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伯牙绝弦 .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6580774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9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5伯牙绝弦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5伯牙绝弦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5伯牙绝弦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5伯牙绝弦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5伯牙绝弦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5伯牙绝弦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伯牙绝弦 .doc(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5伯牙绝弦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力目标:培养和作能力情感目标:欣赏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知音难求。2、欣赏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要求学生不要发出声音,静静地看老师在黑板上所写出的题目(板书课题)知音故事我们曾经耳闻过。今天我们学习它的经典原文。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注意字词,又不懂得地方可通过查字典或问老师解决。2、指名朗读课文,教师对其中学生读错的字词进行纠正。3、教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朗读本文时所应有的感情4、指明学生带有感情的朗读。三、分析课文1

2、、疏通文意,理解字词。2、理解题目的意思。3、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4、伯牙仅仅是不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第二课时一、回顾前文,复习知识二、深入课文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善”字在文中出现过几次?分别是什么意思?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有什么体会?3、从哪里可以看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4、俞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还会有什么样的景色?三、启发学生1、如果你是钟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时你会怎样?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时,你又会怎样?2、俞伯牙为什么独独把钟子期视为自己的知音?3、俞伯牙和钟子期仅仅是在音乐上是知音吗?

3、此时的他们已经成为生活上的知音了,是对人生态度持相同意见的人。这种知音是可遇不可求的。4、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句。想一想为什么俞伯牙会“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5、伯牙在断绝琴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四、作业26月光曲教学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幽静”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着的意思,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2分辨课文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

4、: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简介作者。1同学们,你们知道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吗?它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 7课月光曲。板书课题:17 月光曲2学习后就知道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故事,还可以从中初步认识贝多芬是一位怎样的音乐家。简介贝多芬的生平。二、听课文录音,整体感受。思考;1注意生字、多音字的读音,划出不理解的词语。2课文主要写什么?三、初学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按思考题思考。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2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3指名接读课文,读后评议。4课文主要写什么?5讨论分段,概括段意。6提出自

5、学中不懂的问题。四、学习第一段。1轻声读第一段,想想这段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先总提,再具体介绍月光曲的谱写过程。)2“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这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五、课堂作业。1语文作业本第1、2题。2比一比,再组词。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提出目标。1我们已学过哪几种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两种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一种是把每个段落的大意连起来:另一种是回答课后习题中的几个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 2交代学习目标。(学习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还要继续学习用回答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二、初学第二段,归纳主要内容。1带着课后第1

6、题3个问题默读第二段,找出回答各题的自然段,并自己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检查自学情况,初步归纳主要内容。三、细学第二段,归纳主要内容。1学习第2一5自然段。(1)指名朗读25自然段。思考:a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写什么?b划出贝多芬为盲姑娘弹钢琴曲的原因的句子。(2)讨论思考题,边读边理解句子意思。a.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间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说明了什么?理解“幽静”的意思。板书;听琴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说明盲姑娘喜欢贝多芬的曲子,但弹的不熟练。)b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盲姑娘真是“随便说说”的吗

7、?他为什么要对哥哥这样说?板书:谈话(不是的。“随便说说罢了”是盲姑娘对哥哥的劝慰。他怕哥哥因为家穷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而心里难过,所以这样说。其实她很想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这表明盲姑娘非常体谅哥哥的难处。)(3)贝多芬为什么要给盲姑娘弹钢琴曲?(贝多芬了解到盲姑娘热爱音乐,渴望听到自己的演奏,而盲姑娘家庭贫困,她又那么懂事。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亲自给盲姑娘弹钢琴曲。)板书:弹(4)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2学习第6一第8自然段。(1)默读68自然段。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划出贝多芬弹完一曲,为什么又弹一曲的句子。(2)边交流,边理解句子意思,a他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

8、!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纯熟”是什么意思?盲姑娘能听出贝多芬钢琴弹得纯熟,感情深,说明什么? “您,您表达了盲姑娘怎样的感情?”(盲姑娘听出贝多芬钢琴弹得纯热,感情深,说明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她从“纯熟”的演奏技巧中猜到演奏者就是贝多芬。)板书:第一首曲子b贝多芬听了盲姑娘的话以后的心情怎样?会怎样想?板书:激动(3)贝多芬弹完一首,为什么又弹一曲?(贝多芬弹完一首,听了盲姑娘的话心里很激动,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于是决定即兴再为盲姑娘又弹一曲。)板书:第二首曲子(4)感情朗读57自然段。(5)第8自然段写出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弹奏第二首曲子,即(月光曲的?理解“清幽”

9、的意思。这一自然段先写了一个美丽清静的月夜,然后点出穷兄妹给了他创作的激情,贝多芬借助“清幽的月光”弹出了优美的乐曲。(6)有感情地朗读68自然段。3学习第9、10自然段。(1)课文的哪一部分描写了(月光曲所表现的内容?(2)轻声朗读第9、10自然段,划出兄妹俩被美妙琴声“陶醉”的词句,兄妹俩好像看到什么景象的句子。(3)讨论交流,理解“陶醉”、“恬静”意思。(兄妹俩被美妙琴声所“陶醉”的词句:“皮鞋匠静静的听着,”“月光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己离开了茅屋。”) (兄妹俩好像看到景象的句子:好像“面对大海朝着岸边涌过来”这也是写的月光曲的内容。仿佛“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浪

10、汹涌的大海。”)这些句子都是兄妹俩的联想,从哪个词语来表明的? (好像、仿佛) 这些联想是由什么引起的? (由“优美的琴声,清幽的月光”引起的联想。) (4)有感情朗读第9自然段。个别读同桌互读,集体:读等形式,读后评议。(5)贝多芬是怎样把第二首曲子记下来的?(贝多芬即兴弹完第二首曲子心情十分激动,飞奔回客店连夜记录下(月光曲。)三、运用方法,总结课文。1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2;运用回答课后1题中的几个问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3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以及月光曲所表现的内容,还再一次运用回答课后问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至于有感情朗读全文,背诵第9自

11、然段,我们下节课学习。四、课堂作业。1 作业本第3、6题。2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 第三课时一、复习检查。1听写生字新词。2选词填空幽静恬静这个地方环境十分( ),所以星期天我常常喜欢一个人来这儿静静地看书。华姐性格( ),平时说话不多,就是笑,也是轻轻地。清幽清秀杏梅同学中等身材,梳着两根短辫,人长得十分( )。淡淡的月光柔柔地洒下来,这江边的小树林里,似乎比白天更( )了。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指名接读全文,读后评议。2指导朗读贝多芬为盲姑娘弹曲子的内容。(1)。第25自然段应怎样读?(要读出兄妹俩个爱音乐,想听贝多芬的演奏,但又因为家庭

12、贫困买不起入场券,哥哥心里难过,妹妹体谅哥,安慰哥哥这复杂的感情。) (2)第68自然段,重点读好盲姑娘,贝多芬的话,体会应怎样读? (自姑娘的话要读出愉快、赞美的语气。贝多芬的话充满激情,要读得热情、诚恳。) (3)第9自然段,重点描写月光曲的内容。应怎样读呢? (结合插图体会感情) 听录音、自由读、指名读、齐读。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评议。三、指导背诵第9自然段1谈谈怎样才能背得快? (谈谈背诵方法)2运用理清写作思路背诵。3练习背诵,自我试背,同桌互背,指名背,齐背。四、总结全文。1轻声有感情朗读。2学习课文后,你觉得贝多芬是位怎样的音乐家? 板书:同情劳动人民五、课堂作业。1作业本第l

13、 5题。2。复述谱写月光曲传说的故事。(机动)27蒙娜丽莎之约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样彼岸”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教学重难点: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课时安排:课时教学准备:1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达?芬奇的资料,搜集蒙娜丽莎的画册、照片、挂历等,欣赏一下这幅世界名画。2教师准备此画的挂图。3组织学生事先相互交换传阅,对名画有初步的认识。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美妙的乐曲,令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介绍的是有关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2师生交流有关达芬奇以及蒙娜丽莎的资料。3出示课题:蒙娜丽莎之约(齐读)读了课题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紧扣课题质疑)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反馈交流。三再读课文,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