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复习提纲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6580918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历史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八上历史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上历史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历史复习提纲(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上历史复习提纲第12课:北伐战争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1、1924年,共产党与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建立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2、军校总理 校长 ,党代表- ,共产党员周恩来等人先后担任了政治部主任。3、北伐的主要对象: 、 、 。4、英勇善战的叶挺独立团,战功显赫,为第四军赢得“ ”的称号。6、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 , 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7、“宁汉合流”(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汪精卫发动政变后,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8、“东北易帜”(1928年初)张学良冲破日本的阻挠,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标志着 )第13课: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

2、1927年8月1日, 、 、 、 、 发动南昌起义。2、南昌起义的意义: 。3、1928年初, 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4、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与毛泽东在 胜利会师。(巩固)5、安排:军长 ;党代表 政治部主任陈毅第14课:红军长征1、1933年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1934年,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8万多人,从 、 等地出发,突围长征。3、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1)主要内容:批评了 ,肯定了 ;改组了 ,增选 。(2)历史意义: 。4、1935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到达陕北吴起

3、镇,与陕甘根据地的红军会师。红四方面军从川陕根据地出发,红二方面军从湖南桑植出发,先后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 会师,长征胜利结束。5、长征胜利的意义: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5课: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1、 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占领沈阳。2、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实行 政策,张学良奉命将东北军撤至关内,导致东北三省沦陷。3、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广泛开展抗日武装斗争,中国开始局部抗战。4、1932年1月28日,日军突袭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5、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目的: 。西安事变和平解

4、决标志着: 。第16课:全民族的抗战1、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制造了“ ”,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的 抗战开始。2、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后,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被屠杀的中国军民达30多万人。3、1938年春, 指挥的 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1940年秋,八路军总部发动“百团大战”(105个)。八路军副总司令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役。第17课:抗日战争的胜利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召开的时间地点:1945年46月在 召开。(2)主要内容: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依靠力量: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

5、民力量;根本保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任务: ;目标: )大会通过了新党章,明确规定 为党的指导思想。大会还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3)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指明了 ,形成了全党高度的 和 ,为 奠定了基础。3、1945年,日本投降: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9月9日,侵华日军在南京向国民政府提交了投降书;10月25日,台湾回归祖国。4、历史意义: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9课:重庆谈判和人民解放战争转入反攻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采取“ 、 ”的

6、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2、双十协定。(1)内容:接受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建议,拒绝承认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2)意义: 。3、1946年6月,国民党重兵进攻 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4、西北解放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采用“蘑菇战术”,歼敌3万余人,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第20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解放区开展了土地革命。2、三大战役名称 时间 指挥者 战斗军队 战略 结果意义: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敌154万余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3、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开始,它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

7、4、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第六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第21课: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民族工业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得到初步发展。 2、辛亥革命后,特别是 期间,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3、著名的实业家 、 (“南张北周”)、荣德生是齐名的实业家。 4、南京国民政府前期,通过改订新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关税自主权。同时,实行财税和币制的改革,推行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中国的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5、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的掠夺和破坏、国民政府的战时经济统治和限价政策,使中国的民族经济

8、受到摧残。6、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挑起内战,疯狂掠夺人民,国统区的民族工业纷纷破产。第22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鸦片战争后,中外联系日益密切,人们的社会生活随之发生改变。 、 、 、 逐渐成为时尚的交通工具,便利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2、近代邮政的开办和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的使用,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3、人们的传统娱乐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 、 等成为娱乐新时尚。5、19世纪中期以后,新闻广播事业产生并得到发展,报纸、广播成为大众传媒,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6、鸦片战争后,特别是辛亥革命期间, 、 、 成为社会潮流。第23课:近代科技之星1、詹天佑是中

9、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被誉为“中国工程之父”。他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设的第一条铁路。(1909年,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全线通车)2、李四光是卓越的地质学家,他创立了地质力学,为地质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李四光依据地质力学理论,认为中国东部地层有丰富的石油。 3、候德榜是著名化学家,我国化学工业的主要奠基人,被称为“世界制碱权威”。1939年,他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使中国制碱技术跃居世界前列。第24课:近代思想、教育和文艺1、近代思想(1)鸦片战争时期的进步思想家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2)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3)意义:这些学说的介绍,对处于民族危机的中国其了震聋发聩的惊醒作用,激发中国知识分子探索西学,救亡图存。2、近代教育(1)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创办最早的一所新式学校。(2)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3)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4)近代后期的教育家:蔡元培、陶行知、徐特立。3、近代文艺(1)文学 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近代文学史上的杰作阿Q正传,最擅长杂文;矛盾子夜;老舍骆驼祥子;周立波暴风骤雨(2)戏曲田汉名优之死;曹禺雷雨和日出(3)音乐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冼海星黄河大合唱(4)美术齐白石虾;徐悲鸿奔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