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6620382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课标分析】“厘米的认识”是“图形与几何”知识板块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由于学生们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所以在学习“厘米的认识”这一内容中时,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和交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教材分析】厘米的认识是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信息窗1的内容。人教版和苏教版都是二年级上册的内容。 通过查阅人教版和苏教版的教材我发现它们有这样的相同之处:都是先引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人教版教材和青岛版教材有异曲同工之妙,

2、青岛版是通过师徒两人的拃长不一样引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人教版是通过父子两人的拃长不一样引入长度单位要统一,但是苏教版另辟蹊径以用不同物体测量同一个桌面而得到的结果不同,引发学生思考要统一测量单位。虽然每个版本所用方法不同,但最终都是引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为最终目的。对比各个版本教材之后,通过取舍,我们认为在执教本节课时分三步进行。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建立统一度量标准的必要性;第二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想一想、估一估等数学学习活动,形成1厘米厘米的长度表象,第三步初步掌握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先认识几厘米,然后尝试测量,在交流中进行方法的优化。【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一年级上册比长短的学习,已经

3、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物体的长短,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尺子,对用尺子进行测量并不陌生。但是在此之前,学生对长度单位及测量知识的了解均来自生活中一些琐碎的、不系统的经验。少数同学在数学课上利用尺子画直线时会对尺子产生兴趣而进行观察;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长度单位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内容。所以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目标评价设计】教学框架学习目标评价设计故事导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结合古人测量长度方法及中西方交流的矛盾情境,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播放古代中西方做买卖

4、时因为测量标准不同,发生的矛盾微视频,学生在交流中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可以说出为了避免矛盾的发生,需要用一个标准来测量。合作探究1cm的实际长度,建立1cm的长度表象。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想一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借助于生活素材,学生体会到长度单位厘米的重要价值。通过交流,学生可以说出小尺子上各部分的名称。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想一想、比一比等活动,学生能清楚地比划出1厘米的实际长度,可以说出生活中的1厘米。估测、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通过观察、比较、估计和测量等活动,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掌握对物体长度估测意识和能

5、力,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通过操作单找尺子上的2厘米,3厘米,4厘米活动,学生可以得出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的结论。通过测量小棒长度方法的交流,学生可以找到测量中的错点,进行方法优化,选择最佳测量方法,知道最佳测量方法是:把尺子放平,一端与0刻度线对齐,另一端指向数字几,就是几厘米。【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建立1厘米的表象,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课前活动】学生提前回家制作1厘米长的小棒。【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一)活动中认知古人测量方法不

6、同教师出示两根小棒,观察一下哪一根短一些?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一端对齐,比较另一端。教师活动:这根比较短的小棒的长度是多少呢?你想怎么量。学生活动:学生交流不同的测量方法。教师活动:播放视频认识古人不同的测量长度的方法。(二)故事中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播放古代中西方做买卖时因为测量标准不同,发生的矛盾视频。教师:咦?他们中间为什么会发生争吵呢?怎样避免他们之间的争吵呢?学生活动:充分交流中感受到统一长度的必要性。(三)引入课题看来我们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候,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就把这个测量长度的标准叫着长度单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等等,今天我们就来

7、学习一个比较小的单位:“厘米”。(板书:厘米的认识)“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板书)【设计意图】度量意识的形成能提供给学生通过自己的眼和手去认识世界的机会,其价值远远大于测量技能的形成。渗透度量意识,一方面要让学生感受到“度量单位”的内涵与价值,即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在描述多样的现实世界的时候,感受到所需“度量单位”的多样性。二、合作探究1cm的实际长度,建立1cm的长度表象(一)认识尺子1.关于厘米,你了解多少呢?预设学生回答:尺子上有厘米,厘米就和我们学习的12345一样。对,尺子上有厘米,为了测量的准备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通常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8、2. (师示小直尺)师:咱们用的小直尺是尺子中的一种,来看看你的尺子上面都有什么?现在咱们4个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一下,比比看谁的眼睛最亮。预设学生回答:生1:数:直尺上有数字。师:具体说说看。020我们通常把尺子上最小的数字“0”表示什么呢?没错,我们通常把它叫做“0刻度”,它表示起点。(板书)生2:小竖线: 师:这些竖线有什么不同吗?(有长有短)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叫刻度线。生3:直尺上有两个字母。(cm)课件展示直尺:(梳理总结)(二)认识1厘米,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1.找一找学生活动:在尺子上找1厘米。教师活动:在直尺上从0刻度线到1刻度线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想一想尺子上

9、那一段也是1厘米?学生活动:找不同的1厘米。交流总结:尺子上1大格就是1厘米。2.摸一摸学生活动:拿出提前做的1厘米长的小棒。教师活动:和你同桌的1厘米比一比,一样长吗?再和老师的比一比,一样长吗?想象一下和一年级二班的1厘米一样长吗?和塔山小学的1厘米呢?北京的呢?美国的呢?总结:因为他是全世界都统一的长度单位,所以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1厘米都一样长!3想一想教师活动:像老师这样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拿起1厘米的小棒,慢慢把它拿掉,手不要动。看好了,现在这两个手指之间的长度大约就是1厘米。手放下。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一下。手放下。学生活动:闭上眼睛想1厘米4.比一比学生比划1厘米的长度。5.小结

10、 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通过看一看、画一画、摸一摸、想一想,你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学生交流。教师活动:1厘米又短又小,虽然它很小,但是却很有用,所以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作单位。6生活举例:教师活动:我们周围很多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活动:订书钉的宽度、橡皮的厚度、纽扣的宽度、水彩笔的宽度、柳叶的宽度,字格的一条边的长是1厘米小结:只要你留心观察,相信你会找的更多。三、估测、测量物体的长度(一)小组合作认识几厘米 学生交流总结: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设计意图】活动中感知1厘米和几厘米。让学生感受到无论是度量什么,度量的方法是一样的,即先找出一个度量单位,再数有

11、多少个这样的单位。学生经历多次这样的活动,能够感受到只要“度量单位” 确定了,就可以用同样的“数”来表示所有量的度量结果,从度量的角度体会数学的抽象性和结构性。(二)估计、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1学生活动:先估一估课前较短的小棒的长度。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教师活动:教师出示学生的测量过程中的错误资源,学生自主交流找错误,总结方法。2.判断。出示:三个小朋友在测量铅笔的长度时的不同作法。(课件展示)学生交流后,总结测量方法。3.总结测量方法测量儿歌:小朋友要牢记,测量物体要放平。左端要和零对齐。右端指向刻度几,物体就是几厘米。四、 课堂小结1.学生交流收获。 2.教师梳理总结。 五、拓展1.课件展示尺子的种类。2.现在请同学们每个人拿一个1厘米的小棒,老师留一个课外作业,请你用这根1厘米的小棒去测量一下操场 的长度?(停几秒)怎么了?小结:所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才用厘米做单位,量操场的长度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你了解吗?以后我们会学到。【设计意图】通过用厘米量操场,产生认知冲突,将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延伸到其他的长度单位,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为下一节的学习作铺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