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玩转作文之窍门.docx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3.59KB
约4页
文档ID:556606143
玩转作文之窍门.docx_第1页
1/4

玩转作文之窍门——巧用比喻作文时要描写某一具体事物时, 费了很大力气,写来写去,总也写不像,胸中翻腾着某种感情,可是怎么也表达不出来 ,这就是差窍门,俗话说:“一窍不得,少挣几百”,那么,玩转作文有哪些窍门呢?那就是:用“比喻” 先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几个巧用比喻的例子吧 例1.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50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 例2.雨是最寻常的……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朱自清《春》) 例3.想起它(纺车),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 (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例4.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约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这就是卷积云 (朱泳铁《看云识天气》) 例5.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阶梯 (陈群《理想的阶梯))) 常言道:“无比不成文比”就是“比喻”,在修辞中它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格;在写作中它是一种表现手法。

早在《诗经》的时代,“比”已经和“赋”、“兴”一起被广泛地运用 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比喻可以用于描写,比如例1、例2;可以用于抒情,如例3;可以用于说明,如例4;也可以用于议论,如例5比喻用于描写可使主体形象鲜明,如鲁迅先生将杨二嫂比做一只细脚伶仃的圆规,既对上文诸多描写做了收束,又给人以完整、清晰、深刻的印象朱自清先生用比喻来描绘春雨,于是春雨的特点(细密晶亮)就格外地突出 比喻用于抒情可唤起读者的感情共鸣吴伯箫对延安的纺车有多深的感情,只要想想“旅伴”、“战友”这两个词,读者胸中就会涌起一种暖烘烘、热辣辣的感觉 比喻用于说明,说明对象会更清楚、更形象、更真切地展现于读者面前《看云识天气》中用比喻来介绍卷云和卷积云,在读者面前展现的就不单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而是富有动感的影视片 比喻用于说理,即使是比较深奥的道理也会变得通俗易懂,让人乐于接受例5借“杠杆”和“阶梯”作比,阐释了作者对“奋斗”的看法,抽象的概念和道理变得具体形象了 有的议论文全篇用比,例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讲的是如何继承文化遗产的大道理,他用一个青年接收一所大宅子进行比喻论证,道理深入而浅出,让人一听就懂,一听就服 综上所述,比喻是一种非常有用、非常有效的表现手法,我们有必要学会它。

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运用比喻呢?我认为应该养成三个习惯: (一)处处留心的习惯只有处处留心,才能了解周围的事物,熟悉周围的事物,这是运用比喻的基础 (二)常常思考的习惯世界上万事万物间都有联系比喻的构成要靠比喻的双方(“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来联系养成思考的习惯,在运用比喻时就能由本体通过相似点迅速寻找到相当的喻体 (三)时时观摩的习惯巧妙的比喻得来并不容易,想使自己的比喻巧妙,要时时观摩他人的妙喻,琢磨其中的妙处比如我们读诗人石祥的诗《我爱战马》:“多壮丽的战马哟!/黄的.像一丛迎春;/红的,像一簇山茶;/紫的,像一枝丁香;/白的,像一树梨花//多英俊的战马哟!/皮毛锃亮,像一幅锦缎;/银鬃垂地,似一束轻纱;/一身刚劲,赛弓弦绷紧;/一声嘶鸣,如洪水出闸就可以反复吟咏、反复揣摩:作者表现马的壮丽与英俊都用了哪些比喻,为什么这样比喻,在比喻中寄托了作者对战马的什么情怀等等 除此之外,运用比喻还有三点应注意: (一)要新鲜、贴切、不落俗套常言说:“第一个把女人比做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做花的是蠢才就是这个道理 (二)要注意色彩这里主要指感情色彩比如朱自清《春》中对春的比喻.‘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健壮的青年”就充满了欣喜、热爱之情。

(三)要学会运用各种形式的比喻比喻作为一种语言形式有多种多样,通常有明喻、暗喻、借喻等使用时当根据需要,不可拘泥于一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