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1课时 [12].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6564833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4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1课时 [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1课时 [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1课时 [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1课时 [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1课时 [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1课时 [12].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 第1课时法不可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2、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能力目标1、能够区分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特征。2、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违法,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会分清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2、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3、掌握遵章守法的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清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难点: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据新华社2018年5月8日报道, 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第十八届中

2、央政治局原委员、重庆市委原书记孙政才受贿案一审公开宣判,对被告人孙政才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孙政才受贿所得财物及孳息予以追缴。孙政才在宣判后当庭表示,自己真诚地认罪、悔罪,接受法院的判决,不上诉,将认真接受改造。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起诉指控:2002年至2017年,被告人孙政才利用担任北京市顺义区委书记、北京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农业部部长、吉林省委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等职务上的便利,为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工程承揽、企业经营、职务调整等事项上提供帮助,单独或者伙同特定关系人非法收受他人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7亿余元。高官孙政才受到

3、法律的惩罚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谁都不能违法,违法就要受到法律追究和制裁。这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法不可违。二、展示预习成果1、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_(规则),法律是 _ 的社会规则。2、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 ,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 。3、法律明确告知人们_做什么,_做什么,_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_和_。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_的_。4、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_、_的规定,危害 的行为。5、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_、_ 和 _。6、民事违法行为指违反_,应当承担_的行为,如_的行为。7、行政

4、违法行为指违反_,应当受到_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_的行为。8、刑事违法行为指违反_,应当受到_的行为,如_的行为。9、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_,称为_。10、刑事违法行为是违反中_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_。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承担_。11、_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_的危害,自觉依法_自己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_,严格遵守_的法律规定。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_,积极防范_行为和_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三、讲授新课第一目:违法无小事1、探究一:运用你的经验家庭困难的小勤想通过勤工俭学减轻家里的负担

5、,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的铁卡子,结果被保安送到派出所。(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点拨:(1)因为在工地上捡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是违法的事情。 (2)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只要做到不违法,这样的事情就可以避免。2、探究二:P47探究分享,思考:上述行为分别给社会造成哪些危害?镜头一:生活中经常出现捡到失物据为己有的情况,或者向失主索要报酬。我国物权法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提示:上述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属于民事违法行为。镜头二:我们经常在公众场所看到他人喧闹起哄,扰乱公共秩序。我国治安管理处罚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提

6、示:上述行为扰乱了公共场所的秩序。属于行政违法行为。镜头三: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新闻里报道持刀抢夺他人财物的事情我国刑法规定,抢劫他人财物的应判处刑罚。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属于刑事违法行为。知识归纳:1、法律规范的作用是什么?答:(1)指引作用: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 (2)评价作用: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2、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含义)答: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3、违法行为的种类

7、有哪些?答:(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包括三类:民事违法行为: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2)根据违法行为情节的轻重,违法行为包括两类:一般违法行为:情节、危害相对轻微,包括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情节、危害严重,也就是犯罪行为。3、读P48相关链接:明确违法行为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第二目: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1、探究一: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 想一想,你自己或者身边人做过这

8、些事情吗?提示: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线、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2、探究二:P50镜头一: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卖方收款却只发一半货物。提示: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所有权,给他人造成财产损失。镜头二:未经他人允许,将其照片放到网站使用。提示: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给他人的人格尊严造成侵害。镜头三: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提示: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挫伤了进行创作作品的积极性。相关链接:民法中的基本原则1、法律地位一律平等;2、自愿原则;3、公平原则;4、诚信原则;5、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等。3、探究三:P54王某有哪些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提示:小王的行

9、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扰乱了他人的正常生活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和社会治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要受到公安机关的处罚。知识归纳:1、我们身边有哪些违法行为?(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2)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2、在社会生活中怎样做到遵章守法?(1)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法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既要维

10、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四、课堂小结:“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行为规范,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我们要认识到违法行为的危害,增强守法观念,维护自身和他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五、评价内容1、下列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的是( B )A.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B违反城市管理法规的行为C学生未按时交作业的行为D殴打他人而导致死亡的行为2、五名无业人员在公共场所散发传单,散布世界末日来临的谣言,制造了社会恐慌。武汉市东西湖区公安分局依法对他们作出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五名无业人员的行为 ( D )A.具有严重

11、社会危害性 B应受到刑罚处罚 C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D属于一般违法行为3、在我国,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将它们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的情节相对轻微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分别违反的是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民事法律法规、刑法A. B. C. D.4.欠债不还、损害别人的名誉、拾到他人遗失物不还等行为,属于( A )A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B.违反教育法的行为 C.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 D.违反继承法的行为5.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并不都是犯

12、罪行为,只有对社会危害性达到触犯刑法的严重程度,才是犯罪行为。可见,犯罪的法律标志是( B )A刑罚当罚性 B刑事违法性 C.民事违法性 D严重危害性6.七年级学生小王,一天在外闲逛,听说拨打“119”电话不要钱,于是就用一部公用电话随意拨打了“119”,谎称某地着火。小王同学的这种行为( A )A.是违法行为 B.是犯罪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C.是违纪行为,应受到纪律处分 D.不用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7.下列不属于犯罪特征的是( D )A.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B.是依法受刑罚处罚的行为C.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D.应赔偿损失8.王某在公园游玩时,掏出小刀在公园的一棵树上刻下“某某到此一游”几个字,结果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了相应的处罚。他的行为是( C )。A.刑事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C.行政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六、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