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关键以岗位管理为基础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655305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关键以岗位管理为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关键以岗位管理为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关键以岗位管理为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关键以岗位管理为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关键以岗位管理为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关键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关键以岗位管理为基础(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地保安岗位职责1、认真执行安全保卫条例、规范、遵守公司、工地制订的各项规章 制度。2、对本工地人员和财物的安全负有不可推御的责任。3、负责对本工地值班员,防火小组的教育和领导工作,确保一方 平安。4、按有关规定负责调查和处理内部发生的安全保卫事件,以及与 公安机关,街道居委会等的联系,办理有关事项,切实做到管理好自 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5、负责检查和监督防火,防盗措施的落实。6、参加工地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7、负责本工地场容场貌,卫生工作。8、负责工地生活,卫生,文明施工管理制度的落实实施。9、争创文明工地。工地保安管理制度一:对施工人员与车辆出入管理1、实行施工人员与

2、车辆出入挂牌制度,维护施工现场的秩序及安全,对施工人员与车辆实施有效的管理,实现安全文明施工。2、由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出具函件,提供施工人员名单、职务 身份证复印件(提供原件备查)及照片(免冠一寸彩照)到项目管理 部办理施工人员和车辆出入证,并明确各具体施工小组组长名单和联 系电话,方便联络。3、每次新进入的施工人员必须由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出具函件, 到项目管理部办理出入证。4、施工人员与车辆的出入证失去有效性(如终止服务)后,不 准使用;若继续持证进入施工现场,视为侵权行为,将被追究。5、如施工现场允许某些人员住宿,有关单位应将入住人员名单 报给项目管理部,保安人员有权在每天晚上对施工单位宿舍进

3、行检查, 其他人等一律不得在施工现场居住逗留。探亲、访友人员,由门卫人员 负责找人,在门卫外商谈。现场工人宿舍不得容留三无人员及非本工 地工作人员住宿。不得在宿舍内进行黄、赌、毒等违法活动,严禁酗酒 及打架斗殴。二、对材料与设备出入管理1、材料与设备进入之前,由施工单位将进入材料或设备明细复 印件到项目管理部备案;材料与设备运到之时,保安人员必须首先通 知项目管理部,核对无误之后引导车辆进入有关施工单位的库存区, 交由该单位负责人签收,不得妨碍施工现场交通流畅。2、为了防止材料或设备被盗窃外运,保证材料或设备的安全, 从而保证整个项目的顺利施工,若有任何人员或施工单位未经项目管 理部出具加盖公

4、章的物品放行条,保安人员一律不予放行,并及 时向项目管理部报告。3、施工人员个人携带手工具或设备器材进入施工现场,必须实 行物品进入登记;携带物品离开时,保安人员核对无误后方得放行。三、保安人员的组织形式、值班行为准则与具体任务1 、保安人员(共 人)值班分配:早班:()门岗人,巡逻人中班:()门岗人,巡逻人夜班:()门岗人,巡逻人2 、保安人员值班行为准则:举止文明、大方、端庄,微笑服务; 穿着规定制服,佩带员工牌,整齐干净;不得披衣、敞怀、挽袖、卷 裤腿、戴歪帽、穿拖鞋或赤脚;精神振作,姿态良好,抬头挺胸;注 意检查和保持仪表;值班室要保持干净、整齐。3、执勤期间不准打与业务无关的电话,非

5、保安人员不得进入值 班室内,任何人不准在值班室会客或聊天;4、发现情况时,保安值班人员应沉着、冷静、准确地向有关部 门或值班主管报告, 不准错报,不准随便离开控制室,如擅自离岗 者,按失职论处;5、必须在指定时间内坚守岗位。不得乱串闲谈,阻碍他人工作。 如因离岗引发事故,造成工地财产损失而又未抓到盗窃者,视情节轻 重给予处罚或除名处理;6、保安人员用餐时必须有人值班,不得空岗用餐,一旦发现异 常情况,应迅速赶赴现场,同时应及时向值班领导汇报。对于遇到异 常情况不妥善处理又不及时汇报者,视其情节轻重和影响大小给予必 要的处分。7、按照规定时间正常上岗,不得脱岗,有事应向主管人提出, 经允许方可离

6、开,但不可超过30 分,离岗期间必须由其他保安暂时 顶替;8、外勤部分:保障施工道路畅通,机动车、自行车的停放要整 齐有序,如因乱停放而造成塞车,追究值班人的责任;外勤值班必须 按规定经常巡视重点位置(如配电房、发电机房、办公室、围墙阴暗处 和材料仓库等),发现可疑的人要查问清楚,防止发生意外事故。9、对进入工地的外来人员进行对话时要注意言语。四、保安人员的5 项具体任务施工现场周边为全封闭围墙,有 个出入道口(以下简称道口), 人员、物品与车辆进出,都必须经过这 个道口, 个道口皆设门岗, 保安人员轮流看守门岗和巡逻全场,具体任务如下:1、在道口执行“外来人员未经项目管理部许可不得进入制度”

7、。(1) 对来访者,必须在道口先联系受访人,证实受访人同意后,来 访者必须填写来访登记表(见附件一)才能准许进入;(2) 对闲杂人员,一概不准进入;(3) 对参观访问人士、新闻媒体记者,证实来者身份后,通知项目 管理部,并按项目管理部指示执行;(4) 对公、检、法、工商、税务等政府人员,因执行公务进入施工 现场必须出示证件,证实来者身份后,才能准许进入,但必须立即报 告项目管理部;(5) 如有个别合理请求,凭书面约定办理;(6) 对人员随行物品,在进入时有登记的,检查记录证实后放行,在 进入时未登记的,检查物品放行条证实后放行。2、在道口执行车辆出入登记和核实制度。(1) 保持良好交通秩序,避

8、免出现堵塞现象;(2) 做好车辆出入登记(车辆出入登记表,见附件二);(3) 对离开的所有车辆,必须检查车内或车上是否载有物品,车内 或车上的物品没有在道口登记,或没有物品放行条的,一概不准 放行。(4) 在道口执行物品放行管理制度。(5) 设立“物品放行条”制度(物品放行条 表,见附件三),在 道口告示物品带离施工现场必须出示物品放行条才能放行;物 品放行条由各自单位开具,只适用于非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进入施 工场地后,无论数量多少,一概不准放行,除非是由监理单位出具文 件证明是不符合规格的材料,并经项目管理部出具的不合格材料放 行文件,才能放行;(6) 物品放行条经项目管理部与保安管理方约定

9、使用办法后, 由项目管理部、施工单位开具,保安管理方收下物品放行条,定 期交上项目管理部(由项目管理部归还开具方);(7) 任何人员携行物品离开道口时,需提供物品放行条,供保安 人员检查,未在填制的期限内或超出数量及品名不符的,不得放行;(8) 在紧急情况下,经项目管理部或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同意,可放行,但必须做好记录;(9) 对进入时已登记的随行物品(包括工具),原样带离时,经核对, 可放行,不需物品放行条,但必须做好记录。3、在施工现场执行保安巡逻制度。(1) 设立流动岗哨,实行全天24 小时3 班每班8 小时巡逻制。做到至少每30 分钟巡视一遍,并记录主要物品等的安全情况;(2) 施

10、工场地遇有紧急情况或其他保安需要,通过对讲机下达指令,巡逻人员必须在1至3 分钟内到达现场进行支援;(3) 与当地派出所建立紧密联系;(4) 定期分析治安形势、特点以及防范的方法和技能。4、紧急情况下必须采取的措施(1) 发生偷盗、抢劫、交通事故、火灾等事件时,保安人员必须立 即上报其主管,调集人员,赶到现场,控制局面;(2) 保安方主管必须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确保应急 工作顺利进行,并向项目管理部报告;(3) 偷盗案件发生时,保安人员必须控制现场并立即报警,协助警 方调查破案;(4) 对捣乱、破坏等突发事件,保安方必须特别提供应对方案以便 执行。5、履行保安人员应尽的相关职责:(1

11、) 保安人员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2) 注重思想道德教育,防范监守自盗或与外人联手偷盗等违法活动;(3) 主动与项目管理部、施工单位的联系,促进相互信任,共同掌 握情况,加强保安工作。五、考勤处理方法1、迟到、早退十分钟内给予警告处分,超过三十分钟以上算旷 工半天;迟到一次罚款 20 元,早退一次罚款 40 元,旷工半天扣除 一日薪金;2、请事假一天必须由领班批准;请假一天以上由工地负责人批 准。请假必须由本人以书面形式提出,不准别人代请或通过电话请假; 事假期间按日扣除工资;3、病假必须有指定医院的医生开具的证明,方可病休;病假期 间扣除 40%日工资;病假七天以上由保安公司委派其它保安

12、接任;4、不请假而旷工一天扣二天薪金,旷工两天以上,呈报项目经 理给予行政处分;5、工作时间严禁会客、做私事及其他与工作无关的事,发现一 次罚款 20 元,造成工作失误者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处罚;6、按时交接班,交接班时要详细填写值班笔记,领班每天须详 细检查记录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7、对涉及工地的信息严格遵守保密,不许对外泄露工地内幕事 件。六、罚款规定:1. 非本工地人员留宿一晚罚款200元2. 凡犯有黄、赌违法活动一次罚 5000 元,严重者送公安机关处理,吸 毒、贩毒,一律送公安机关。3. 凡参与打架者,每人罚 200 元,打人肇事者每次罚 500 元,情况严重 者送公安机关,偷盗者按被盗财物价值的 20 倍予以处罚,抢劫严重偷 盗者送派出所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