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笔记.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655842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9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笔记.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第一课课标: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及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作用。1 、孔子(1)孔子:基本主张思想:“仁”和“礼”。“仁”就是“仁者爱人”,“礼”就是“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实质是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政治:“为政以德” 改良政治教育:有教无类 当仁不让哲学: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2)地位:再煮锅争霸和社会变革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汉代大一统后经发展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2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1) 基本主张哲学:“道”是万物的本源 .辨证法思想政治主张:“无为而治”(2)评价

2、: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无为而治”有消极的因素第二课课标要求: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一、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经济: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根本原因)政治: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文化: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科技:科技的进步使人们认识水平提高。背景:社会大变革时期(奴封)二、“百家争鸣”的表现(一)儒家:创始人孔子 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孟子、荀子孟子:仁政”;性善说;浩然之气;民贵君轻(民本思想)影响:孟子为四书之一,被尊称为“

3、亚圣”, 地位仅次于孔子荀子:“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性恶论”; 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影响;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二)墨家:墨子: “兼爱”;非攻;尚力;节用、节葬影响:代表下层劳动者,尤其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的显学,战国后不再受重视(三)庄子和道家庄子:“齐物”,万物本质相同;“逍遥”;“无所恃” ;天与人不相胜评价:对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但比老子更为消极,代表是战国中期没落的贵族(四)法 家 和 韩 非 子韩非:法家的集大成者。思想: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历史是不断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影响:适应建立统一中央集权政治

4、体制的需要,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五)孙膑和兵家思想: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已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三、 “百家争鸣” 的影响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思想构成了2000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百家的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文化体系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3特点:中国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四、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家想思思想比较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礼教为主)政治思想(民本)为政以德民贵君轻礼法并施

5、(君舟民水)异人性论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第三课课标: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一、黄 老 之 学特点:1、来源:它的基础是早期道家理论,兼采阴阳、儒、墨、名、法等各家学说2、内容:它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二、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1、思想来源(特点):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2、主要内容;大一统思想核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学说基础:君主统治的合理性、君主权力的有限性君主统治的合理性-人君受命于天,君权神授,进行统治,所

6、以要“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对君主实行限制-如果人君无道,天将降下灾难来谴责和威慑(3)以德为主,以刑辅德:“三纲五常” 将当时社会中的等级尊卑关系加以神化,以稳定统治社会秩序3董仲舒新儒学的作用(1)“君权神授”赋于君主崇高的权威,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的作用。(是汉武帝采取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因)(2)宣扬天人感应,认为君主无道会遭到天谴,这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分膨胀的目的,使君主实行“仁政”。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评价政治上: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文化上: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积极);儒学的独尊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不利于后世科技文化的发展。(消极)结

7、论: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第四课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一、 三教合一:指儒、佛、道三教之间互相吸纳渗透、关系和谐,但并不指融为一体。二、 程朱理学1、理学: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2、主要观点(1)世界本原理 宇宙自然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个人人性 社会儒家道德伦理; (2)方法论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3)修养观“存天理,灭人欲”3、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4、特点: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5、影响:(1)元朝曾将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

8、举考试的内容。明初继承这一趋势,确定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2)从统治者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规范人们言行,压制人民的反抗。(被统治者接受原因)(3)流传到朝鲜、越南、日本,产生很大影响。三、陆王心学1.陆九渊主要观点:“心即理也” 方法论“发明本心” 心是万物本原2.王阳明思想核心“致良知”方法论“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实质:挽救封建统治危机。积极作用:(1) 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2)反对迷信权威,反对教条主义禁锢人们的身心。3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 共同点:(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2)

9、.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 。陆王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主张“格物致知” 陆王主张“致良知”,进行内心的反省三、宋明理学的影响1、实质:理学是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2、消极: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求3、积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第五课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家学说发展。一 明清进步思想出现的背

10、景1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尖锐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本原因)3.思想文化(1)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八股取士,因循守旧,束缚了人们的思想;(2)“西学东渐”,近代科学传入,开阔了人们眼界。一、品味“异端”思想家李贽的思想1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1、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鞭挞程朱理学的虚伪性;2、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否定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3、主张男女平等二、李贽思想的评价积极;1 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正统思想和封建礼教,强调个性发展、思想自由,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2 其代表了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利益,冲击迂腐

11、的纲常名教,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不足:1对世界本原的探讨不切实际 2 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二、体会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1王夫之:世界本原:理在气中 方法论:考察客观事物得到正确认识修养观:私欲之中,天理所寓2、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君臣平等”否定伦理纲常;“工商皆本;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倡导言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3、顾炎武:(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强烈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3)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4、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主要内容及进步意义(1

12、)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 。(2)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冲击了当时的专制统治,对后世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具有启蒙作用。(3)学术上:经世致用。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思想影响深远。(4)思想上: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具有时代特色和解放思想的进步意义。5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在批判、继承并发展儒学的?王夫之 批判理学的唯心主义,继承荀子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建立唯物主义思想体系。黄宗羲 抨击君主专制,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 批判脱离实际的学风,继承积极入世、 关注现实和强调社会责任感的儒学传统

13、。倡导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6课 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一、 天文学 时间人物成就地位商周天象观测(日食、彗星、哈雷彗星、太阳黑子)世界最早(日食)战国甘、石甘石星经石氏星表最早的天文著作。东汉张 衡浑象仪、地圆见解、地动仪地圆领先1000年唐朝僧一行黄道游仪、恒星位置变动 测子午线黄道游仪首次发现恒星位置的变动。元朝郭守敬简仪;黄赤交角;授时历 简仪领先300年二、数学朝代成就数学地位春秋九九乘法表、算筹东汉九章算术(十进制)最先进的运算方法古代数学体系形成南朝祖冲之圆周率精确到点后第7位数领先世界1000年三农学著作作者朝代内容齐民

14、要术贾思勰北朝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农书王祯元朝生产工具的改革。农政全书徐光启明朝吸收历代经验、最新成果、西方科技。1、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农书。2、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四、医学朝代成就地位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四诊疗法,张仲景被誉为“医圣”华佗:针灸、麻沸散、五禽戏世界最早的麻醉剂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我国药物学最高成就,世界最先进的分类法,东方医学巨典五、四大发明1、造纸术: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纤维纸。2、印刷术:印刷于公元868年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3火药:1)唐末应用于战争中,开始使用火药箭。 2)五代北宋开山、采石,北宋时发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