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教学中的以诗育人.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656874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教学中的以诗育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诗词教学中的以诗育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诗词教学中的以诗育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词教学中的以诗育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教学中的以诗育人.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词教学中的以诗育人诗词教学有“立德、启智、怡情”的教化功能,因此,诗词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各个内容中极为重要的一面。初中语文课本精选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诗词,每一首都是精品,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这些诗词的内涵、激荡这些诗词的情感、燃起这些诗词的意蕴,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品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从而有力地锻炼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一 发掘内涵,以诗动人中国是诗的国度,古代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古代诗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古代文明的精神,代表了传统的人文素养,形式凝练、内涵深远,尤其值得我们仔细品味。“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抽刀断水水更

2、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等诗句,勾画着鲜明的形象,跳跃着明快的语言,讲说着意味隽永的哲理。教学时,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摩,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激赏点,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在课堂上,有意识、有步骤、有目的地去引导学生、去鼓舞学生、去感染学生、去发掘学生,营造氛围、设置情境,在学生口齿含香的吟诵中,启发学生品味诗句、咀嚼诗意、回想诗境。现代诗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和立意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江河的星星变奏曲,都朗朗上口,易背、宜诵,在读诵中触摸诗人的脉搏、倾听诗人的声音、感受诗人的创意。例如教学我爱这土地时,抓住歌唱的鸟“嘶哑的喉咙”和“温柔的黎明”两个意象,

3、深入发掘,联系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内涵,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也要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这使人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铮铮誓语。“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以及“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则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又如在教学古体诗时,要抓住名句,深入剖析。钱塘湖春行中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赤壁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己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一首诗中的名句,往往是该诗的眼睛,能够流传千古,万代不衰,并成为汉语词汇里的经典,因此,抓住对名句的赏析,不仅能深入理解诗词神韵,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也有助于学生高雅品质和高尚情操的体系形成。诗词教学是审美教育,更是情感教育,诗词重感性、重思维、更重情感,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离开情感的熏陶、生命的呼唤、激情的张扬,就不会有创造力,不会有灵性,也不会有信仰,不会有高尚的人格。以诗动人,就是以人类最精彩的乐章动人,就是以灵魂最闪光的神韵动人,就是以心跳最高昂的节奏动人,以诗动人,引导学生在感动中感悟,在激动

5、中激励,在跃动中共鸣。二 梳理归纳,以诗启人教材里近百首古今中外的诗词,归纳梳理的依据有很多,一般以题材、主旨和体裁分类较好。把这些诗词适当适时地分门别类在一起,必然会给学生的诗词学习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会给学生的诗词积累、诗词赏析、诗词创作以极大的鼓舞。例如:同是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表现的是诗人的欣喜,白居易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表现的是诗人的放达,虽然文笔相类,但格调迥异。同是写离愁的,白居易的“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与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离别的对象不同,别意离愁自然也就不同。以最常见的“水”为例,李

6、白笔下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气势磅礴、一泻千里;苏轼笔下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明朗轻快、令人喜爱;王观笔下的“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却又凄婉含蓄,伤离伤别。又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为边塞诗,可以和他的另一首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王维的使至塞上归类;作为送别诗,则可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送友人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以及王观的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归类。再比如同是写思乡之情的,就把崔颢的黄鹤楼、岑参的逢入京使、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杜甫的春望、苏轼的水调

7、歌头 明月几时有归在一起。其他的爱国诗、哲理诗、景物诗等,也可分门别类。把诗词梳理归纳,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在梳理归纳的过程中,学生的独特性体验也在逐步形成和深化,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认知,开启学生的智慧,而且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创造性阅读体验,给学生以启发,计学牛在归纳中感悟、在梳理中畅想。三 适当拓展,以诗明人教学诗词,不能只盯着课内,也要关注课外。除了教材所选的经典诗词,还应为学生补充一些教材上没选,但也是经典的古今诗词,让这些有益的补充和教材形成经典对比,无疑会极大地丰富我们的诗词教学。例如:在教学余光中乡愁时,可以补充余光中的另一首写乡愁的名作乡愁四韵,“小时候乡愁是一

8、枚窄窄的邮票”和“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做比较阅读,简洁和反复、浅白和含蓄,虽然语句风格不同,但相同的都是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浓浓乡愁。乡愁的四个小节,乡愁四韵的四韵,由浅入深、由淡到浓、由醉到痴,令人动容。学生在比较的同时,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会更加懂得乡愁的炽热对于漂泊的游子来说,是多么的缠绵悱恻。而且,在比较赏析阅读中,学生对诗句的品析、对风格的鉴别,都会有更加准确的把握。课外的拓展,也要及时的分类梳理,巩固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可以有语句的积累,可以有物象的积累,还可以有意境的积累。比如物象的积累,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搜集古今诗人对物象的

9、独特喜爱:陶渊明独爱傲霜的菊花,陆放翁赞美圣洁的梅花,王安石歌颂挺拔的松柏,郑板桥偏爱青翠的竹林,把这些独特物象的诗作积累在一起,比较阅读赏析诗人们不同的爱好所展现的不同的人生状态、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取向,比较诗人们不同的创作风格、不同的笔锋和创意。另一方面,多情的梧桐、忧愁的丁香、缠绵的杨柳、富贵的牡丹、淡雅的荷花、高贵的凤凰、悲凉的杜鹃,这些物象、情感与诗词的语言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弥补自己审美能力的缺失,而当学生完成了一次次高雅的审美体验之后,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也会得到大大的提高。“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以诗动人、以诗启人、以诗明人、以诗育人,诗词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不一定要培养少年诗人,在领略古今诗词广阔的审美情趣之中,学生汲取的精神财富是巨大的,心灵世界也会得以更加丰满、更加高洁、更加理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