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和应对洪水自救》教学设计[5].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6585330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和应对洪水自救》教学设计[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预防和应对洪水自救》教学设计[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预防和应对洪水自救》教学设计[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预防和应对洪水自救》教学设计[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预防和应对洪水自救》教学设计[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预防和应对洪水自救》教学设计[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和应对洪水自救》教学设计[5].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防和应对洪水自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洪水的起因,知道洪水的危害和洪水来临前的准备工作,掌握一些洪水中的自救方法。2、提高学生自然灾害来临时的心理素质和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团结合作意识。教学重点:知道洪水的危害和洪水来临前的准备工作,掌握一些洪水中的自救方法。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自然灾害来临时的心理素质和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短片师:短片里播放了什么?生:嫩江决口发生洪水,洪水淹没村庄、庄稼。师:这是发生在我国1998年嫩江决口发生洪水,部队官兵和人民群众抗洪抢险的情境。南方长江流域更为严重。2、师:你们有什么感受?生:洪

2、水造成城镇和农田被淹没,道路和桥梁被冲毁,对人们的危害很大。生:洪水很可怕,对人的生命构成威胁。生:洪水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师:汹涌的洪水如猛兽一样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了解和掌握一些洪水的知识和自救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预防和应对洪水自救,板书课题。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师讲解:洪水是指大雨、暴雨引起的河流急流、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村庄农田、毁坏环境与各种设施等的一种自然灾害天气现象。 2.认真阅读1998年抗洪抢险的资料,出示自学提示,并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在本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小组汇报,全班交流。资料(19

3、98年我国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水灾害,特别是长江,发生了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型的大洪水;东北的嫩江和松花江也出现了特大洪水. 此次洪灾农作物受灾1080.7公顷,成灾728.1万公顷,绝收251.5万公顷;受灾10169.2万人,成灾7094.7万人,死亡人口2140人,伤病人口1522436人,紧急转移1044.7万人;倒塌房屋350万间,损坏房屋732.万间,死亡大牲畜175.7万头;直接经济损失1450.9亿元。全国人民对此都十分关注.在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和关怀下,数百万军民同洪水作了殊死的搏斗,抗御了一次又一次的洪水袭击,终于保住了重要堤防,保住了重要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线,保护

4、了人民的生命安全,最终取得了抗洪抢险的全面胜利。)3.为什么会有洪水,受哪些因素影响?A.气候原因(影响较大)B.自然地理因素C.人为因素4.洪水分布有什么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平原多,高原山地少由西北向东南递增5. 洪水有哪些危害?师电脑出示:A、 淹没农田和村庄,洪水淹没农田、摧毁村庄,使庄稼大量减产,人们无家可归。B、 对资源环境的破坏,暴雨洪水冲刷土壤,破坏植被,使生态环境遭到大干扰。C、 破坏交通等公共设施D、 造成人畜伤亡 师小结:洪水的危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6.洪水来了我们该怎么做呢?7.看看洪水过后为防止疫情的发生和蔓延,还应

5、该注意哪些事项?生1:不喝生水,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生2:医生说洪灾后必须进行疫苗的应急接种和服药预防。生3: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流行,卫生部门工作人员全面消毒三、拓展延伸 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关于洪水的知识,给大家留一道思考题,从自身角度说一说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为防止洪水能做些什么呢?四、 播放歌曲,情感共鸣 师:为了纪念98抗洪精神,一首为了谁送给同学们。小结:肆虐的洪水,会冲毁美丽的家园,滋生可怕的瘟疫洪涝灾害危害极大。虽然我们无法阻止它的发生,但我们可以认识它发生的规律,掌握一些救生知识,尽可能地减少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所以对我们小学生来说,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像抗洪的战士一样,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