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氏伤科疗法介绍.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6583272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氏伤科疗法介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石氏伤科疗法介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石氏伤科疗法介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石氏伤科疗法介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石氏伤科疗法介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氏伤科疗法介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氏伤科疗法介绍.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氏伤科疗法整骨疗伤,誉满申城石氏伤科是我国著名的中医骨伤科世家。是江浙沪地区乃至江南最富盛名的骨伤科疗法。石氏伤科肇始于先祖石兰亭。原籍江苏无锡前州镇石家岩。19世纪70年代迁沪悬壶济世,至今已有近一百四十年历史。代表人物:石筱山 石幼山 石仰山 石印玉 石鉴玉等理论特色:强调气血兼顾,内外结合,创立了“三十二字治病思想”: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筋骨并重、内合肝肾;调治兼邪,独重痰湿:勘审虚实,施以补泻。代表方及用药特色:在方药运用上重视方随证变、药随病异,总结出了三色敷药、消散膏、麒麟散、新伤续断汤、牛蒡子汤、调中保元汤、石氏伤膏、椎脉回春汤、逐痰通络汤等一系列名方验方。手法特色:强调“稳而

2、有劲,柔而灵活,细而为用”,并以“拔伸捺正,拙搦端提,按揉摇抖”十二法为用。石氏伤科以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为主要基地,学术思想传布甚广,弟子遍布上海、江浙乃至广东等地。【所属区县和单位】黄浦区 黄浦区中心医院【关键词】传统医药骨伤科疗法石氏伤科石筱山【项目简介】石氏伤科是我国著名的中医骨伤科世家,肇始于原江苏无锡前州镇石家岩的石兰亭先生。他融传统武术整骨手法与中医内治调理方法于一炉,创立了中医骨伤科独特的诊治方法。1880年石兰亭先生举家迁居上海,悬壶济世。开创石氏骨伤学派,至今已有近一百四十年历史。石氏伤科以“十三科一理以贯之”的中医理念运用于中医骨伤科,极具我国传统医药文化的价值。曾在当时

3、上海乃至江南的八大中医骨伤科流派中独占鳌头,享誉天下,在海内外也有着广泛的影响。第二代石晓山吸纳前贤之说,总结实践经验,充实发展了石氏学术内涵,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骨伤诊疗方法,使石氏声誉鹊起。第三代石筱山、石幼山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积累,进一步丰富完善了石氏骨伤学术,收徒授业,桃李满园,名声日隆。第四代石仰山、石印玉、石鉴玉、石纯农等继承家学、兼收并蓄,力求创新,融“石训”与新知于一体,把石氏伤科又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石氏伤科的第五代传人邱德华、李浩钢、吴军豪、石琤、林定坤、苏海涛等继续以专病诊治研究为重点,不断拓展石氏伤科的学术内涵。在理论上,石氏伤科倡导“十三科一理贯之”的整体观念,强调气血

4、兼顾,内外结合,创立了“三十二字治病思想”: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筋骨并重、内合肝肾;调治兼邪,独重痰湿:勘审虚实,施以补泻。在诊治上,石氏伤科强调:筋骨损伤,三期治疗;内伤症治,须辨脏腑气血;陈伤劳损,审因度势,在治疗立法上注重随证施治,形成了治疗各种骨伤疾病的治疗原则。在手法上,石氏理伤注重内外兼顾,整体调治。善于以损伤为主结合体质、兼邪,辨证施以内服药;也擅长用巧劲正骨上骱,强调“稳而有劲、柔而灵活、细而正确”的准则,总结十二字为用,即“拔伸捺正、拽搦端提、按揉摇抖”。在用药上,在方药运用上重视方随证变、药随病异并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总结出了三色敷药、消散膏、麒麟散、新伤续断汤、牛蒡子汤、调

5、中保元汤、石氏伤膏、骨密灵、椎脉回春汤、逐痰通络汤等一系列名方验方。【溯源及历史】 石氏缘起今无锡市前州镇石家宕一武林世家,至清道光年间(1821-1850),石氏有一名蓝田、字兰亭的,在无锡城内开了一家镖局,凭仗自己家传练就的一身武艺,为客商保镖,行走于太湖与山东之间,过着从刀头上讨生括的生涯。大约到19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之交,由于沿海轮船航运发展了,运河的商贸运输功能日趋武微,加上热武器使用日益广泛,旧式保镖业也日渐凋衰。石蓝田便解散了镖行,举家东迁,定居于己经发展为交通海内外,连接南北洋的水陆大码头上海,在城东黄浦江边的鸿升码头新新街,置下了四间平房,开设了以伤骨科为主的诊所。 旧时习武

6、,难免跌打损伤。故习武之人,大多懂一点伤骨外科的知识。而走镖闯江湖,断骨出红更是常事。所以,武林世家多有独门的疗伤秘方与整骨之术,且属秘不示人的家传之宝。而蓝田又曾将家传的整骨手法与中医内治调理融为一炉,还研制出极具疗效的治伤妙药一一三色敷药,于疗伤整骨特有心得。于是,关闭了镖局,携了这秘方与医术,在这座愈来愈发达的大上海,立身养家了。续断扶伤,声誉鹊起 石氏悬壶设帐之处,乃是上海码头搬运工人与建筑工人云集之所,损腰伤筋本是这些行业中人的职业病,骨折外伤亦为常见,更因生计所迫,不少人落下了陈旧性的老伤,不时发作,颇为困扰。石氏以外治内调之法、辅以针灸,即使陈年老伤,也往往几个疗程便使病家摆脱伤

7、痛之苦,更兼整骨手法特殊,续接效果显著。于是,口口相传,声名不腔而走。至民国初年,其时诊所也早已由蓝田之子晓山主持,石氏伤科已在老城厢家喻户晓,连上海镇守使卢永祥之子、有“民国四公子”之称的卢彼嘉,著名银行家陈光甫和实业家蒉延芳等社会闻人都交口赞誉。每天,求诊之人蜂涌,四间平房既作住家又开诊所,已根本不敷。先是石晓山让长子瑞清到外郎家桥街位中堂开诊,旋于20世纪20年代初,将诊所迁到针对面郎同路67号的楼房内。至20年代末,晓山亡故后,其次子筱山及幼子幼山兄弟先于大东门外开设诊所,1933年又在吕宋路(后名连运路)、华格臬路 (后名宁海西路)口,即后来的连云路33弄3号,也就是今黄陂南路西侧广

8、场公园内公交518等路港湾式终点站北侧。这儿当时地介法租界之边缘,与公共租界仅一路之隔,正介南京路(今南京东路)与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福州路与西藏路 (今西藏中路)、跑马厅 (今人民广场、人民公园)、大世界、八仙桥及霞飞路 (今淮海中路)、公馆马路(今金陵东路)等几个大闹市之间,人口密集,交通便捷。数年后,抗战爆发,南市沦陷,诊所对面又兴建了一座城隍庙,俗称新城隍庙,更成为各方人士云集的热闹所在,“新城隍庙石氏伤科”之名更加响亮了。 来石氏处求治者多有腰部急性扭伤和诸如髓关节陈旧性脱位者,前者多由人抬送而来,至三四次针刺之后霍然而起,再按揉腰窝数下竟至痛感全无了;后者因部位深着,臀部及大腿

9、肌肉丰厚,难以着力,复位难度颇高,大多又辗转求医,延误时日,多者有几近月者,即使如此也多在几次之后,复位痊愈。盛名之下,于是病家不管何种病症,亦往往前来求治,其中多为非伤骨科的疑难杂症,如一福建人患有一碗口大的皮肤溃疡,久治不愈,以至病体极为虚弱。此症按今天的诊断当为癌性溃疡。经石筱山施以内服外治,不仅疮面渐敛,神色也日见好转,前后30余诊,竟得痊愈。还有一次更显传奇,一日,石筱山至一位号称称陔南轩主的病家宅中出诊,此人因在电台主讲故事而颇为知名。突然,同楼一邻人闭气倒地,人事不省,视之牙关紧闭,探之手足冰冷,一时间全楼惊动,手忙脚乱。陔南轩主闻声往看,即嘱众人勿慌,称有“大医生”在,便请筱山

10、诊治。只见筱山用银针刺穴数处,病人即刻苏醒,并张口求水。此事广为传播,遂被人视为神医,其时石筱山仅30余岁。 石氏兄弟名声愈来愈大,除市区病人外,多来自浦东、南汇等郊区,甚至有苏锡常杭嘉湖一带的。日达三四百人,遂不得不由门人助手,帮助开处方,配合复位、理筋、敷药和包扎。后来则由门人襄诊一般病人,惟重症或疑难者才由石氏兄弟亲诊。建国前后,上海伤科名医甚多,如王子平、魏指薪、佟忠义、施维智、陆士逵等等,其中佼佼者有“八大家”之称,而石氏则成为“八大家”之最著者。【文化艺术特色,内在特点及价值】石氏倡导“十三科一理贯之”的整体观念,立足传统中医基础理论,牢牢把握骨伤疾患的病理机制,吸取中医内外各科临

11、床精华,融会贯通,广收博蓄,形成了以石氏特色理论、石氏特色诊治、石氏特色手法、石氏特色用药等为一体的学术体系。1理论特色石氏伤科倡导“十三科一理贯之”的整体观念,强调气血兼顾,内外结合,创立了“三十二字治病思想”: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筋骨并重、内合肝肾;调治兼邪,独重痰湿:勘审虚实,施以补泻。2诊治特色石氏伤科在诊治上强调:筋骨损伤,三期治疗;内伤症治,须辨脏腑气血;陈伤劳损,审因度势,在治疗立法上注重随证施治,形成了治疗各种骨伤疾病的治疗原则。3手法特色石氏说“手法是医者用双手诊断和治疗损伤的一种方法。”手法首先是用于诊断,比摸患处以了解伤情。诊断后即要以“稳而有劲、柔而灵活、细而正确”的手

12、法施以治疗。拔、伸、捺、正主要用于正骨,拽、搦、端、提主要用于上骱。按、揉、摇、抖主要用于理筋。石氏理伤注重内外兼顾,整体调治。善于以损伤为主结合体质、兼邪,辨证施以内服药。 4用药特色在方药运用上重视方随证变、药随病异并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总结出了三色敷药、消散膏、麒麟散、新伤续断汤、牛蒡子汤、调中保元汤、石氏伤膏、骨密灵、椎脉回春汤、逐痰通络汤等一系列名方验方。【独特的技艺、形式、流程、器物等】一、石氏手法(1)石氏接骨手法(2)石氏上骱手法(3)石氏理筋手法二、石氏特色方药(1)内服药麒麟散、新伤续断汤、牛蒡子汤、调中保元汤、痰瘀阻络汤、柴胡细辛汤、天麻钩藤汤等均以中药饮片用水煎服。接骨片

13、按工艺制成片剂内服。骨密灵、椎脉回春汤、逐痰通络汤、胸胁内伤方、温经强腰汤、理气固腰汤等按工艺制成内服制剂。(2)外敷药三色敷药、石氏伤膏、阳和痰核膏、红玉膏、三黄膏、损伤风湿膏按工艺制成膏剂外敷治疗。黑虎丹、桂麝丹、铁扇散、接骨丹按工艺制成散剂外敷治疗。伤筋药水按工艺制成外搽制剂。熏洗剂将中药饮片调配后用以熏洗。风湿热敷药按工艺制成袋装热敷制剂。【传承的意义】石氏伤科疗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一、历史价值 石氏伤科已有百余年历史,渊源流长,已成为江南乃至全国伤科的一大流派,其在学术思想、学科建设、专病专科、专科用药等方面颇具特色,为祖国的传统医学作出了贡献,为发展我国的中医

14、药事业,为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医疗卫生需求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二、学术价值 石氏倡导“十三科一理贯之”的整体观念,立足传统中医基础理论,牢牢把握骨伤疾患的病理机制,吸取中医内外各科临床精华,融会贯通,广收博蓄,聚焦于骨伤诊疗在学术上独树一帜。在治疗理论上,强调气血兼顾,内外结合,创立卅二字治病思想,“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筋骨并重、内合肝肾;调治兼邪,独重痰湿;勘审虚实,施以补泻”。在治疗立法上注重随征施治,形成了治疗各种骨伤疾病的治疗原则;手法上常以十二字,为用,即“拔伸捺正、拽搦端提、按揉摇抖”,强调“稳而有劲、柔而灵活、细而正确”之准则。在方药运用上重视方随证变、药随病异并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总

15、结出了三色敷药、消散膏、麒麟散、新伤续断汤、牛蒡子汤、调中保元汤、石氏伤膏、骨密灵、椎脉回春汤、逐痰通络汤等一系列名方验方。石氏伤科创立的中医骨伤科理论体系为中医药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为进一步发扬中医药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三、社会价值石氏伤科通过五代传人的努力,享誉江浙沪一带,门诊量日益提高,解除了无数病患的伤痛,赢得了众病家的尊敬和爱戴,受到了人民群众广泛的认同和欢迎。同时石氏伤科特色疗法,临床疗效确切,服务方式灵活,价格较低廉,用药相对安全,在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上大有可为。作为适宜性技术有利于在社区及基层推广应用。【代表人物】石氏伤科奠基于石晓山。石晓山(18591928),讳荣宗。自幼得父所传,兼习针灸、外科。晓山最服膺薛已“十三科一理贯之”之说,并进而从一般理论书籍及各科专著中,寻其一贯之理用之于伤科,擅长于伤科内治,每起沉疴,形成了石氏伤科一大特色。光绪至民国年间,石氏父子医道逐渐为外界所信仰,“石氏伤科”誉满沪上,并成为上海乃至江南八大中医伤科流派的第一。石氏伤科发展于石筱山、石幼山。石筱山(19041964),原名瑞昌,字熙侯。于神州中医专门学校毕业后秉承家学,侍诊于父石晓山先生案侧。l924年正式悬壶。筱山先生总结其治骨伤手法概为“十二字诀”;拔伸捺正,拽捏端提,按操摇转。他主张“理伤仅用外治,气血难复,恢复不易;仅用内治,则筋骨不正。理应调气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