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自主预习激趣导课1.借助课前三分钟诵读内容揭示课题,由课题质疑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题目,理解“熟读精思”的意思。(熟,熟练。精,精心、细致。反复读课文,把课文读熟练,同时要精心思考课文的意思。)2.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朱熹的音像资料、挂图等。预习时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问题?通过预习课文你解决了吗?(学生提出问题,对没有解决的简单问题可相互帮助解决,对重点问题如熟读的好处,怎样做

5、到精思等教师引导学生一会儿放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解决。) 3.引导介绍作者朱熹(课件出示)。1.课前三分钟诵读。2.利用导学案学习并掌握学好文言文的三部曲。3.质疑课题(熟,熟练。精,精心、细致。反复读课文,把课文读熟练,同时要精心思考课文的意思。),4.学生汇报朱熹简介。设计意图结合预习基础,借助课前三分钟诵读内容学好文言文的三部曲导入新课,在于为学习打下方法基础,质疑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令其积极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提出初读课文要求:自由读文,然后借助导学案在小组内交流,注意交流导学案独学中整体感知第1小题;我的疑问中的第1小题。2.教师引

6、导小结:引导学生根据以前学习文言文的经验,想想怎样来解决朗读困难?(比如: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意思读好停顿;借助工具书帮助理解难词难句;和同学展开讨论等)3.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读,达到读通、读顺。播放课文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并注意朗读节奏等。4.评价阅读情况。1.独学与交流:借助导学案在小组内交流,注意交流导学案独学中整体感知第1小题;我的疑问中的第1小题。2.在小组内大声读课文(可自由读、对读,小组齐读等方式)读后要求大胆交流,把在读文言文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现在小组中交流,小组内完成不了的,一会全班质疑交流。3.认真听范读,注意听节奏划节奏。4.齐读课文。设计意图小学

7、生学习文言文的普遍困难在两个方面,一是语句不容易读通顺,二是理解意思有难度。第一课时重点在读上,先让学生独学,自由朗读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朗读心得,然后小组将收集到的困难,在全班交流质疑解疑,最后教师引导总结方法。通过齐读等方式已达到检查读的效果。小组合作1.小组内再次读文,合作:交流我的翻译情况,围绕题目,课文的三个段落分别讲了什么?(强调合作规范:先对学,在小组内交流,帮者耐心细致,被帮者主动、虚心、诚恳,听后复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帮者不准不负责任,被帮者不准不认真,不准似是而非、不懂装懂。组长要发挥组长的作用)2.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汇报交流。师生交流重点词语及句子的理解。课件出示重

8、点语句。(1)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凡是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平稳,把书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2)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3)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4)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5)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读书做到心到、眼到、口

9、到,这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作者这里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要让学生通过读感知文言文反问句的表达特点。4.教师归纳总结课文的三个段落分别讲了什么?,并板书。1.小组交流合作。2.汇报交流:我的翻译;围绕题目,课文的三个段落分别讲了什么?。3.认真倾听,及时补充,认真笔记。设计意图理解并掌握课文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这样学生易于掌握和接受。这也是在实践朱熹的“熟读精思”的读书法。另外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查缺补漏,取长补短,再加之老师对重点句子的强调,这样可以快速的理解课文大意,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从有疑到释疑再到无疑的这一学习过程也是熟读精思的过程。总结同学们:通过我们反复的朗读课文,以及借助课后注解等对文章的大意有所了解,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学习1.读书的准备是什么?2.熟读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好处?3.精思的前提和关键分别是什么?4.你有什么收获?互动回答,认真笔记作业布置1.把课后第四题的治学名言读一读,背一背,收集并摘抄相关读书名言。2.继续背诵课文第二三段,完成课后第二题。教学板书设计 21 熟读精思(节选) 准备:养成习惯熟读:反复诵读 精思:深入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