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效率丰富文言文课堂教学.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657406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效率丰富文言文课堂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提高效率丰富文言文课堂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提高效率丰富文言文课堂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提高效率丰富文言文课堂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提高效率丰富文言文课堂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高效率丰富文言文课堂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效率丰富文言文课堂教学.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效率,丰富文言文课堂教学摘 要:语文能让我们的语言富有人格魅力,学习文言文,能提高个人素养,培养道德新风尚,增加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发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在学习古代作品中深受启发,学习古代名人的优良品格,完善自我人格;让学生进一步发现古代作品中包含大量急待我们继承的哲学、科技、医学、天文等多方面的文化精华,从而强化心中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为成为栋梁之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关键词:文言文 课堂教学 效率自从选择语文教学这个艰巨而又伟大的任务开始,我就不断思考着关于教学的问题。从事语文教学十多年的我,听了很多优秀示范课,看了很多优秀教案,但有时还处在迷茫的边缘,时不时问自己文言文该怎么上,难道就

2、一味的灌输考试内容吗?那肯定是不行的。文言,指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文言文,是指用文言写成的文章。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仅是在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上,还包括不断地向我们的传统文化知识汲取营养。学习文言文,是提高个人素养的需要,培养道德新风尚的必需,也是增加民族自豪感的需要。但是如今我们的初中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上呈现出怎样的现状呢?很多学生却觉得学习文言文枯燥无味而且学的没用,这更让我觉得文言文的教学有待提高。一、另类导入,激发兴趣文言文、现代文一脉相承,许多语词、语用、语义是相通相连的,学生学习生活中就存在大量耳熟能详的成语、名句,就是出自一些文言文,学

3、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已有的学习方法本身就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基础。这些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经验因素一旦得到尊重并被充分调动,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感就会大大消除。但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 中不顾学生实际,不顾课文难易深浅,一律被处理成接受和理解他人的经验,一律被强化灌输,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课后死记硬背,所以文言文在学生心目中越发变得“面目可憎”,遥不可及。基于上述认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上尽可能讲一些课外的知识,增强学习文言文的信心和兴趣。1、以故事传说引出课文。以出师表为例,有关三国的故事、人物是家喻户晓的,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三国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看法,促

4、使这些经验自然介入教学过程 。学生在把握历史背景及诸葛亮的人物故事后,对出师表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也会简单快捷得多,在学习背诵出师表时会感到亲切许多。2、以成语名句引出课文。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鼓作气”等,课前可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成语的本意、引申意及出处,增强学习醉翁亭记及曹刿论战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文中的成语,如,温故知新、愚公移山、气象万千、心旷神怡、水落石出、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三顾茅庐、因势利导等,而正是这些有生命力的词语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求知的热情。教师只有抓住这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桥和路”,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相信教学效果会大大增强。

5、3、用插图或画面引出课文。文言课文中有少量精美的插图,教师也可从网上下载相应的图片资料,作为激发学生学习文言作品的兴趣。如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插图,让他们试着说故事(看图说话比赛),再对照课文原句,体会文字语句的特点。螳螂捕蛇中的插图也可以同样处理。学习木兰诗可从网上让学生欣赏花木兰的镜头,从而对照木兰诗学习,相信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兴趣犹如水面,只有教师善于体察学生的个性爱好,善于激发、引导,才能起波澜。二、反复诵读,其义自见我觉得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的第一要著是诵读。红楼梦中有一个故事:林黛玉教香菱做诗。黛玉的方法是,让香菱“细心揣摩透熟”王维的

6、五律一百首,再读老杜的七律一二百首,然后又熟读李白七绝一二百首。最后再把陶谢阮庾鲍等人的诗一看,过一年功夫,就成诗翁了。香菱如此照办,一段时间后,香菱竟领悟到了“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想去却也逼真”的意境。这样,虽不能说香菱从此就懂得诗中三昧,但她至少也略晓诗歌鉴赏的梗概了。朱自清写过一篇文章叫论百读不厌,是针对当时的读书现状的,文章中引证“百读不厌”这一成语时,引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中“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的句子,来说明经典(即“旧书”)要“熟读深思”的道理,这正如古人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上说明,诵读的效果十分显著,是古已有之的传统教学方法。不断的诵读,不但能使学

7、生基本把握文章大意,更可以增强语感。即使学生这时还有一些不太懂的字词句,也可以借助上下文来推断意思,达到基本掌握的目的。只有通过诵读,才能使学生在粗通大意,克服语言障碍的基础上借助语法,历史和文化知识等,进一步去深入把握课文的内核。在诵读的基础上再去讲解再让学生理解,这样就更能掌握,如果文章不是太长也可以在课堂上举行快速背诵比赛,而此时学生学习的学习效率也更好,也会比课后背诵快很多。三、创设情境,调动情感语文教师自身应通过自我的教学实践激起学生的共鸣,进而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融入到古人的智慧中,同时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把孩子带入知识的海洋,情感的圣境,让他们学得开心,学得轻松。特别是带

8、动学生对作品的不确定的“空白”处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打开他们的思路,从而使学生从浅层面的学习转入深层次的探究学习中。如在教学伤仲永时,当教师提出“如果仲永的父亲不阻止儿子读书,那么仲永最终能成材吗?”学生一一发表看法,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认为仲永不成材的主要原因在于自身,所以无论外界如何都不是导致遗憾发生的关键。还有在教学木兰诗时,学生也提出木兰“不用尚书郎”的一个原因是古代没有女子做官,于是,我马上加入古时重男轻女民风的讲解,正确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疑惑。四、课外延伸 拓宽视野可分为课外阅读和摘抄引用两种:1、课外阅读。如学生学习了列子的愚公移山在给学生印发列子的另一篇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

9、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拂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像这样短小精悍富有教育意义的文言短文,只要对个别不易理解的词句作浅显的注释,学生都能读得津津有味。更何况,这个故事很多学生早已听说,现在,他们看到最原始的“版本”,自然就引发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再比如当学生经过课内的学习,知道了“世外桃源”、“畏疾忌医”等成语的出处时,再印发战国策中的“鹬蚌相争”、孟子中“揠苗助长”等寓言故事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此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古典名著。课外阅读使学生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2、摘

10、抄引用。在中学生的学习科目中,语文不过是其中的一门课程;在语文学习的内容里,文言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待他们走出校门,也许会生疏了古汉语的许多基础知识,也许不再记得读过的文言文的具体内容,但是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为人处世;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想“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的自我激励所有这些千古传诵的明言佳句,自然会给学生六下深刻印象。因此,为扩大学生的知识积累,可让每个学生在课内和课外所选的文言诗文里摘抄名言锦句。这些名言佳句,往往在学生的摘抄、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审美

11、情趣,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语言积累,以致在他们的作文中经常会恰到好处地出现。因此,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果,这就必须要教师改变原来的教学观念,不能一味抱着教参照搬译文,使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久之学生也对参考资料有了很强的依赖性。只有培养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体现主体地位。不在乎教师讲了多少,不在乎学生学了几篇文章,只要学生能自觉地发现问题,解答问题,积极主动地深入课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发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在大量阅读古代作品中受启发,学习古代名人的优良品格,完善自我人格;让学生进一步发现古代作品中包含大量急待我们继承的哲学、科技、医学、天文等多方面的文化精华,从而强化心中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