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的基本知识及防治.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659763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性感冒的基本知识及防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流行性感冒的基本知识及防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流行性感冒的基本知识及防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流行性感冒的基本知识及防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流行性感冒的基本知识及防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流行性感冒的基本知识及防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性感冒的基本知识及防治.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行性感冒的基本知识及防治主讲人:武继清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全身酸痛、乏力,或伴轻度呼吸道症状。该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病原学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系RNA病毒。病毒内部的核心由单链核糖核酸及核蛋白组成,根据核蛋白的抗原性不同可分为A、B、C三型,每型又可区分为不同亚型。A型变异较快,每23年可发生一次,B型变异较慢。当抗原发生较大的变异时,与前次流行株完全不同,是抗原的质变,称为抗原株变,此时产生了新的亚型。由于人群对新的亚型缺乏抗体,因此常可引起大的流行。流行病学流感四季均可发病,但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

2、要发生在冬春季。它的流行也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35年形成一次小流行,810年形成一次大流行。520岁的发病率较高,但新亚型大流行则无显著年龄差别。本病除散发外,易发生暴发流行、大流行甚至世界性大流行。本世纪以来已发生5次世界性大流行。A型流感可导致世界性流行。B型流感可局部流行,而C型流感未见变异,常呈散发流行。流感病毒极易发生变异,常引起世界性的大流行。流感流行特点有:流感病毒极易变异,小变异引起小流行,大变异引起大流行,呈周期性变化;常在家庭、学校,机关等单位内流行;流感流行一般是先城镇、后农村,沿交通线传播。传染源本病的传染源为流感病人和感染流感病毒而未发病的人通过咳嗽、喷嚏、说话排出的

3、流感病毒污染空气,健康人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则引起发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易感人群60 岁以上人群、慢性病患者及体弱者;婴幼儿及在校学生;医护人员;公交、商业、服务业及人员较集中单位的工作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人员较密集的地区。发病机制流感病毒可感染呼吸道的所有各类细胞,并能在其内复制,其致病的主要机制是病毒复制引起的细胞损伤及死亡,流感病毒一旦进入和定植于呼吸道上皮,经胞饮作用,黏附和穿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并在细胞内进行复制,持续46h,新的病毒颗粒从细胞膜上芽生,借神经氨酸酶的作用而释放,再感染邻近的上皮细胞,短期内致大量呼吸道上皮细胞受染,受染细胞发生坏死,脱落及局部炎症反应,

4、同时引起全身中毒反应如发热,疼痛和白细胞减少等,病毒复制致细胞病变是流感发病的主要原理,循环中过量的干扰素可能与全身症状有关,但不发生病毒血症,单纯流感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在呼吸道中上部损害,气管受累明显,纤毛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胞质内可见包涵体,黏膜充血水肿及单核细胞浸润,但基底细胞层无损害,起病45天后基底层细胞开始增生,形成未分化的上皮细胞,2周后纤毛上皮细胞形成而恢复,流感病毒性肺炎的病理特征为肺内广泛出血,肺脏呈暗红色伴水肿,气管,支气管内有血性分泌物,黏膜充血,气管,支气管的纤毛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黏膜下层灶性出血,水肿和轻度炎细胞浸润,肺泡中纤维蛋白原渗出,内含中性粒细胞和单核

5、细胞。临床症状急起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可伴有咽痛,流涕,流泪,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婴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见高热惊厥;部分患儿表现为喉气管支气管炎,严重者出现气道梗阻现象;新生儿流感虽少见,一旦发生常呈脓毒症表现,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常伴有肺炎,病死率高。分类一、典型流感开始可表现为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同时患者感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且常感眼干,咽干,轻度咽痛,部分病人可有喷嚏,流涕,鼻塞,有时可见胃肠道症状,加恶心,呕吐,腹泻等。发热与上述症状一般于1-2天达高峰,3-4日

6、内热退,症状随之消失,乏力与咳嗽可持续l-2周。二、轻型流感起病急,发病轻,全身症状与呼吸道症状均很轻。三、肺炎型流感即流感病毒性肺炎,24小时内病情迅速加重,表现为高热,乏力,烦躁,剧咳,呼吸困难,发绀,咳有血痰,双肺密布湿性罗音和喘鸣,脉快细弱,病死率较高,此类病人较少见,主要发生于原有心脏病,慢性肺病患者或妊娠妇女。四、脑炎型流感患者起病骤急,一开始就非常严重,常表现为高热,神志不清,颈项强直,抽搐等脑炎的症状。流行性感冒的西医治疗方法到目前为止,由于仍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临床常用的药物只能缓解症状,因此流感预防更胜于治疗。(一)治疗1、一般治疗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宜卧床休息

7、,多饮水,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持鼻咽及口腔清洁,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1等,预防并发症。2、对症治疗对发热、头痛者应予对症治疗;但不宜使用含有阿司匹林的退热药,尤其是16岁以下患者,因为该药可能与Reye综合征的发生有关。伴随有高热、食欲不振、 呕吐的患者应予以静脉补液。补液速度要根据病人的身体条件、药物性质、补液的总量三个方面来考虑的,一般成人约每分钟4080滴。滴速太快,不但会降低药物的作用(会很快从小便中排出体外),而且短时间内输液过多,会使人体内血循环中血容量急剧增加,尤其是有心脏病的人,一般2040滴/分为宜。同 时,要随时观察有无胸闷,气短,心跳快等症状,液体补速太快会

8、使心脏负担加重,引起心力衰竭,肺部水肿等严重症状。3、抗病毒治疗(1)离子通道M2蛋白阻抑剂:金刚烷胺(amantadine):本品与灭活的甲型流感病毒疫苗合用时可促使机体产生预防性抗体。成人常用量:一次200mg,每日1次;或一次100mg,每12小时1次,最大量为每日200mg。肾功能障碍者,应减少剂量。小儿常用量:新生儿与1岁内婴儿不用;19岁小儿,每8小时按体重1.53mg/kg,或每12小时按体重 2.24.4mg/kg,也有推荐每12小时按体重用1.5mg/kg的;每日最大量勿超过150mg;912岁小儿,每12小时口服100mg;12岁或12岁以上小儿,一般同成人量。(2)神经氨

9、酸酶抑制剂:鉴于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对涎酸的降解作用具有重要的病毒生物学意义,例如可使其穿入宿主细胞膜、从感染细胞中释放、减少病毒被呼吸道黏液灭活等。故设计盐酸类似物竞争性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可望达到抗流感病毒效果,此即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在理论上,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于甲、 乙型流感病毒均有效。奥司他韦(达菲):本品通过抑制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的传播。在罗氏提交美国联邦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申报材料中指出,奥司他韦 (达菲)主要的不良反应显示为消化道的不适,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其次是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包括支气管炎、咳嗽等,此外还有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如

10、眩晕、头痛、失眠、疲劳等。(3)其他抗病毒药物:鼻内给予大颗粒气溶胶干扰素,可抑制甲型流感病毒复制和减轻临床症状;但可以出现明显的局部毒性,限制了其应用。正在研究双 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用于阻断NP和宿主细胞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可望能阻断病毒的复制。流行性感冒的预防1、首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晒衣被,随气温变化,注意添减衣服。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 如打喷嚷后) 应立即洗手。公共场所(如教室、实验室、电脑房、图书馆、饭堂、宿舍、办公场所)要常开窗通风换气。2、大力宣传流感预防知识,提高师生及员工防病知识和意识;开展群众性体育锻炼,增强广大群众体质和抗病能力。3、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 避免雨淋着凉、熬夜过劳。4、打喷囔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 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 以免传染他人。5、流行期间尽量少串门,暂停大型集会及娱乐,尽量不到人口稠密的公共场所,不到疫区。6、有发热感冒症状的应及早就医,已便及早排查、诊断,对流感病人就地隔离治疗一周或至热退后二天,以防止扩散。7、必要时可注射“流感”疫苗,增强免疫力。下喇叭乡卫生院二一四年十一月七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