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6565314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课标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课标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课标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课标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课标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课标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课标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课时1班级五 5编写者一、教材内容分析这部分内容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材通过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一个棱长标注为 1 分米,另一个棱长标注为 10 厘米。让学生依据图中给出的数据判断它们的体积是否相等, 再让学生分别算一算他们的体积。 根据体积单位的定义:棱长 1 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1 立方分米,第一个正方体的体积就是 1 立方分米。通过计算,棱长 10 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1000 立方厘米。由此发现: 1 立方分米 =1000 立方厘米。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

2、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使学生经历 1 立方分米 1000 立方厘米、 1 立方米 1000 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理解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1000 的道理。2. 能够采用对比的方法, 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 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掌握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3. 会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 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和探究能力, 使学生会应用 “猜想验证” 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教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是教学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第二是单位之间的转化。第三部分是实际应用。由于学生已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

3、并掌握了长方体、 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而且对于学生来说单位之间的化聚法已经有了很多的经验, 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单位之间的进率, 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第 1页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一、同学们,动物王国今天可创设情热闹了:大象过生日啦!请看境趣(课件演示:好多小动物,有味引入小兔、小猴等等等等!在众多的朋友中只数小兔最高兴,它乐什么呢?原来它知道了蛋糕的分配方案,认为自己分的蛋糕比小猴的大。蛋糕是这样分配的:分给小兔的蛋糕是棱长10 厘米的正方体,分给小猴的蛋糕是棱长 1 分米的正方体。)(画面定格在两块生日蛋糕上,用 1

4、0 厘米和 1 分米表示它们的棱长)同学们,小兔分的蛋糕真的比小猴的大吗?要知道哪一块大?应该计算它们的什么?要解答心中的这些疑惑,就让我们一同进入今天的学习。(板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二、操作出示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演示,探体,一个标注棱长1 分米,一求新知个标注棱长 10 厘米,供学生观察使用,为得出结论提供感官上的支持。师:你能算出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吗?算完后,小组交流有什么发现?谁还能利用老师手中的另一个棱长为 1 分米的正方体验证刚才你们得出的结论(一个各个面都显示为平均分成 100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趣味形象的画面寓含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可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对新知

5、学习的渴求。同时也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汇报交流。因为 1 分米 10 厘米,两个正方体棱长相等, 体积也相等。 所以这两块蛋糕一样大。每个小正方体的棱第 2页三、实践巩固,加份的教具)同学们再回顾一下刚才思维的过程,同桌相互说说自己的理解。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借助以上方法验证你的猜想吗?引导学生观察小结: 1 立方分米 1000 立方厘米、 1 立方米 1000 立方分米。由此可得出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1000)师: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及进率,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处?出示例 3:长都是 1

6、 厘米,这个棱长为 1 分米的正方体包含了 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01010=1识储备相邻长度000 个体积是单位间的进率是 10,1 立方厘米的让学生经历动手操小正方体, 这作、观察、讨论的过样可充分验程探究新知并及时证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得出的结论。验证,充分重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同时掌握类推的学习方1 立方米 =100法,并强化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使知识在0 立方分米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网络。深理解3.8立方米是多少立方分因为 1 立米?方米 10002400 立方厘米是多少立方立方分米, 3.8 立方米有 3.分米?8 个 1000 立3.8立方米 =( )立方分方分米米2400 立方厘米

7、 =( )列式: 10立方分米003.8 38看一看问题是从高级单位00,填 3800向低级单位转换,还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换?尝试练习: 同桌互相说一因为 1 立方米 1000说,你是怎么想的。立方分米, 243.5dm3()cm00 立方厘米里面包含了3700dm 32.4 个 1000()m 3立方厘米, 就是 2.4 立方分审题时首先要注意什么?第 3页三、巩固试说出这两道小题的解答过程和算理以上规律可简单总结为:“低高除以,高低乘” 。多媒体出示例 4:看见你得到哪些信息?师:这个包装箱的体积是多少?大家想一想,问题中没有要求我们最终用什么单位,你选择哪一个?为什么?如果出现这样答

8、,你必须选择那个答案?在具体的解决问题中,要根据题目的要求转化体积单位,还要注意已知条件单位之间的统一。米列式: 2体积单位的转化虽400 1000说是本课的教学难2.4 ,填 2.4点,但学生对这种题在以前已有大量接触,其思路是相同的,因此教学时重点让学生对算理正确叙说,在此基础上引导归纳出规律,以提高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和习惯。练习,拓展运用1. 口答填空0.9立方米()立方分米540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38 立方分米()立方米2.5 平方米( )平方分米1.02 m 3 ()dm3960dm3(3)m23 dm3()cm3 36000 cm 33()

9、dm0.25 m 3 ()c巩固练习主要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练习分两个层次,单位的转化是看学生对上面总结出的规律的应用情况,检验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两道综合练习的设计一是检验学生对前面知识的掌握情况,二是看学生读题、审题的第 4页3精细程度、看是否对m一些细节注意到,三2. 公园南面要修一道长 15是了解新旧知识的m,厚 24cm,高 3m的围墙。如综合应用能力,也就果每立方米用砖 525 块,这道是掌握这节课的教墙一共用砖多少块?学效果如何。四、3. 一根长方体钢材 , 长 4.8全课总结米, 横截面是一个边长 5 厘米的正方形。每立方分米钢重 7.8千克 , 这根钢材重多少千克

10、?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和疑问,体现了获?学到了什么?别的相邻体“带着问题进课堂,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否也是 10带着问题出课堂” 的00 呢?请同学们课后验证一思想,让数学能最大下。限度地影响着、激励着一部分学生。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1. 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2. 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 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 也不思考解决方案。3. 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 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第 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