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2)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661742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巨大的勇气,能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2依托语言文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与联想、感情朗读、小练笔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展现“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2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3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教学难点】1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2感受地震灾难,体验地震带给人心灵的巨大冲击。【教具准备】教师制作教学课件。素材包

2、括:展现地震场景视频、震后废墟图片及文字描述、悲伤的背景音乐、汶川地震关于父亲的感人图片及文字描述。【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感受地震的可怕。1、师板:地震,生读。(播放地震场景视频录像),学生谈看后的感受。再读“地震”读出沉重。2、补充题目:17 地震中的父与子,齐读课题。假如有人问:什么情况中的父与子,哪个词要重读?读一读。假如有人问:地震中的什么人?又该怎么读?3、引入: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在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又发生什么样的故事?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寻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初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1、学生自由读课文,寻找以上

3、问题的答案。2、交流。(1)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你从哪看出来的?引出:1、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2、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大屏幕呈现震后废墟图片,师描述。)结合图片理解词语“废墟” “爆炸” “瓦砾”。字音: “砸”。(2)在这样一场大地震中,父亲和儿子发生一件怎样的事? 三、品读课文,感受父亲的“了不起”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2、生默读1至12自然段,什么地方,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画下来,做批注。3、交流:你从哪读出了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1)结合学生回答,大屏幕呈现:“有

4、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一读:看看父亲的回答是这样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二读:虽然是一样的意思,虽然有些重复,可是父亲的心情是一样的吗?(2)引读父亲的问话,体会父亲不同的心情。(3)说话训练。我想问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阻你,而震形又这样严重,你为什么不离开?如果你是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你,你为什么不离开?(引出父亲的承诺)齐读。亲爱的父亲啊,你有这么多想法,为什么不说呀?是啊,时间没有了,儿子还没救出来,父亲心里着急啊,这是因为他对儿子有一份深深的爱(4)师小结。亲爱的同学们,就从这简简单单重复的三句话中,咱们读懂了他的恳求,他的焦急,甚至是有点崩溃,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真真切

5、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师指板书:了不起的父亲)(5)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读懂了父亲的“了不起”?引出:(大屏幕呈现: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一读:这个句子中哪个词语深深地感动了你?谈谈你的体会,然后带着你的体会读。二读:父亲此时此刻已经挖了36小时,可是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而要这样来罗列时间的进程呢?先和同桌来讨论讨论,然后举手回答。练习把自己的体会放进句子,读好时间的进程。三读:这是怎样的情形下的36小时呀!也许会发生?也许会发生?也许还会发生引读:可是父亲依然挖了(生接读);时间不推了,艰难的挖掘还在继续,也许父亲始终一无所获,也许他会挖到其他遇难者的

6、尸体,可他依然坚持挖了(生接读)(6)是什么支撑着父亲36小时的苦苦挖掘呢?(引出父亲的承诺)又是这简简单单的14个字,承诺支撑着他,还有什么支撑着父亲苦苦的挖掘?(引出父爱)激情:通过“挖”这个动作,咱们读懂了如山的父爱,而此时此刻这苦苦坚持的挖掘让我们又一次要感叹:这是一位(指板书:了不起的父亲)(7)36个小时过去了,让我们来看看这位父亲的模样。大屏幕呈现: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引读:让我们记住,记住这位疲惫不堪,伤痕累累,却始终在坚持的父亲的形象。(女同学读)就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全班读)四、升华感情,小练笔。1、激情:此时此刻,

7、我想起了汶川大地震后,始终定格在我脑海中的这样一个画面,这样一个动作,这样一段言语。(大屏幕呈现:汶川地震感人图片,师深情描述。)2、小练笔。此时此刻,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父亲的心。(大屏幕呈现:小练笔:已经坚持挖掘了36个小时,可儿子还生死未卜。这一刻,父亲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呢?请你写在书页的空白处。)3、全班交流:请写完的同学站起来大声读读你写的。4、主题拓展师述:谢谢同学们,你们动情的话语给我们描绘出这样一位深情的父亲,这让我想起这样一首小诗:总有一个人把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将我们环绕,这个人就是(生:父亲)这种爱就是坚守承诺,坚持挖掘的如山(生:父爱)下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阿曼达,看看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又有一位怎样了不起的儿子。板书: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了不起 儿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