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耕地保护.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661856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与耕地保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城市规划与耕地保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城市规划与耕地保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城市规划与耕地保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与耕地保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与耕地保护.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规划与耕地保护:原因和解决】宏观:历史与自然形成的分散的村庄空间形态1. 村庄分散结构体系本身存在的问题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大量占用耕地2. 调整分散结构过程中的建设占用耕地问题:由于迁村并点过程中涉及到的土地权属和拆建经费问题,使得原有农村居民用地不能得到及时的土地整理,而迁走的村民在新的定居点又开始建设活动,这样不但不能达到节约耕地资源的目的,反而新的村庄建设又开始了对耕地新一轮的占用。中观:村庄建设用地布局由于建设行为缺乏规范限制、引导,因此,在相当程度上带有自发性、随意性、盲目性。这不但导致了村庄的蔓延发展,用地布局不合理,土地资源浪费,同时也促使不同年代、不同结构的建筑物相互交叉,

2、各家各户独立成形,见缝插针,使得村内建筑布局凌乱,弃置地、普噢随地、边角地增加。微观:宅院空间的迷失1宅基地超标现象普遍,源于宅基地私有的观念2建筑的形式,单家独院,导致农村整体建筑密度小,容积率低。这种村庄居民点的用地现状,给农居点道路、公共绿地与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造成一定程度的用地浪费,同时也阻碍着村庄内部结构的优化。3建筑的结构,农宅本身旧有的结构类型也是引发建设用地扩张的原因之一。传统的农村住宅大多为泥草房和砖木结构房,开间小、进深浅、层高低。改革开放后大多为砖混楼房或砖混平瓦房,它的占地面积比传统农宅大,因此原有的宅基地无法容纳新宅,同时,由于新建农宅的一层檐口层高也比原来基地周

3、围的农宅高,按村庄习俗,两者不能相邻。因此,新建农宅无法原拆原建,原有宅基地只好闲置,而新的农宅则向村外围发展。【解决】1)调整村庄居民点的数量、等级规模及布局:采取并村、撤村建镇、空闲宅基地的置换利用、复垦等方式对村庄居民点进行整理,合理布局,整体推进,使农民居住相对集中,以便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增强人口的集聚度和土地利用的集约度。2)调整农村居民点的用地规模、内部结构:农村居民点规划应加强村庄内部建设用地的开发与整理,调整和优化各项建设用地的布局,以旧村庄为依托,优化村庄内部用地结构,充分利用村内各种闲置地;应弱化村民小组的界线,相对集中布局建设。3)加强对农村住宅的科学设

4、计:在规划建设中,一要控制农户住房占地,二要控制晒场、庭院、附房等用地界线,同时在规划编制中应增加政府对农宅科学设计的规定。4)加快制度改革和创新,确保村庄建设的顺利推进:政府应在目前已有政策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必要措施,严格控制村庄宅基地审批,逐步提高村庄宅基地占用成本,促进村庄居民点用地的集约利用。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村庄居民进城购房、建房,建立完善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促进农村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有序转移就业的社会安全保障机制。【城市特色、城市风貌,实现途径】城市特色是指一座城市的内容和形式明显区别于其它城市的个性特征。决定城市特色的因素包括城市自然因素和城市社会因素两个方面。城市自然

5、因素包含无形的自然因素及有形的自然因素。城市社会因素包含城市性质、产业结构、经济特点、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城市物质空间等。构成城市特色的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城市的特色,而城市的物质空间环境是城市特色最直观的反应。城市风貌是以空间为平台,对积极的、正面的城市特色空间的倡导。风貌中的“风”是“内涵”,是对城市社会人文取向的非物质特征的概括,是社会风俗、风土人情、戏曲、传说等文化方面的表现,是城市居民对所处环境的情感寄托,是现象学者所描绘的那种充满于城市空气中的“氛围”,也是对城市精神的一种积极倡导;“貌”是“外显”,是城市物质环境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整体及构成元素的形态和空

6、间的总和,是“风”的载体。城市物质空间的营造是城市特色塑造的重要方面,而城市风貌正是人们所倡导的城市特色空间。比较:首先就研究范围来说,由于城市特色的概念更为宽广,所以城市特色的研究内容几乎涵盖城市方方面面的内容,大到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经济,小到城市的物质空间,都成为其研究的内容。城市风貌的研究范围相对较小,主要集中在城市空间层面的研究。其次,就两者的交集城市物质空间而言,城市特色物质空间的营造是其诸多研究内容中的一项;而对于城市风貌来说,物质空间的营造是整个风貌塑造的主体,城市风貌的塑造是以空间为平台,对积极的城市特色空间的倡导。中国城市风貌特色丧失的原因:全球化带来城市空间与建筑的趋同性

7、,中国大地从大城市到小城市,从旧城改造到新区规划、建设,易向“国际式”靠拢,满地皆是千篇一律的方盒子,过去因地域、民族、文化差异而体现的城市风貌特色却不断地消失。快速城市化改变了城市的空间结构认识的误区导致了“建设性的破坏”, 在当前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由于城市建设欠账太多,再加上城市行政官员急功近利、盲日攀比的思想作祟,我国许多城市尤其是历史性城市的风貌特色正在遭受新一轮的破坏这轮的破坏是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双重作用的结果。规划自身的缺陷难辞其咎,将对应于西方生活模式建立起来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城市建设实践。运作与保障机制的不健全限制了规划的执行力,我国现阶段的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

8、划与详细规划,城市风貌规划未列入专项规划而独立存在不健全的运作机制造成了具体实施过程的混乱;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实施政策的城市风貌特色方面的较少。途径:城市特色的前期分析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工作:城市资源挖掘和对城市现状的评述。城市资源的挖掘主要从区域层面及城市层面考虑,将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作为这两个层面的子项,从自然范畴、人文范畴、经济范畴、空间范畴挖掘有利于城市特色塑造的优势资源,为城市特色的塑造提供基础。城市特色现状评价主要是分析目前城市所形成的特色是否鲜明,是否积极。城市风貌的实现途径主要从精神空间的营造及物质空间的营造两方面着手。精神空间的营造主要以城市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为主,提高城市的知名

9、度,同时培养市民的荣誉感。或: 树立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 树立城市人工建设与自然要素的和谐观 遵循总体调控、分区突出倾向、局部彰显特色的原则 尊重环境肌理和传承历史文脉 善于把握城市发展和建设机遇 完善城市规划的审查及管理控制体系【新城建设】新城的建设对于我国的城市化具有以下意义:(1 )我国新城建设能部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入城问题。(2 )我国的新城建设还将能缓解城市化中出现的城市问题。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一些大城市无限制地发展,而产生了交通、住房等城市问题,新城的建设,特别是大城市的卫星城的建设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措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大都市区在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

10、产业以及改造老城区、提高市民居住水平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空间压力,向郊区扩张、分散城市职能,新城建设成为它们的必然选择。新城建设的缺陷 (1)土地占用的随意性。如一些城市的开发区,占地而没有开发,甚至废了良田而长满了大片荒草,使我国的新城建设资本大大地提升。(2)城市功能区分的随意性。不少城市皆以建立大学城、贸易区为标志性业绩,成为新城建设的主要功能,严重脱离当地实际。(3)资源配置的随意性。城市发展的资源的有限性要求建设、管理者必须整合资源,不少地区盲目建设,毫无规划,甚至置规划为空洞文件,领导的个人意志就是规划。措施(1)加强制度建设,整合城市建设资源。新城建设要克服盲目性、随意性,还需要

11、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做保障。可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在我国新城建设中,制定相关的土地法、规划法、环境法等为新城的建设提供基础法律环境;制定农民工的生活保障政策、产业政策,取消限制人口流动的户籍制度等,为新城建设提供充足的人员和就业岗位;制定优惠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为新城的建设提供经济支持,使我国新城建设具有良好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从而避免一些城市的开发区所出现的占地而没有开发和新城建设缓慢的现象。同时在新城中加强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以优良的生活环境吸引居民入住,建立生态新城、宜居新城。(2)运用市场手段,发挥政府职能,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使市场在新城建设中发挥基础作用。具体就是:建立土地市场机制,为新城建设提供空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准入化机制和投资机制,吸引各方参与新城建设,为新城建设注入强大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