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五章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4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6589687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6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五章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4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五章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4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五章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4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五章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4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五章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4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五章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4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五章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4 Word版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4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核心突破】核心要一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归纳总结】1.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并不断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变化。具体如下图所示:2.水循

2、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对比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概念 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 环节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 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 物质 循环 简图 能量 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 (降水、径流) 太阳能化学能热能 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 意义 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

3、地表形态 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 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 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 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传输 【方法技巧】1.数字法记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二个新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三大物质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六大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2.图示法理解地理环境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知识拓展】生物循环促使大气、水、土壤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1.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把二

4、氧化碳、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的过程。2.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3.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典题探究】【例1】古代诗歌或名言中往往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地理知识。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牵一发而动全身”生动地阐述了自然环境中的哪种规律 () A.整体性规律 B.地域分异规律 C.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反映了生态系统的 () A.物质循环关系 B.能量流动关系 C.

5、生态金字塔关系 D.食物链关系 答案 A A【例2】“生物入侵”是指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物种打破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桉树原生长地是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但是在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引种地区的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桉树林及其附近的草木大量枯死分析材料,回答(1)(2)题。(1)桉树在澳大利亚和云贵高原生长的自然条件,最主要的不同在于()A澳大利亚降水多,而云贵高原降水少B澳大利亚地势低,而云贵高原地势高C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地下水丰富,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地下水储存条件不利D澳大利亚光照条件好,而云贵高原光照条件不好(2)以上案例,

6、能够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引进外来物种,需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导致其他某个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起整个环境的改变引进外来物种,必然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AB C D答案 C A【例3】(2014届吉林长春市十一中高三模拟(四)地理试卷)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若尔盖湿地,面积曾达3000平方公里,为两大母亲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有着储量丰富的现代泥炭资源,目前该地已遭受到破坏。材料二九寨沟景区有着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景观,以水景最为奇丽,湖、泉、瀑、滩连缀一体,呈Y形分布(如右图)。东侧日则沟湖泊众多,而西侧的则查洼沟几乎是一条干沟

7、。另外,冬季九寨沟几乎所有的湖泊都结冰,而五花海却不封冻,在湖面上还不时有水泡冒出,被当地称为“圣湖”。材料三左图为我国西部某区域示意图,右图为九寨沟景观分布图。(1)据左图简述该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2)分析则查洼沟几乎为干谷的最主要原因和五花海不封冻的可能原因。(3)说明若尔盖湿地的生态意义及其保护措施。【答案】(1)以高原、山地地形为主,总体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或西北高东南低),地势起伏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峡谷多,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且垂直地带明显(2)石灰岩广布的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严重,处断层地带,地下温泉水涌出(3)保护生物多样性;为黄河

8、、长江提供水源调蓄洪水,建立自然保护区【变式精练】1.读图,结合我国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最能反映自然景观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 A.图中的变化 B.图中的变化 C.图中的变化 D.图中的变化 (2)图中处的天然植被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草原 D.温带荒漠 答案B C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2-3题。2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A古生代、三叶虫 B中生代、恐龙C新生代第三纪、哺乳类 D新生代

9、第四纪、鱼类3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A湿热的草原地区B温暖广阔的浅海C湿热的森林地区 D干旱的陆地环境答案 B C(2014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5月校统测)4.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下图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回答下列小题。(1)右图中A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B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C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D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2)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则 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 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C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 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答案 C B核心要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归纳总结】1.

10、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及变化与其组成要素密切相关,利用整体性原理可分析各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及发展变化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整体性的表现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涵义 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举例 说明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 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 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2.选择典型区域,掌握其自然地理要素之

11、间的联系,从实质上把握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含义。(1)修建水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南方低山丘陵自然地理环境【方法技巧】表解厄尔尼诺现象【拓展探究】 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于距海较近,降水丰富,形成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这里的地表水相当丰富,河流水量大且流程长,大多为流入海洋的外流河;由于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强烈,所以在中游地段形成峡谷地形(如三峡)、下游地带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这一地区生物资源丰富

12、,土壤发育较好,为典型的红、黄壤地区。【知识拓展】 青藏地区“高寒”为主的自然特征【典题探究】【例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我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关于“青藏高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通过网络搜索,查阅到下列相关材料: 材料1:“当你在上海、杭州等地享受着温和湿润的海洋季风时,可曾想到,大约在3 000万年前,长江中下游是一片炎热干旱的地区,就像现今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一样。” 中科院院士李吉均 材料2:见下图。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兴趣小组展开了研究。请你参与他们的研究。 (1)请你帮该小组拟定一个研究课题: (写出课题名称)。 (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青藏高原隆起的主要原因是

13、 。 (3)李吉均院士认为“3 000万年前,长江中下游是一片炎热干旱的地区,就像现今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一样”。你是否同意李院士的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 (4)青藏高原的隆起与其周围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了冬夏相反的高原季风。根据热力环流形成原理,请你判断材料2中高原季风环流出现的季节:A图表示,B图表示。 (5)青藏高原隆起对东亚气候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是高原季风环流方向与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方向一致,两者叠加,使得东亚季风环流势力加强;二是青藏高原的隆起,迫使东移南下,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气温降低。 (6)上述研究表明,地理环境具有性,其表现有 。 【答案】(1)青藏高原隆起对(周边地区)气候的影

14、响 青藏高原隆起对(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隆起对(周边地区)大气环流的影响(凡提及青藏高原对气候、大气环流、地理环境影响的均可)(2)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3)同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副热带,气候炎热干燥不同意,3000万年来,海陆分布大体没变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直存在,仍具备形成季风的条件(4)冬季夏季(5)海陆热力性质 冬季风 (6)整体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各环境要素总是与其所在地区环境的总体特征保持一致;一个地区地理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对其他地区乃至全球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变式精练】读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5-6题。5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正确的是()A动物绿色植物O2CO2B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