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案[12].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6604091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陋室铭》教案[1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陋室铭》教案[1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陋室铭》教案[1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陋室铭》教案[1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陋室铭》教案[1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陋室铭》教案[12].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陋室铭教案付飞飞教学目标: 1、 通过预习,了解铭文的特点及托物言志的写法。2、 朗读课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3、 背诵、默写全文。教学策略:1、朗读法2、点拨法3、多媒体辅助法一、落实预习检测1、 给下列黑体字注音。陋室铭() 德馨() 鸿儒( ) 案牍() 2、释义(1)有仙则名 : (2) 有龙则灵 : (3) 惟吾德馨: (4) 谈笑有鸿儒: (5)往来无白丁: (6)无案牍之劳形:3、 翻译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创设学习情境以刘禹锡写陋室铭的背景故事导入新课,然后教师破题

2、,介绍铭文特点。(唐代有位诗人,因为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按规定,他在县衙里可以住三间房子。知县故意刁难他,安排他在城南寒冷的江边居住,可这位诗人不但没有埋怨,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知县很生气,于是他又将诗人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诗人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依旧悠然自得,又让他搬家,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这位诗人想,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诞生了陋室铭。)三、明确学习目标1、 了解铭文的特点及托物言志的写法。

3、2、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3、朗读、背诵全文。四、了解背景回放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他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朗州。之后一再被贬,在和州任上,知县对刘禹锡甚是“照顾”,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五、欣赏陋室之“美”(安徽和州刘禹锡“陋室”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感知“陋室”形象。)六、朗读分析课文(一)课文内容(PPT出示不同字体的课文内容,让学生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体会汉字之美。)(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学生

4、通过读,丰富文言知识积累,感知文本内容,提高了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也为进一步品读文章,赏析课文亮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美读品味1、理清内容学生品读探究:“陋室”“陋”的理由。“陋室”“不陋”的理由。环境雅情趣雅生活雅2、明确写法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托物言志)(“非读无以训练语感,非读无以激发美感。”本环节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和品思结合的方式,品尝语言文字的奥妙,咀嚼精神世界的甘醇。赏文赏情明写法,边读边思悟其旨。既让学生深入领悟了文本内容,又培养了鉴赏能力。)3、体会志趣介绍刘禹锡坎坷却充满豪气的一生,真正领会作者志趣。(永贞革新历时100天,刘禹锡却用了一生去坚守,一次次的希望,换来的是

5、一次次的失望,以及一次次的贬谪和打击,但他却从未向命运和权贵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更不曾对自己的理想有过半点质疑。从科场才子到钢铁战士,只因为一件东西-信仰。在高手如云、风起云涌的中唐诗坛上,刘禹锡或许不是才情最盛的,却一定是最倔强最乐观的。他以百折不挠、永不屈服的斗士情怀和另辟蹊径、自成一家的豪迈诗情,让我们相信: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而刘禹锡的选择是:坚守信念,永不言弃。豪情一生若此,恰似碧霄一鹤,吟啸千古!)七、探究感悟设置“写作训练”(“诗豪”刘禹锡一生积极乐观,执着坚守。作为新时代的你们,能从他身上汲取什

6、么精神养料呢?试着写一写。(100字左右)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对话”中,感悟到更多的语言、篇章及作者人格的魅力,从而获得思想的滋养、情感的熏陶,达到完善人格,培养正确价值观的德育目标。八、课堂检测习题1、 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2、 运用类比,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 3、 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 4、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 4、 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B、 本文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C、 文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