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和谐社会基石推进现代教育普惠10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6615438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筑和谐社会基石推进现代教育普惠10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构筑和谐社会基石推进现代教育普惠10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构筑和谐社会基石推进现代教育普惠10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构筑和谐社会基石推进现代教育普惠10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构筑和谐社会基石推进现代教育普惠10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筑和谐社会基石推进现代教育普惠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筑和谐社会基石推进现代教育普惠10(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筑社会和谐基石推进现代化教育普惠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成果简述摘要: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是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基石。区域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以教育的公平价值为核心,以政策法规、制度策略、人 力财力和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为保障,以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为目的,以标准 化建设工程提升薄弱学校,以教育互动联盟促进城乡均衡,以建立名校集团扩大 优质教育、构建区域紧密型的教育发展共同体,以保障弱势群体的教育资助体系 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区域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普惠性和平 等性,切实保证区域所有学生同等享有优质教育的权利,努力实现教育环境最 佳、教育水平最高、教育品质最优”的区域

2、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目标。研究综述“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为成都市“十一五”中期教育科研重点招标 课题。本课题组历时四年多的系统研究和深入实践,采集了大量一手资料,经过 概括、归纳和提炼,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研究成果。课题连续三 年在市教科院教育科研年度考核中评为“优秀”,其中多项研究成果如“以政府 为主导创新保障机制研究”、“加快区域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整体的力量”等 内容已编印成册进行推广,部分研究项目已获得国家、省级奖励。本研究创新点在于:一是重教育均衡的内核研究,关注教育均衡的“质”, 体现教育均衡区域性的公平价值,所要解决的是区域性的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二 是重教育均衡

3、发展的实现过程研究,因地制宜锁定发展目标,建立教育均衡的管 理和保障机制,分步实施分类推进,保证教育均衡的公平性原则:三是重教育均 衡的有效推进和实现方式研究,关注过程与方法,针对影响教育均衡的各种因素 对症下药,消除教育均衡发展的制约瓶颈;四是重教育均衡的考核评价研究,关 注教育均衡实现的过程变化,通过考核评价形成有效的督导机制。本课题所形成的成果无论从理论探讨还是从实践探索,都具有区域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本土”特色。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加快了全区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 有效地解决了在推进区域性教育均衡发展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难题,有助于全区教 育均衡的有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开创了区域性义务教育高位

4、均衡发展的新局 面。研究的现实归因与目标一、研究的现实归因解析1、教育非均衡化的困惑与矛盾。课本题研究源于区域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现 实。区域教育非均衡发展已成为困扰区域教育发展最突出的矛盾。在当前的城市 化进程中,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进城务工民工子女入学人数骤增,城乡 居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强,原有的教育布局与教育规模以及城乡之间的教 育差距承载着从来没有过的挑战,给以公平为价值的教育均衡带来了新的考验。2、教育非均衡化带来教育生态的严重失衡。当今政策范式下的教育“无序” 发展,区域社会的落差带来的“贫富”发展,教育城区中心化带来的“离位”发 展,教育的功利取位带来的“集宠”发展,使教

5、育非均衡化与教育公平难以调和 的矛盾日益加剧,教育资源“城市中心化”,大量的资金和优质教育资源都投向 城区的优势学校,而涉农地区的相当多的学校在教育环境、教育投入、教师素质、 学校管理等都存在较大问题。这种教育投入和保障的不公平,必定带来教育质量 的不公平、不均衡。3、教育非均衡化拉大学校的办学差距。教育的非均衡化发展,严重影响教 育公平。而区域教育的非均衡化尤其突出的还有表现在:校点布局不够科学,城 乡教育差距明显,学校容量与居住人口没有形成合理的供需关系,致使部分区域 不能满足学生入学需求;区域生源分布不均,且变化幅度大,教育不稳定的因素 较多,矛盾较为突出;全区师资力量配备不均衡,校际间

6、教师在配备、学历水平、 职称比例、名师数量等方面差距很大;全区教育技术装备配置不均衡,涉农地区 的教育技术装备与城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不均衡等等。二、研究目标任务本课题研究以探索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认识、运行机制和实践模式作为 课题研究的目标。“十一五”区域教育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推进全区教育均衡 发展的战略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和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根据城市建设、生产 发展、人口分布,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为此,区域教育提出了 “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一位教师” 教育均衡发展理念,课题组以此确定了以下研究目标:1、深化教育

7、均衡发展的理论认识,把握区域教育均衡的本质和内涵要素。2、是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指引全区义务教育高位均衡的发展方向,科 学规划和调整区域教育布局、结构,均衡配置教育资源。3、是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寻求政策上的支撑面,建立义务 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体系和教育督导机制。4、是探索适合区域经济发展形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途径,构建优化教育 发展共同体,建立区域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实践模式。理论成果:理性审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一、背景描述:非均衡状态的社会政治环境制约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显著的差异,形成了 城乡两极分化的格局,各种教育资源向城市倾

8、斜,向优质教育校点集中,这势必 拉大城乡教育的差距,影响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非均衡状态的社会经济环境导 致区域教育投入出现严重的非均衡化。由于历史存在的分级财政导致经济的差异 性,在教育投入上就会出现经济发达地区教育投入多,不发达的教育投入量就非 常少,以致于基础设施和教育装备标准化程度、教育发展速度等不均衡:非均衡 状态的政府行为、官员认知和地域文化直接地或潜在地影响对教育的认知和参与 程度;制度范式下的城市中心策略迷失了城乡的教育公平权。区域教育发展的有 关制度和政策中的“城市优先”和“因地制宜”客观上拉大了义务教育发展的城 乡差距。区域义务教育采取有步骤推进的策略,城市中的义务教育先行于

9、农村中 的义务教育。在义务教育的资源配置上,城市享有的优势资源是农村难以比拟的。二、哲学视角:理性认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和要义,均衡与冲突是 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立与统一体。教育均衡的实质就是最大限度地追求教育的公平价值。世界各国与国际组织 高度重视教育公平,教育均衡要求在区域之间、在区域内、在校际之间积极推进 教育平等、缩小教育差距作为政府、社会的责任,它需要通过立法和制定相关政 策等手段,全面改善办学条件,着力于改善贫困地区教育现状,致力于对弱势人 群的教育救助,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体现教育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均衡与冲 突两种教育视角改变着人们对教育均衡化的认知形式,“均衡”与“冲突”同时

10、 演绎着教育均衡化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在教育均衡化的过程中,伴随着一对矛盾 体,它就是教育的“均衡一一冲突”。均衡与冲突这一对范畴体现出事物内部不 同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态。均衡与冲突是教育活动中的均衡化与非均衡化、协调与 矛盾的两种呈现形态,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它所体现的是教育活动的不同认识 本位和理解相关教育现象的基本假设。教育活动本身具有着均衡性与冲突性,新 的均衡产生的过程,就是冲突不断演进的过程,新的均衡一旦建立,新的冲突乂 会如影随形地衍生而来。三、质性认识:准确地把握概念体系中教育均衡的基本内涵和特征,找到 关注教育均衡的平衡点和发展点。均衡是相对的、动态的,发展才是绝对的,随着经济社

11、会的发展,教育也在 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呈现出“不均衡一一相对均衡一一新的不均衡一一新的相 对均衡”的发展思路和态势。教育均衡实质上是教育机会均等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育实现过程中的宏观 导控策略,它指向的是教育的平等权利得到最充分的表达。我们所主导的义务教 育均衡,必须坚持公平的价值核心,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 使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享受平等的待遇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 策和法律制度,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 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最终落足在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 ;以公平为核心的教育均衡需要一个平衡点,就是要均衡地配置

12、教育资源,同 时它更需要一个发展点,就是要全面提高办学水平,为所有的适龄儿童和少年提 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其目的是让所有的受教育者都能享受到机会均衡的教育条件 和教育权利;解析教育均衡的基本特征,它具有公平性、统筹性、协同性、整体 性、全域性等显著特点。四、客观审视:教育均衡发展中的均衡,教育均衡追求的是理想、公平、 优质、高效的教育状态,而不是简单的平均主义的概念移植。教育均衡不是限制发展,而是共同发展。均衡发展不是限制或削弱发达地区、 优质学校和强势群体的发展,而是要在均衡发展思想指导下,以更有力的措施扶 持基础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弱势群体。归终落足点在于教育的共同发展;教育 均衡不是平均发

13、展,而是特色发展。教育均衡发展不是绝对平衡,不等于区域之 间教育发展的平均,而是相对发展、科学发展。创造性地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道 路,最终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发展,整体提升;教育均衡不是同步发展,而是差 别发展。教育均衡不是同步化发展,而是要积极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在鼓励 教育发展快的地区快速发展的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扶持后进地区加快发展;教 育均衡不是削峰填谷,而是分类发展。教育均衡不是要搞平均主义,而是要正视 教育发展的既存事实,在教育资源配置上,优先考虑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既要 保证已形成教育优势的学校继续发展,把优质教育传统延续下去,继续发挥优质 教育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乂在财力上人力

14、上支持薄弱学校;教育均衡不是局部发 展,而是整体发展。在现阶段我们要努力解决的是教育公平性问题,从整体上把 教育公平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发展之中,而不是从局部上求得小范围内的教育公平 权利的实现;教育均衡不是短期发展,而是持续发展。要着眼于教育的长期性, 解决问题的长远性,而不是只注重教育的短期效益,要把握问题的实质,从教育 均衡的持续发展入手,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五、发展层级:教育均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是通过积量而动态发展的。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对策。 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初始“启蒙”形态 的教育均衡。主要是让每一个适

15、龄儿童都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享有接受教育的 权利和均等的受教育机会。政府为义务教育的普及创造必要的条件和建立刚性的 保障机制,以逗硬的督导考核强力推进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二是中程渐进形态 的教育均衡。以追求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为目标,在资源的配置上,主要是向薄弱 学校倾斜,体现教育资源的均衡性,缩小区域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具体体现为 公民就学权利的平等和享受均等的教育资源;三是高程递进形态的教育均衡。着 眼于教育的整体实力的提升,着眼于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它从深化学校教育改 革入手,加强学校内部建设,不断升级办学功能,使区域内的所有学校都办出特 色,办出品质,实现区域内教育质量的均等;四是高位多元

16、形态的教育均衡。这 个阶段表现为教育资源极大丰富,区域内各学校之间异彩纷呈,各具特色,并形 成了良好的教育竞争态势,处于可持续的协调发展之中,不同的受教育群体之间 的差别显著缩小,每个学生都能接受相对均等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 长和学习潜能,获得学业成功。实践成果:区域教育均衡的战略布局与路径实施一、创新保障机制,提供政策和制度层面的支撑平台。创新“五大”保障机制,为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护航。(-)目标导控机制。制定出义务教育高位均衡的总体目标、发展模式和实 现路径,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目标进行分解,建立起由近期目标、中期目 标、远期目标和教育投入目标、队伍建设目标、资源配置目标等组成的子目标系 统,以目标为导向,通过目标控制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二)紧凑一体化城乡统筹教育机制。结合“成都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 试验区”建设和全市“全域化规划、标准化建设、倾斜化配置、一体化管理”的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总体部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